《机械制图》课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难以理解的一门课程,课程的难点是空间概念的培养,在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和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有“老虎吃天,无法下口”的感觉。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因素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认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识图绘图的技能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兴趣和信心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难学,许多学生在还没有接触课程之前已经有畏难情绪,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则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对《机械制图》课的成功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在学生初次接触课程的时候讲清课程的特点、内容、用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探索欲望。
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 主要是依据实体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到图例,可使用直观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观察实体,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也可以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的形式加以验证,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认识实体的空间特征,从而获得清晰的表象。教师上课时选择什么样的直观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要得出什么结论,怎样结合讲解,什么时候演示,怎么演示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懂等等,都应经过周密的考虑。但是直观教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画图,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力,防止学生过于依赖直观教具。
《机械制图》教学的完成主要是通过绘图(图例画法)来实现的,诸如立体表面取点,机件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画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视图画法、读图方法以及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等。为了紧扣讲课的主题,必须十分重视图例的选择。选用的图例目的性要明确并有一定的典型性,作图量不宜太大。图例的选用可以在别的教材上挑选,或自行设计,但比较复杂的图例应尽量选用所使用的教材,以便于学生复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凡涉及画图方法的内容,最好在黑板上边讲边演示作图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便于掌握所学的内容。
而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讲课并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要通过一定课时的绘图、读图、切制模型和绘制轴测图等练习或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各教学难点进行由视图转化成实物、实物转化成视图的习题训练,或设计有针对性的读图、绘图实践训练,会让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教学实践证明手脑并用的练习和实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立体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四、教师精心备课讲授
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做出结论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洁明确、便于记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围绕课本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
如在进行重点内容“组合体视图的做法”教学时,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及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出难点(分析图框)、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形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地讲授教学内容,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施教能力,同时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精讲就是要讲得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三言两语就能点到问题的实质,击中要害。这就要求备课时要很好地提炼所讲的内容。在精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因为《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其内容来说,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和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讲课并不难,但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一定的表达能力,则需要一定课时进行绘图、读图、切制模型和绘制轴测图等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保证足够的课外作业外,还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课内练习。课内练习的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尽量与讲课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题目要有针对性,使之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教材的要点,有利于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题目还要有思考性,使之有利于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那些一看就懂、思考性差、作图量大的习题则不宜选用。
论文作者:姜文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读图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视图论文; 空间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