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人民医院 413522
摘要:目的 探析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同时患者护理总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措施;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effect of detail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ethods selected in July 2016 to June 2017 to 60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surgery trea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by using random Numbers a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including normal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give details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3%,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Meanwhile,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100.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detailed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high,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detail nursing;Operating room nursing;Measures;The effect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更体现了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因此相对于其他科室,手术室更需要做好细节护理[1]。为此我科室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起开展了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来我院行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61岁,纳入标准:①均为单一疾病手术患者;②入院前一个月内无胃肠功能疾病,且无胃肠药物服用史;③患者意识清醒,认知能力良好;④患者及家属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心脏疾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③精神类疾病、听力及视觉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4±10.1)岁,其中普外科9例,骨科7例,泌尿外科5例,神经外科5例,妇科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8±10.2)岁,其中普外科8例,骨科8例,泌尿外科6例,神经外科5例,妇科3例。两组在以上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术前宣教及注意事项告知、术前设备及物品准备、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及术中协助、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2-3]:①术前护理:多数患者认为入院治疗意味着自我病情发展严重,加之对手术方法、手术疼痛及术后疗效的不确定而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紧张、焦虑、抑郁及悲观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在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方案后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一方面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病机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目的、手术方法、术前、术中、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知,观察患者不良情绪表现,评估患者不良心理,教授患者深呼吸疗法及音乐疗法等缓解术前紧张情绪。②术中护理:由专职护理人员全程陪护患者,并以温和的语气向患者介绍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消除患者的陌生及戒备心理,麻醉前通过眼神、握手、语言等形式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做好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对于体弱、年长患者给予局部肢体保暖。对于局麻患者,术中由护理人员与其沟通分散患者注意力,询问患者是否不适,观察患者异常反应情况,根据手术进程及时向室外家属通报手术结果。手术结束,护理人员认真清点手术用具避免遗漏,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成功消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③术后24h护理:护理人员应于术后24h严密监测患者手术伤口及术后引流情况,询问并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在了解疼痛原因后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及生理干预,同时嘱患者家属正确翻身方法并保持定时翻身、适度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以防止压疮或静脉血栓情况的发生,告知患者伤口恢复后及早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度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90~99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 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发生1例皮下气肿,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皮下气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各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手术患者而言,在术前普遍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应激状态,一方面是由于对手术本身的恐惧,另一方面主要是担心术后的恢复,因此患者大多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态[4]。据此我们在术前给予针对性的细心、体贴的心理护理干预,既能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而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遵医行为[5]。对于术中我们更是要求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此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术后更是做好患者的引流管护理、同时耐心细致地进行疼痛护理,并向患者介绍并发症的相关情况以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因此表1结果显示通过细节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而且表2也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是较常规护理的80.00%上升到100.00%,这与陈燕华[6]等的研究结果相近,充分说明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宁. 探析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101-104.
[2]丛美瑜,车毅.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4):233-234.
[3]王利萍.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4):8798-8798.
[4]张秋玲.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的具体措施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49-249.
[5]王举容. 研究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J]. 心理医生,2016,22(31):10-11.
[6]陈燕华,黄昌斌.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医学信息,2015,28(52):133-134.
论文作者:付新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术后论文; 细节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