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误区论文_谭新春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误区论文_谭新春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小龙小学 637131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转型期。这一时期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一味追求“新”,而忽略了传统的优势也是大量存在的。

一、一味强调学生“主体”,弱化教师“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课堂和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但这并不与教师的“主导”相对立。然而在新课改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越来越少讲,越来越不敢讲,有的提出一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这种对教师作用的不断弱化,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正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和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对话、互动和交流,也就没有教学。学生作为不成熟、非稳定的一方,正处在认知、情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有时甚至是片面的。因此,教学中需要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但更需要以教师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唤醒和引导学生的体验。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不可偏废。

在新课改中,这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只重过程,不重结果;重能力训练,轻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不追求教学秩序等等。这种“非此即彼”的倾向,把改革和传统对立起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改革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创新要以继承为基础,继承要以创新为导向,对于传统的好的做法我们仍然需要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课程改革,尽量避免重犯形而上学片面性的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教学中、在认识上,对旧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过分强调素质教育的“新”或者“转变”

素质教育不是新课程的专利,旧课程中也培养了包括我们老师在内的几十代人。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旧课程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积累,不是“扼杀祖国花朵个性发展的罪魁祸首”,不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社会根源”,不是“中华民族前进步伐的绊脚石”,更不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元凶”。应试教育是与旧课程相连,只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精英式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特定的贡献。当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教育资源的丰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遇,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新课标与旧课程大纲相比,只是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课程方式的突破,对知识点的要求上没有也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三、在口头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在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在教学中使用的是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沿袭的却是旧的教学方法,对新课改的教学行为上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的改革,或许是因为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老师们不但每天要在“备、讲、批、辅、考、阅”等方面疲于奔命,而且还要承受各种考核、评比和评职称等非教育因素的折磨,实际上他们是无暇顾及新课程改革,而只能按照旧的模式教学。参加各种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各种形式的变革对于他们只是一种口号,但工作依旧。我教我的书,让自己的学生考“高分”,代表我的能力“高”,这也是我的“荣誉”,学生家长也愿意看到这样的“最佳”效果。

四、以新设备在课堂上堆砌,所有的新教学设备,不加选择,一股脑地搬进教室,搭配不同的格式,不讲效率的使用

电脑的出现给我们历史课教学带来了福音,从网上下载别人现成的课件,所有的知识经鼠标一点,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反正我在课堂上教学过,反正在我的历史课中该使用的新东西我都用过。旧课程“繁”、“难”、“偏”、“旧”变为新课程的“繁”、“难”、“偏”、“旧”再加上“广”和“深”,对学生的要求成倍加深。新教材中新出现的内容讲透,新教材中没有的而旧教材中有的则补充进来,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多媒体给“填鸭式”教学法提供了便利,也让老师洋溢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幸福之中,给他们提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机会,给学生增加的是负担,增加了学习量。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课程目标的要求,防止出现偏重学习方法的变革而忽视对旧知识的学习,也应该防止“重知识轻方法轻能力”、“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课程改革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它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广大老师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当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老师要面临许多挑战,要实现多方面的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因此,在这场改革的潮流中,我们应该尽早地、主动地做好准备。

论文作者:谭新春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误区论文_谭新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