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科技发展与面向21世纪的宏伟规划_科技论文

印度科技发展与面向21世纪的宏伟规划_科技论文

印度的科技发展与面向21世纪的宏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图论文,印度论文,科技发展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度一贯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增长与科技息息相关的今天,印度又有很多新的思考,进一步加强了科技兴国的意识。

现在的联合政府把发展高科技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争取2020年印度成为世界第四位经济大国。1996年8月2日德韦·高达总理向人民阐述了技术带动经济发展的远景,计划通过发展医疗卫生、生物、安全、农业、通信、机械、电力等方面的技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目前的科技水平

在人们的印象里,印度的经济发展缓慢,与亚洲“小虎”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科技方面印度却是很有实力的。国际上通常用科研经费、科技人才数量、科学著作、科研成果等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通过国际比较可以看出,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名列第三世界国家前茅,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印度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不断增加,近几年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8—0.9%,与中国持平,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1995—96年度科技预算中民用部分为480.7亿卢比(合14亿美元),军事研究开发费用不详,以往每年在3—4亿美元,和发达国家相比显然微不足道。1992年美国的科研开支为11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日本为3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为追赶发达国家,印度前科技国务部长库马加曼加兰提出,在本世纪末要使研究发展开支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

据印度官方数字,1990年科技人员有346万,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有许多科学家享誉世界,独立后选入英国皇家学会的有17人。美籍印度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有2人。美国许多大学和医院不是由美籍印度人负责就是由他们占据重要职位。最近,担任加里福尼亚大学副校长的美籍印度人库马尔·N·巴特尔因在激光研究开发领域有重大突破,获克林顿总统颁发的1996年美国最高科学奖。另一方面,印度科技人员与总人口的比例是很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0.09人,而美国为2.68人,德国为2.87人,俄国为3.72人,波兰为4.98人。

印度出版的科技著作居世界第8位,有18种科学杂志被收入《最新刊物目录》,这是一本汇集全世界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杂志。据该刊在1995年的统计,印度学者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相当于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发表论文的总和。

印度的科技成就突出地反映在原子能研究与应用、空间技术、电脑软件、分子生物、太阳能应用等高科技领域和前沿科学方面。

1.原子能研究

早在1948年印度就开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现已建立起从核燃料探测、开采、提炼、重水生产、反应堆到核废料处理的完整的体系。它有一个宏伟的商用核电站建设计划。目前的5个核电站有10个核发电反应堆,核电能力为1695兆瓦,核电量占全国电力的2%,另有7个研究反应堆。正在建设的有4个核电站,到2001年印度核电能力将达7700兆瓦。鉴于钍藏量有36万吨,而铀藏量只有7万吨,原子能部制订了以快中子反应堆为核心的核电技术战略。快中子技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天然铀为燃料,产生钚;第二阶段将钚和钍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产生铀233;第三阶段是铀233与钍聚变,不断增殖。一旦充分利用钍资源,理论上就相当于拥有6000亿吨煤的发电量,21世纪下半叶核电能力就可以达到35000兆瓦。那时能源问题将得到缓解。

1990年印度在卡尔帕卡姆电站仿照法国拉普索迪核电站快中子反应堆研制了一座15兆瓦快中子试验堆。巴巴原子能中心宣布,一座以铀233为燃料的30千瓦研究反应堆已于1996年10月28日投入运行。这是“在开发钍矿能源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正在设计200兆瓦电力反应堆。下世纪初一座500兆瓦快中子反应堆可投入商用。目前印度是第三世界中唯一有设计快堆能力的国家。核能发展也有明显的国防意义。反应堆每年可生产100公斤钚—铀239,能用于核弹头。1974年印度进行了一次核爆炸,1994年进行了一次核弹试验,现在是世界上第六个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国家。

