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探析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列宁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探析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列宁执政能力建设思想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执政能力建设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4)12-142-03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面对当时极为复 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列宁把巩固国家政权看作是“一 场严峻的考试”。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列宁没有直接提出执政能力的概念,但 他在领导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理论探索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 基本原理,总结党执政的建设经验,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 的探索和研究。

一 驾驭经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点

社会生产是人类全部历史和全部活动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的 和最终的标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 无论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 会,其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都表现为后一种社会比前一种社会的生产力更优越。社会 主义之所以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一个根本原因也在于它可以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特别是在基本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 任务后,其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要把经济建设搞好,“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93页),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并 果断地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1918年3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 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 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 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注:《列宁选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0、477页。)1922年1月在俄共(布)中央的决 议中,列宁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 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623页。)与破坏旧制度、夺取政权相比,建立新的经济制度有更大的难度和自 身的特点。因此,俄共党要因应工作重心的转移,学会“从事经济工作”,学会“管理 俄国”。“我们已经夺取了俄国——为了穷人,为了劳动者,从富人手里,从剥削者手 里夺回了俄国。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 95年版,第490、477页。)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仅要善于破坏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 新世界;不但要做合格的革命者,还要做合格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而要管理好,就需要 懂经济、懂管理,要能驾驭好经济建设。列宁还进一步指出,俄国共产党虽然掌握了全 国的经济命脉,政治权力也是非常充分,但是,经济规律是不能用政治权力来支配的。 如果领导干部不懂业务,不成为行家,就会瞎指挥,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就只 能是一句空话,党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就会被削弱。

二 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点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伴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而萌发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并领导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 时,虽然还没有直接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概念,但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 原则和集中原则的一些重要思想。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列宁第一次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列宁认为,民主集 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但具体的历史环境决定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 。战争时期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不可以用之于和平时期,反之亦然。更没有什么绝对 正确、适应一切时代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它必须随着党所处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有 所侧重。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无产阶级政党也不能合法存在。同时 ,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又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党内派别林立、组织涣散。这种 现状就决定了在当时只能先实行严格的集中制。“在黑暗专制制度下,在流行由宪兵来 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党组织的“广泛民主制”只是一种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游戏。”( 注:(《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2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 其是在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实行广泛 的民主成为可能,在这种条件下,则要强调民主多一些,要严格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因为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才能增强党组织的集体领导能力;才能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才能集中更广大人民的 智慧并制订出科学的政策、策略;才能为提高党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提供初步的制度保 障。“代表会议确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容争论的,认为必须实行广泛的选举制度,赋 予选举出来的各中央机构以进行思想领导和实际工作领导的全权,同时,各中央机构可 以撤换,它们的活动应广泛公布并应遵守严格做工作报告的制度。”(注:《苏联决议 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9、139页。)

首先,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使党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党是由许许 多多的党员组成的,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党员数字的简单相加”。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加 以构建、组织,它才能消除无序、混乱状态,成为一支组织严密、行动有序的有战斗力 的部队。

其次,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列宁指出,党的团结统一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团结统一的基础。只有自己团结 成为战斗的整体,才能团结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并领导无产阶级在 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中实现自己艰巨的专项任务和领导任务。但党既是一个有着统一 纲领的自愿组成的联合体,又是一个具有多方面矛盾的统一体。党内不同的意见和矛盾 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坚持集中和严格的纪律 ,才能保证党有正常的运行机制和生活秩序,达到组织上的坚强团结和行动上的协调一 致。“切实遵守这些组织原则,诚恳和一贯的贯彻这些组织原则,就是保证党不发生分 裂……。”(注:《苏联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9、139页。 )列宁还进一步指出,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关键在于保持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和统一 。为了防止党的领导核心的分裂,一要改革领导机构,增加中央委员会的人数,加强集 体领导;二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构,充分发挥对中央委员会的检查监督作用 。列宁在晚年病重期间,还多次叮嘱全党只有贯彻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才能 有效地抵制分裂,保持党的统一。

