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重度牙周炎;固齿胶囊;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发生在牙周组织周边,患病率较高,且发病隐蔽,病程发展比较缓慢,危害性较大[1-2]。现代化医学认为疾病是因为细菌侵袭到牙龈周边而导致破坏的,若不能快速给予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的咬合能力和咀嚼功能下降。目前,临床上针对牙周炎的治疗还是处于对细菌的清理,我所主张给予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所2017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6例、10例;年龄从16岁到4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2.42±1.34)岁;病程从1年到1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5.21±1.05)年;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7例、9例;年龄从17岁到4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1.62±1.45)岁;病程从2年到1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5.11±1.16)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见两组是存在可比性的。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按照患者的检查情况制定手术计划,并予以实施,同时对患者的牙周组织给予修复处理。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固齿胶囊治疗。(1)对牙周基础组织实施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局部药物治疗、排除或纠正局部及全身促进因素等。(2)给予胶囊,口服,每天三次,每次三颗。(3)治疗半个月后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3]。
1.4统计学处理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例数/百分率,检验方法为卡方;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若统计值P小于0.05,则说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别为96.15%、69.23%,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别为7.70%、30.7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体见表2。
表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是很深的,有利于牙周组织的细菌发展,与轻度牙周炎相对比,其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更严重,且患者的牙齿也有明显的松动情况,同时会有咬合创伤等情况出现,但应用固齿胶囊药物后,不良情况有明显改善。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性感染的疾病,该病早期没有任何的明显表现,可能会出现细微的牙龈出血,但之后随着时间的累积,会出现牙齿松动及牙周变肿的可能,最后会导致咀嚼器官失去完整性并破坏其功能[4-5]。牙周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出血现象,其局部也存在牙结石等其他因素。牙周炎除去牙龈发炎的情况外,也会形成牙周袋等,若出现牙周袋会有脓液溢出,牙齿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在治疗的同时,患者需要每天坚持正确刷牙,适当按摩牙齿,可以促进牙龈血液循环,提高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另外,患者要注意日常运动,尽可能提升自身免疫力。这类患者在平常的饮食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本研究中,两组重度牙周炎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重度牙周炎给予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荣,马伊娜.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8,(13):34.
[2]米兰.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重度牙周炎临床疗效分析[J].特别健康,2017,(21):64-65.
[3]李健.重度牙周炎治疗中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29):135-136.
[4]魏芳.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6):63-64.
[5]储庆,赵瑞芳,彭博, 等.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62-66.
[6]潘涛.重度牙周炎基础治疗后的短期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65,67.
论文作者:侯鑫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牙周炎论文; 患者论文; 胶囊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基础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