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相对贸易逆差与贸易保护政策的失败_贸易逆差论文

美国相对贸易逆差与贸易保护政策的失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逆差论文,美国论文,贸易保护论文,政策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4-0098-04

一、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与相对贸易逆差

绝对贸易逆差是指贸易逆差的绝对数值,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讨论的贸易逆差,通常用美元为计量单位度量,分析家们常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即是针对绝对贸易逆差而言的。绝对贸易逆差是一国贸易收支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出口小于进口,通常直接来源于一国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或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总贸易等层面对绝对贸易逆差做结构分析。

绝对贸易逆差经常被分析家运用,在美国,各大传媒对绝对贸易逆差尤感兴趣,它们总是把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当成“坏消息”加以渲染,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也总是拿绝对贸易逆差大做文章。但是,绝对贸易逆差指标本身存在一系列不足,所以仅仅就绝对贸易逆差来研究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常常会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误导民众和政治家。当然,绝对贸易逆差也常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所利用,近期,美国某些反华势力就不遗余力地希望将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政治化,抑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为了克服绝对贸易逆差在分析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将美国的绝对贸易逆差与美国经济总量(GDP)相联系,得出相对贸易逆差指标,并主要采用相对贸易逆差指标作为分析工具。

所谓相对贸易逆差是指绝对贸易逆差与同期GDP的比例,用百分比度量,即:

相对贸易逆差=(某年绝对贸易逆差÷同年GDP)×100%

运用相对指标进行度量后,美国贸易逆差的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可比性增强,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本文下面对美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分类并进行聚类分析。

按照惯常做法,贸易收支失衡可以分成贸易收支改善与贸易收支恶化两大类。贸易收支改善是指贸易顺差扩大或贸易逆差缩小,贸易收支恶化是指贸易顺差缩小或贸易逆差扩大。当然,贸易收支恶化还可以再细分成恶化与急剧恶化。本文首先对美国贸易收支差额占当年GDP的百分比(相对贸易差额)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环比变动百分点,最后根据贸易逆差环比波动百分点将美国贸易逆差变动分成三类:如果与上年相比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百分点为正,我们称它为贸易逆差“改善”;如果这一百分点在-0.6%~0%之间,我们称它为贸易逆差“恶化”;如果这一百分点小于-0.7%,我们称它为贸易逆差“严重恶化”。1990~2004年美国相对贸易逆差变动状况如表1。

表1 1990~2003年美国贸易收支变动状况

相对贸易 相对贸易 贸易差 相对贸易 相对贸易 贸易差额

年份差额差额变动 额变动

年份 差额差额变动 波动类型

(%)(百分点)

类型 (%)(百分点)

1990-1.4 +0.4 改善1998 -2.3 -0.8严重恶化

1991-0.6 +0.8 改善1999 -3.1 -0.8严重恶化

1992-0.9 -0.3 恶化2000 -2.7 +0.4 改善

1993-1.2 -0.3 恶化2001 -3.1 -0.4 恶化

1994-1.7 -0.5 恶化2002 -4.3 -1.2严重恶化

1995-1.4 +0.3 改善2003 -4.9 -0.6 恶化

1996-1.5 -0.1 恶化2004 -5.7 -0.8严重恶化

1997-1.5 -0.0 恶化2005

- - -

资料来源:根据US B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及US Stat的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等有关数据整理及计算得出。

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表1所涉及的15年内,尽管用绝对贸易逆差衡量,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持续“恶化”,但就相对贸易逆差分析,美国的贸易收支变动出现分化,有4年美国贸易收支“改善”,平均相对贸易逆差为-1.6%;有7年美国贸易收支“恶化”,平均相对贸易逆差为-1.9%;有4年美国贸易收支“严重恶化”,平均相对贸易逆差为-3.8%。不同类型的贸易收支变动条件下的平均相对贸易逆差差异明显,为我们此后的分析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二、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储蓄-投资缺口

美国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屡创新高的事实,早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然而也是争议最多、共识最少的问题,这一问题还被多次推上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和贸易逆差产生的后果。

围绕贸易逆差问题,争论的双方其实引证的都是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有关数据。不过,贸易保护主义者只是从局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而自由贸易的鼓吹者却是从整体上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

贸易保护主义者在分析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主要就贸易差额恒等式进行分析,即:贸易差额=出口-进口。

