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种适用于加固松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形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带扩大头旋喷水泥土桩施工:a.钻机引孔;b.旋喷钻机施工桩端扩大头;c.旋喷钻机施工水泥桩桩身;2、碎石褥垫层施工:a.铺设碎石;b.夯实褥垫层。此法对于复杂的松软土地基加固具有显著的优势,工艺简单,效果明显,提供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大,节省材料、工程造价低。
关键词:松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方法
在我国的沿海地区,由于大部分的陆地来自于围海造地,其地基土多为砂土层或淤泥质土层,且含有一些卵石、碎石,深度可达到5~8m,这种松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和结构性,在未开挖时常处于软塑状态,但一经开挖或者振击,其结构就被完全破坏,形成上层土板结胶着、下层土软弱松动的状态,当在这样的地基土上建造建筑物以后,由于受到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地基土就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的损坏,影响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
目前,我国对于这种松软土地基主要的处理方法有:1.换土法,2.桩基础法,3.加筋法。对于换土法,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且松软土的深度较深,如果将其全部清除换填,施工难度大,且工程造价高,施工工期长;对于桩基础法,采用桩基础法可以很好地满足上层建筑物所需要的地基承载力,保证上层建筑物的稳定安全,但桩基础法工程成本太高且这种松软土层不是太厚,故不适用;对于加筋法,其工程造价比较高,施工工艺复杂,且工期比较长,故不采用。
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加固松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这种加固方法在不增加工程成本和工期的条件下,能够解决这种松软土地基承载力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结合了桩基础法、注浆工艺和强夯加固的思想,通过在松软土地基中布点钻孔,再进行注浆,使水泥浆液与土层中的砂石形成一种复合的扩大头桩墩体,作为地基中的桩式骨架,最后在地基土表面铺设20cm~30cm的骨料,进行场地满夯,使下部的扩大头桩墩体与上层的骨料层形成一个类似于板桩结构的置换体。经加固后的松软土地基,其土层的地基承载力显著增强,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更好。这种扩大头桩墩体与土层之间产生较大的抗拔力、摩阻力,增加了地基整体的抗剪破坏强度,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加固松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扩大头桩墩体的形成:
a.钻孔布设;根据实际场地大小、形状,在指定的施工作业区域内采用平面正三角型进行钻孔的放线定位;
b.钻孔成形:冲击钻孔钻机就位,在指定的钻孔位置进行钻孔,钻孔的深度保证钻至稳定持力层为止;
c.下PVC管:钻孔成形后,沿孔壁缓慢放入PVC管,PVC管的下端下至钻孔底部,上端在地面露出20~30cm;
d.注射水泥浆:高压旋喷机就位,将旋喷机的钻头深入到PVC管,直至底部,注浆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注浆的压强设定为35~45MPa,启动开关,逐渐提升注浆管,注浆钻头从底部提升1.0~2.0m时,暂停注浆;第二部分,改变注浆压强到20~30MPa,开启开关,逐渐提升注浆管,直到注浆管底部距离PVC管口0.5m时,停止注浆;
(2)、置换体的形成
a.场地内满填骨料:在场地内的钻孔注浆完成一周后,在地基土表面满铺20~30cm的骨料;
b.满夯施工:在铺好的骨料上,使用强夯机对作业场地内的地基土进行满夯,上层骨料经过夯击压实,形成60~70cm厚的板状结构,与下部的扩大头桩墩体结合成一个整体性较好的置换体;
进一步,步骤(1)所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75~1.0;骨料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石材料。
进一步,步骤(2)强夯机为锤底静力值5KPa~10KPa的夯机。
上图为场地的平面布置图;下图为扩大头桩墩体形成图
有益效果
(1)将桩基础法、注浆工艺和强夯加固的思想合理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加固松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2)通过钻孔注入水泥浆,利用高压将水泥浆与土层中的砂石材料混合,形成扩大头桩墩体,这种桩墩体与土层之间产生较大的抗拔力、摩阻力,能很好地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地基土整体的抗剪破坏强度;
(3)结合强夯加固的机理,通过强力夯击使上层骨料与地基土、扩大头桩墩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类似于板桩结构的置换体,使得这种松软地基土层即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同时又保证了它的整体稳定性;
(4)对于复杂的松软土地基加固具有显著的优势,工艺简单,效果明显,节省材料、工程造价低。
论文作者:刘成峰,汤传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松软论文; 地基论文; 钻孔论文; 骨料论文; 土层论文; 土地论文; 注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