2.空间技术

60年代末开始的航天事业已取得很大成就。迄今为止,印度已发射“亚里亚哈塔”卫星(主要进行太阳物理和高层大气物理学试验)、地球观测卫星、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罗希尼”卫星(用于验证SLV—3型火箭和地面测控系统的性能)、广播电视卫星和印星系列、印度遥感卫星等六类17颗卫星,并研制了四代运载火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10月15日,印度首次利用自己研制的PSLV—2d第三代运载火箭,将一颗地球遥感卫星送入极地轨道。这标志着印度成为继美俄中法日之后第六个具备把卫星送入极地轨道能力的国家。1996年3月又用极地运载火箭将IRS—P3卫星发射入轨,有14个国家的地面站可以接收到这颗卫星传来的信息资料。IRS—1d卫星将于1997年发射,同年还将把重1500—2500公斤的INSAT—2系列多用途卫星发射入轨。它决定花3.3亿美元从俄罗斯进口2台低温发动机用于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到2000年印度将用自制的低温发动机装备GSLV。第三代PSLV和第四代GSLV火箭的研制,表明印度已有制造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现在印度正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其强项是发射低空轻量级卫星。

在90年代末或下世纪初,印度还将发射载人飞行器。由国营印度斯坦飞机公司承建飞行器机身。这不只是为了振国威,更重要的是因为高技术工业所需的特种合金只能在太空冶炼。1984年印度空军中校拉克什·夏尔马乘苏联宇宙飞船航天是训练宇航员的开端。

3.计算机产业

1995年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开发出每秒钟可以进行10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级计算机,达到了美国克雷公司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此外,印度还向德国、加拿大和俄国出口4台Param—9000超级计算机。在某种意义上说,印度超级计算机的制造成功是美国限制向印度出售克雷计算机的结果。人们头脑里的“印度只是软件好”的印象开始起变化,外国人对印度的计算机硬件也刮目相看了。

印度政府为计算机软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切必需的投入:人员培训、高速资料传输、简化投资和进出口手续等。现在印度电脑软件技术人员有16万,独特的数学才能使印度软件人才优势得到国际公认。印度已具备管理全套工程的专业技术。全国有600多家软件公司。印度软件协会规定,凡拥有10名职员以上的软件公司在2000年前必须达到ISO9001认证。有41家软件公司已获得ISO9001认证,据估计1996年达到这一标准的将增至80家,印度将成为世界上软件公司获此认证最多的国家。印度的软件公司通过电信网络与欧美的客户取得联系,而这个网络的软件就是印度人设计的。目前美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和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都是印度设计的,技术勘称一流。计算机软件工业正以高技术、低工资吸引外国投资。由于印度软件人员工资只有美国的1/10到1/5,美国的奥雷科尔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和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等都在印度投资开发。大约有30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公司已经与印度结成软件“战略联盟”。有花园城市之称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脑软件出口地之一。这里有7个软件开发区,新加坡建立的信息技术区,计划于1997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区内最终可以容纳800多家工厂。近几年班加罗尔已吸引大批外流科技人员回归。印度政府的战略成效显著。软件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50%,生产的软件60%出口,1995—96年度的软件产值为12亿美元,出口值为7.34亿美元,到2000年将增至25亿美元。软件工业已成为印度出口支柱产业之一。除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外,又在巴林、迪拜、斐济、墨西哥、阿根廷、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南非开辟了新市场,并正打入中国和一些非洲国家。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配套,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智力财富是印度计算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印度还大力发展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印度通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每1000人只有8部电话,但它决定发展更先进的信息手段。1987年印度建立了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如今又进行了扩建。该机构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全国卫星通讯网络,通过两条64KHPS线路同美国和其它国家国际网络相联结,并与全国70个城市联网。这是印度开通的第一条国际信息高速公路。

4.农业研究和生物技术

印度全国有33个农业研究所、25所农业大学和一些非农业大学进行农业研究。自60年代中期推广墨西哥矮脚小麦等高产种子以来,绿色革命使“印度的讨饭碗变成了面包篮子”。粮食产量由1965—66年度的7235万吨增至1994—95年度的1.91亿吨。牛存栏数已居世界第一位,70年代印度又发动了增产牛奶的“白色革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下实施“使牛奶成河”计划,即组织村级牛奶生产合作社进行牛奶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传授技术一条龙服务。通过良种杂交,一种佛兰斯伏尔奶牛在哺乳期可产奶5000多公斤。全国奶产量已从1968年的1900万吨增至1995年的6500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80年代印度开展扩大渔业资源的“灰色革命”,发展增产淡水鱼虾技术和养殖珍珠的技术。同时扩大海洋渔业资源。