自由贸易的观点从整个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分析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最广义的国际交易的最全面的记录。因此,从整个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分析贸易逆差问题肯定比仅仅从商品进出口来分析贸易逆差问题来得全面。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是复式簿记原理,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总差额等于零。国际收支平衡表这种双向登录的本质意味着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的对外交易,它付出给世界其它国家的总价值等于它从世界其它国家接受的总价值。[1] 抛开统计误差与遗漏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主要由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构成的经常账户,二是主要反映资本国际流动的资本与金融账户。经常账户位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上端,资本账户位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下端。通常而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上的贷记交易同时要在资本账户进行借记,经常账户的借记交易同时要在资本账户进行贷记。从整体而言,下列等式成立: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0

上式表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成相互对冲的关系。资本账户顺差要求有经常账户逆差“消化”,资本账户逆差要求有经常账户顺差“补充”。[2]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是对其资本账户顺差调节的结果。下表2是美国2003年和2004年国际收支主要指标及其变动,由于没有列入所有指标,数据只是基本接近。

表2 2003~2004年美国国际收支主要指标及其变动单位:亿美元

项 目 2003年 2004年

2004年比2003年变动

货物、服务及要素收入 13,148.88 15,161.69 2,012.81

货物、服务及要素支出 17,281.17 21,091.81 3,310.64

经常账户差额 -5,306.68 -6,659.40 -1,352.72

货物出口

7,131.22

8,076.10 942.88

货物进口 12,606.74 14,730.87 2,124.13

货物贸易差额-5,475.52 -6,654.77 -1,179.25

资本账户流入 8,291.73 14,331.71 6,039.98

资本账户流出 2,834.14

8,176.36 5,342.62

资本账户差额+5,457.59 +6,155.35+697.76

资料来源:US B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http//www.bea.doc.gov/,部分数据由本文作者计算得出。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给定数量的资本账户盈余,它将拥有同等数量的经常账户逆差;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给定数量的资本账户赤字,它也将拥有同等数量的经常账户盈余。这样,国际收支才能维持平衡状态,使得总差额等于零。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之间必然的平衡已经说明了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一端的贸易逆差与平衡表另外一端的资本账户盈余之间的直接联系,即经常账户逆差来源于资本账户盈余。

美国资本账户盈余体现的是外资对美国的净流入,因此,要分析美国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就必须研究资本为什么会大量流入美国。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流入国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储蓄-投资缺口。自从197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国内的国民储蓄率(国民储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低于美国国内的国民投资率(国民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储蓄不能满足国内投资的需求,只能依靠“进口”储蓄来支撑国内投资需求,这正是国际资本对美国的净流入的根本原因。从量上考察,美国的资本净流入与美国储蓄-投资缺口一致,即:

资本账户盈余+储蓄-投资缺口=0

综合上两式,可得出贸易差额与储蓄-投资缺口之间的对等关系式,即:

相对贸易逆差=储蓄-投资缺口

因此,如果一个国家储蓄大于投资,比如日本,必将以投资的形式出口它的超额储蓄。换句话说,拥有储蓄-投资盈余的国家必将拥有资本账户逆差。以投资形式输出的储蓄将以出口获得回报,出口将大于进口,相应地出现贸易盈余。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投资大于储蓄,例如美国,必须从海外“进口”资本。也就是说,它必须拥有资本账户盈余,作为平衡,它的经常账户必然是逆差。

图1是对美国储蓄-投资缺口与贸易逆差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它实际上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贸易逆差源于储蓄-投资缺口的观点。1.从曲线形态上分析,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增长与储蓄-投资缺口的扩大一致;2.从发展趋势分析,贸易逆差扩大与储蓄-投资缺口扩大的趋势一致;3.从数量上分析,美国储蓄-投资缺口的缩小对应的是贸易逆差的缩小,美国储蓄-投资缺口的扩大对应的是贸易逆差的扩大;4.从时间上分析,美国贸易逆差的出现与储蓄-投资缺口出现的时间几乎完全一致。

