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景芝中心卫生院 2621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高频探头对115例眼科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49例,玻璃体混浊27例,眼球内异物12例,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结论 高频超声在眼科疾病中准确率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高频超声检查;眼科常见疾病
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眼球内异物、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共计115例,对其中部分在他院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病例追踪,余均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临床提供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5例眼科病人中男72例,女43例,年龄10~87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9例,玻璃体混浊27例,眼球内异物12例,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头痛、眼球痛,其中29例为外伤所致。
1.2方法
采用仪器为GE LOGIQ 200 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双目闭合,于眼睑表面涂少量耦合剂,探头可采取直接或间接的多方位定点检查,同时可根据检查需要嘱患者转动眼球,详细观察内容物及球后组织的变化,发现病灶时需要切面进行检查,以确定其位置,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后方回声及与周围的关系。
1.3注意事项
1.3.1嘱患者放松,并教会患者怎样转动眼球,以配合检查。
1.3.2检查过程中需动作轻柔,探头不宜挤压眼睑过紧,既易影响测量值,又易加重外伤患者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53~87岁,平均年龄68.2岁。白内障可分三型:早期多无症状:晶体后囊壁双弧型回声增强或无明显声学改变。皮质周边型:晶体周边增厚,回声呈口唇样改变。混合型:晶体周边增厚,核心内有斑状回声。白内障患者往往合并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患者将出现与之相关的影像特征。
视网膜脱离25例,其中部分脱离17例,完全脱离8例。部分性视网膜脱离显示玻璃体内出现凹面朝向晶体的规则的弧形线状回声光带,一端与视盘相连,一端与同侧壁相连,与球后壁之间的无回声区,提示视网膜下液。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显示为玻璃体暗区内见不规则点状及膜状弱回声,球比间局限性膜状隆起,与前膜状物相连,其后可见液性回声。完全性视网膜脱离脱离范围大,除视乳头和锯齿缘之外的全部视网膜层面分离,显示为在玻璃体腔内可见与视盘相连的V型、Y型、T型的强回声光带,宽口向前止于锯齿缘,窄口向后连接于视乳头,范围超过横向中心轴1/2。新鲜的网脱回声薄而光滑,脱离均匀,可有后运动。陈旧性的网脱则厚薄不一,甚至皱缩,缺乏后运动,可因发病时间长而发证机化或囊性变。
玻璃体混浊27例,其中17例患者近期有明确外伤史。高频超声可显示玻璃体腔内有多个点状或片状强回声漂浮,有机物形成时,也可见强回声光带,与视网膜脱离很相似,但较之其光带形状机化物光带回声不规则、厚薄不均、有分叉,附于眼球壁而不与视乳头相连,缺乏后运动。17例外伤患者中有11例就诊时已出现新鲜玻璃体积血。积血量较少时玻璃体暗区内可见弥漫分布的弱回声光点,积血量大时,弱光点回声可充满整个玻璃体腔,血块凝聚时可形成强度不等、形态不一的光团回声,后运动均明显。
眼球内异物12例。超声显示金属或砂石等高密度异物为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彗尾征。与异物相对应的眼球影像向前隆起称之为隆起假象。降低仪器增益之后异物回声仍然存在。而塑料、玻璃、木屑等非金属物体因声阻抗较低,与玻璃体界面产生的回声相对较弱,后方常无声影[1]。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呈点状或片状强回声漂浮在玻璃体暗区内,后运动明显。在眼球穿通伤早期还可以从声像图的出血形态推测异物的伤道,确定球后穿孔的位置,为临床处理提供帮助。
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岁零7月、3岁零2月。其超声图像呈团块状或地图状,边界回声不清,异常回声内部呈实质性点状回声,大小不等,强弱不一,分布不均。部分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无后运动。肿瘤的前后径较大,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其中1例在肿瘤实质回声中见一个形态规则的无回声区。此2例患者均在他院治疗,经电话追踪,证实了超声诊断。
3 讨论
由于眼球的特殊构造及眼内容物的良好透声性,为高频超声诊断眼科疾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可对异常回声和病变部位进行多方位扫查,显示其立体结构,超声检查眼球方法简单、无损伤、非侵入、重复性好,直观、省时,必要时可视眼球运动了解其动态情况,双眼对照。对眼科常见疾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作者:韩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回声论文; 视网膜论文; 玻璃体论文; 超声论文; 眼球论文; 异物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