现在,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战略又提上日程。农业部负责人指出,到本世纪末要养活10亿人,必须通过生物技术提高农牧业产量。目前所进行的绿色革命是在60年代有丰富的廉价石油和其它能源基础上形成的,未来的农业出路主要取决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基因工程、生物固氮、光合作用和生态环境等。提高农业生产率将不再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下世纪印度注定要成为生物技术大国。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已从古老的酿造、食品加工、药品生产向现代遗传工程、动植物细胞合成、酶的应用、生物冶金、无性繁殖、疫苗和细菌等方面发展

5.海洋研究

印度的海洋研究占有地理条件的便利,除海岸线长外,在印度洋中还有一些岛屿。研究的项目有海底碳氢化合物的开采、矿产开采、渔业开发、气象调查和环境污染等。从孟买近海开采的石油占全国石油产量的2/3。在彭地治理岛开采的天然气也已用于生产。印度还就勘探开采印度洋中的锰矿制订了大型开发计划。最新的成就是从印度洋采掘含铜、镍、钴的聚合金属。印度科研人员已多次赴南极考查,在南极建立了两个研究站。

6.国防科研

国防科研一直受到重视。印度以第三世界最大军工实体之一进入90年代。它拥有33个军工厂,9个国防国营企业,33个研究开发机构。国防研究开发费用年约4亿美元。印度常规武器已基本自给。在导弹技术方面,正在实施综合性导弹计划:有射程为9公里的特里苏尔地空导弹、射程为27公里的阿卡什地空导弹、射程为250公里和150公里的普里特维地对地导弹、射程为4公里的眼镜蛇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和射程为2500公里的烈火式远程地空导弹。

此外,印度在超导等前沿科学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可观的成就。

二、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印度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主要由于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发展。表现在:

(一)有明确的科技政策。政府能根据国际科技发展潮流,结合本国国情制订政策,先后颁布三个科技政策决议。1958年颁布的《科学政策决议》,阐明向科学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服务条件,按照科学家的地位给予荣誉;鼓励并尽快地执行培训科技人员的计划,以满足科学、教育、农业、工业和国防的需要。1983年正值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兴起之际,为赶上世界科技发展步伐,政府又颁布了《技术政策声明》,强调在战略和关键科技领域实现自力更生,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具有出口潜力的技术。印度的电子工业正是在政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1994年科技部根据经济政策开放的形势,又制订《新技术政策》。新技术政策更加强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面向21世纪的科研重点放在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包括微电子、生物、超级计算机、新材料、传感器、信息处理及电脑软件等。对科技人才给以更多的鼓励,并鼓励外流科技人员回归。

(二)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系统。各门类科研有归口管理机构。中央一级的研究机构有130多个,科技部下属的科研机构有12个,企业一级的研究单位有1200个。理工科大学和高级科技研究所是科研的核心力量。中央一级的管理机构有:印度国家科学院、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印度原子能委员会、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内阁科学技术委员会,其它归口管理机构还有电子部、生物技术部、环境部、海洋开发部、非传统能源部和国防研究开发组织。

(三)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印度从娃娃抓起。印度人的心算速度惊人就与他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小学生必须记住的乘法口决是1×1到22×22。小学生解扇形面积的题目不是计算题,而是证明题,因此他们解数学题的思维方式与电脑程序的方法十分相近。除了有大量的中等技术学校外,大学生与人口的比例超过中国。1993年全国有大学209所、学院7513个,在校大学生有461.1万人。

三、存在的问题

印度的科技发展并未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

(一)重国防科研轻民用科技的开发与应用。自60年代以来印度科研重点日益转向国防、原子能和空间部门。在1982—83年度至1984—85年度间,国防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经费占国家科技开支的第一位。自1987—88年度以来原子能部的科研经费占第一位。与工业有关的研究机构的开支增加非常缓慢。印度用于工业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总额的1/4,而发达国家占50—75%。许多科研设备老化。这导致印度的工业发明创造比较少,在本国注册的专利只占在印度注册专利总数的1/3,在外国注册的印度专利更是微不足道。