三、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改变美国的贸易逆差

储蓄-投资缺口、国际资本流量及贸易差额之间的因果联系表明了保护主义不能“治疗”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通常首先建议采用“临时性关税(emergency tariff)”来降低美国贸易逆差。如果采纳这种保护主义观点,美国的进口有可能如愿下降。但是,较少的进口意味着较少的美元流入国际货币市场,而不能满足国际货币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会提高美元的相对价格,造成美元的强势。强势美元会使美国出口商品对外国消费者而言更加昂贵,而进口品对美国消费者而言更具吸引力,出口会减少而进口会增加,直到贸易平衡与储蓄—投资平衡匹配。没有储蓄和投资在总量上的改变,贸易逆差便会自然而然存在。所有拟采用的关税壁垒会同时减少进口与出口,由于丧失伴随国际贸易产生的国际分工形成的专业化的比较优势,美国会变得更加无所适从。

为了治理贸易逆差,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加大政府出口补贴,然而,政府出口补贴在降低贸易逆差方面也是无效率的。为了应付亚洲金融危机,克林顿政府在1999年的联邦预算中曾经通过进出口银行增加了出口补贴,允许某些出口商降低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补贴刺激了国际需求。但是,用于购买美国商品的美元需求也随之增大,将抬高美元在外汇市场的价格。回过头来,强势美元会整体上提高美国出口商品的有效价格,冲抵由于出口补贴形成的价格优势。因此,贸易逆差不会改变,补贴仅仅能够使贸易从逆差走向更大的逆差。1999年以后,美国的贸易逆差连年创造新高,就是出口补贴无效的最好例证。

高关税也被建议作为贸易保护政策采用。高关税被认为可以通过增加附加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因此减少预算赤字,以及减少对外借款需求,从而导致较小的贸易逆差。但是,关税也可能刺激对受到保护的产业的投资,增加对国外资本的需求,扩大储蓄—投资缺口,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

贸易保护主义者还建议采取外汇市场美元的国际性贬值来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进行干预。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制造一个本币的过度供给并用它来购买外汇,以减轻外汇市场本币的升值压力。弱势的本币可以刺激出口打压进口,因此减少贸易逆差。然而,本币的贬值也意味着用外币衡量的这个国家的资产价值缩水,吸引外资流入,增加资本账户盈余,相应地经常账户出现逆差。最后,贬值货币通过国内物价全面上涨的形式即通货膨胀反作用于国内经济。在长期内,高昂的国内物价将对冲由于“竞争性贬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产生的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现在最热衷的贸易保护措施是逼迫几个对美国最大的双边贸易顺差国的货币升值,尤其是逼迫人民币升值。其实,逼迫人民币升值根本无益于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3] 1985年,美国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但此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然连年增长,日本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双边贸易逆差国,这是前车之鉴。退一万步说,即使人民币升值真的消除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但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会由其它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所替代,意味着美国只能用较昂贵的价格从其它国家进口原来从中国进口的廉价商品,美国的总贸易逆差不但不会缩小,反而还会扩大。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能医治其贸易逆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美国的贸易逆差与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无关。从双边贸易分析,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来源于贸易伙伴的“贸易保护”或“不公平贸易壁垒”,因此,美国也应该用保护主义手段对待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即使是从美国官方获得的数据也不支持美国的贸易逆差来源于贸易伙伴的贸易壁垒的说法。

首先,对美国双边贸易逆差的国别构成进行分析不支持这种观点,那些美国拥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并不比那些美国拥有贸易盈余的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典型地拥有更多的保护主义色彩。[4] 比如加拿大和墨西哥,由于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对美国出口是非常开放的,几乎没有任何设限,却是美国拥有双边贸易逆差最大5个国家之中的两个。另一方面,美国的主要双边贸易顺差国巴西却仍然维持相对高的进口壁垒。当对欧盟成员出口时,美国面对的是欧盟内部共同关税。然而,对欧盟成员国中的荷兰和比利时,美国拥有最大的双边贸易盈余;而对德国和意大利,美国却拥有巨大的双边贸易逆差。贸易政策不能解释这些差异。

其次,对美国双边贸易逆差的一些个案研究也不支持这种观点。在通常的感觉上,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比60和70年代实际上要大为开放,但是60与7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双边贸易逆差要小得多。事实上,日本对美国越开放,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就越大。美国对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也不能说成是“不公平”贸易壁垒造成的,近20多年来,中国市场不断开放无可置疑,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开放进程更加快速,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是连年增长。