(二)科研与生产脱节。印度科研在实验室里水平高,而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较差。工业科研虽然着眼于技术升级和现代化,科研成果商品化则做得很不够。长期以来科研机构很少与企业挂钩,通过创收来改善研究条件。另一方面,科研机构缺乏灵活性。例如印度能源严重短缺,原子能研究机构集中了大量科学家,他们很少进行其它能源的研究。与此相对照,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后,美国的许多原子能机构扩大了其它能源的研究。

(三)引进民用技术比较少。实行经济改革前,印度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很多,1956年的工业决议规定外国投资不能进入国防工业、国营重工业、基础设施部门。1974年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商投资必须与印度企业合营,持股率一般不超过40%,只有尖端技术和面向出口的企业可达51%到74%,造成外国投资年均不足1亿美元。另一方面又存在重复引进和盲目引进的现象。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发展方面,私营大企业虽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国营企业多数引进了落后的技术,照般苏联的一套,不思改进。

(四)科技人才外流很严重。印度虽然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由于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及发达国家,数十万成绩优秀的理工科毕业生到国外深造不归。70年代有78%的留学生在美国定居。80年代高级科技人才外流有增无已。

所以,从总体上看,由于各部门科研发展不平衡,民用科研滞后和科技与国际市场结合不密切,印度工业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贸易逆差长期得不到解决。

四、2020年科技规划

综观印度40多年来的科技发展,虽然成绩不小,但无论是科技本身还是管理方法上都跟不上形势。科学界认为面向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需要与印度的大国地位紧密联系,对科技的认识需要再提高。

为实现到2020年成为第四位经济大国的目标,政府委托国防部顾问APJ阿布杜拉·卡拉姆领导的技术信息预测估计委员会编制2020年技术远景规划。这个规划将使印度经济增长转向技术驱动模式,把技术作为使印度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的手段。2020年技术远景规划包括17个研究专题,产业部门负责11个,研究与开发机构负责5个,政府部门负责两个。和以前制订的规划不同,它不仅仅依靠会议,而且采用预测技术,包括形势展望、未来学和近视技术,作为制订2020年规划的基础。产业部门的11个专题为化学、农业、医疗卫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机械工业、材料加工、电子和通信、战略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驱动力和障碍。各研究小组要估计跨国公司对技术和技术发展的影响,并制定一个适应关贸总协定后与知识产权有关问题的框架。今后印度不是选择一种技术或另一种技术就够了,而是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各研究小组要提出所有关键领域的大规模技术升级计划。

在国内安全上,计划要求从传统依靠人力密集转向依靠技术有素人员。安全部队需要用尖端手段对付国内外的威胁,进行早期发觉。要用科技对付日益猖獗的毒品走私、工业间谍、包括使用卫星监视、防伪造文件、X射线、以及防破坏计算机系统。

战略工业小组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U·R·拉奥领导,包括的技术有航天、遥感、空间通信、重要材料和加工、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突破技术。国防部已制订以高科技实现三军现代化的20年国防远景规划,包括生产核动力潜艇、航空母舰等尖端装备。核技术受到格外的重视。从印度坚持保持选择生产核武器的权利,不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不难看出印度把核威慑战略作为既定方针。其目的是要发展与大国相称的核实力。

印度已在朝2020年目标努力,日益重视应用技术。在1996—97年度的财政预算中,技术发展基金为3亿卢比,比拉奥政府临时预算增加两倍,用来扩大对技术风险的金融支持。政府还鼓励公司使国产技术商品化。此外,为促进工业现代化,已将技术进口自动核准的限额从1000万卢比提高到7000万卢比。根据国内技术专利建立的工业将获得3年免税。另一项措施是允许科学和工业研究理事会下属的40个实验室和农业研究理事会下属的70个研究所,用它们的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收入更新设施,以解决老化问题。

标签:;  ;  ;  ;  

印度科技发展与面向21世纪的宏伟规划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