既然美国的贸易逆差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无关,那么,希望用贸易保护主义“治疗”贸易逆差就不是对症下药,也不公正,当然也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贸易保护主义的无效性还体现在美国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波动的同步性。出口和进口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变量,具体而言,与大的出口量相对应的是大的进口量,与小的出口量相对应的是小的进口量,贸易保护主义不可能将出口量和进口量分离而独立运作。[5] 从整体而言,所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都符合这一规律,贸易保护主义者特别关注的美国制造业进出口也是如此,它预示着,美国如果试图只通过打压进口平衡贸易收支,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回到一个封闭的状态。

由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实质体现的是美国的储蓄—投资缺口,是储蓄—投资失衡,因此如果美国真想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只能从处理其储蓄—投资缺口入手,而不是采用无效的贸易保护主义。

对美国而言,减少贸易逆差的第一种方法是提高国民储蓄率。在国民投资率不收缩的条件下,扩大国民储蓄率能够增大美国的国民储蓄池,缩小美国的储蓄—投资缺口,减少对外国资本的需求。外国资本对美国的净流入减少,贸易逆差也就会随之缩小。

削减美国贸易逆差的第二种有效方法是美国政府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外债。美国政府庞大且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常常与国内投资“争食”,使本来就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的储蓄显得更加短缺,[6] 而为了缓解政府赤字对民间投资的紧缩,美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对外筹措大量外债,加速了资本流入美国,其实际效果是扩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80年代美国的“孪生赤字(twin deficits)”现象就是最明显的例子。那时,巨大的联邦财政赤字要求居民储蓄不断增长,要求从国外“进口储蓄”来满足国内投资需求,由预算赤字拉动的外资流入允许美国国民消费比他们出口给国际市场更多的海外商品和服务,形成贸易逆差的快速增长。随着80年代后期联邦赤字的下降,贸易逆差也随之下降。布什政府的赤字政策再一次拉升了美国的贸易逆差,这是近几年美国贸易逆差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政府赤字能够释放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内投资,同样也能够缩小美国的储蓄—投资缺口,减少对外国资本的需求,减少贸易逆差。

另外一个“最有效”但可能不太具吸引力的削减美国贸易逆差的方法是减少投资,最好“制造”一轮深度的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商业信心下降,公司削减扩张性计划,投资自然减少。当美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对外国商品和外国资本的需求下降,贸易逆差也会下降。这能够解释自80年代初期以来,为什么1991年美国的贸易逆差最小,因为它是美国上一轮经济衰退的波谷。事实上,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在经济衰退时收缩而在经济扩张时增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7] 如果贸易逆差确实是美国最紧迫的问题,最有效最快捷的治理方法是营造一个深度的经济衰退。

四、结语

1.美国贸易逆差的真正根源是它的储蓄—投资缺口,与美国的贸易政策无关,仅仅从进出口本身对贸易逆差不能作出完整准确的分析,也无助于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美国的贸易收支更加恶化,美国只能从解决美国的储蓄—投资缺口入手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2.美国的贸易逆差与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无关。从表3的资料可以看出,在美国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期,美国的制造业出现负增长;在贸易收支“恶化”的时期,美国的制造业却是正增长,而且是在贸易收支“急剧恶化”的时期美国的制造业增长最快。

表3 美国的贸易逆差与主要经济指标波动

相对贸易 相对贸易逆差

实际GDP

制造业

失业率

分 类逆差

变 动

增 长增长变 动

(%) (百分点)

(%) (%)

(百分点)

贸易收支“改善” -1.60.5 1.9 -0.7

0.8

贸易收支“恶化” -1.9

-0.5 3.0 4.1 -0.2

贸易收支“严重恶化”-3.9

-0.9 4.4 5.3 -0.7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局及经济分析局相关资料整理。

3.贸易逆差不是美国经济的“毒药”,而是美国经济的助推器。[8] 从表3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其贸易逆差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在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期,美国的经济增长最慢,而在贸易逆差“急剧恶化”时期,美国的经济增长最快。

4.贸易逆差不仅不会提高美国的失业率,实际上,它还是美国产业工人就业的“福音”。表3的数据证明,美国失业率的波动与贸易逆差的大小成反比,在美国的贸易收支“改善”的阶段,美国的失业率上升;而在贸易收支“恶化”阶段,美国工人的失业率下降。而且,失业率下降最快的是美国贸易收支“急剧恶化”阶段。其它的实证资料还证明,贸易逆差有力地改善了美国工人的就业结构。

标签:;  ;  ;  ;  ;  ;  ;  ;  

美国相对贸易逆差与贸易保护政策的失败_贸易逆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