再次,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同 时又保持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列宁指出,党不是要压制个人或下级组织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恰恰相反,党的生机和活力,正来源于构成党的每一个细胞的生机和活力 。民主集中制,正是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和规则,使党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认真负责的局 面和气氛。

最后,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保证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列宁认为,党是全体党员的党,而不是某个个人或领导机关的党。只有按照一定的程 序和规则,吸收全体党员的智慧做出的决策,才能使这种决策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 愿望,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使之得到有效的贯彻。“一切重要的问题,在全党必须 遵守的决议未通过之前,必须在全党开展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充分自由地进行党内一切 批评,集体制定全党性决议。这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注:(《苏共决议汇编》(第2分册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4、72页。)。

三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着重点

十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反封反帝的胜利,登上了执政的讲台。俄共执政后 ,党内的一些人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挥霍浪费,侵吞国家和集体的财物,高高在上,发 号施令,搞特权、谋私利等等。列宁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并要求全党要适应 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废除军事命令,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我们应当同过 去诀别,着手进行真正的经济建设,改造党的全部工作,使党能够领导苏维埃的经济建 设,取得实际的成就。”(注:《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党组织的职能与苏维埃国家机关的职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混同起来。这种混同 将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党必须通过苏维埃的活动,但不是取而代之。”“必须告诉 党员,党组织决不能对苏维埃进行无微不至的监护,必须向党反复叮嘱,列身于俄国共 产党的队伍,决不能带来任何特权,而只能被赋予更重大的责任。”(注:(《苏共决议 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4、72页。)只有不断地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和工作作风,坚持集体领导,密切党群关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赢得广大人民 群众的拥护,才能增强执政党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

首先,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既是改进党的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也是 提高党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又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最容易犯的错误和面 临的最可怕的危险。他说:“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注:《列宁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6页。)因为一旦染上脱离群众的恶习后,在行动上必 然会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从而失去执政之源,并最终导致社会主义的垮台。“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 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 产阶级,而无产阶级既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注:《列宁全集》(第43 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新政权是绝大多数人的专政,它完全是靠广 大群众的信任,完全是靠不加限制、最广泛、最有力地吸引全体群众参加政权来维持的 。”(注:《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7页。)“先锋队只有当 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 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6、53、562页。)只有密切联系 群众,把他们吸引到国家政权中来,调动他们管理国家政权的积极性和负责精神,苏维 埃国家政权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 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646、53、562页。)”

其次,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一个苏维埃政权,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国家 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及其官员是由人民授权代为人民行使权力的。在权力所有者 与权力行使者分离的情况下,要确保权力行使者完全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行使权力,就必 须对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控制。这既是保证国家权力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需要,又是使 人民相信执政党并能自觉履行党的方针政策,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位的需要。为了 对执政党实行强有力的监督,列宁提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思想,即用人民的政治权 利,主要是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制约国家权力。列宁强调,苏维埃俄国应“公开 地挑选最优秀的经济建设人员,挑选专业的和一般的、地方的和全国的行政管理人员和 组织人员”(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2页。),使工人 进入一切国家机关,让他们监督整个国家机构。

除了人民群众的监督之外,列宁还注重制度监督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十月革命后短 暂的六年时间内,俄共(布)不仅创建了新型的国家司法监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而且 初步创建了以党的监察机关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监督系统。在列宁最后留下的五篇“政治 遗嘱”中,他还关注着如何完善苏维埃俄国的监督机制问题。

再次,要反对官僚主义。列宁认为,官僚主义是骄傲自大的必然反映,是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的必然反映,它必然破坏党群关系,窒息社会主义民主,压抑群 众的积极性,它必然导致国家机构的臃肿和人浮于事并阻碍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 执政党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下降。他说,官僚主义侵蚀党的肌体,危害国家政权,它轻 则使党和国家在人民面前丧失威信,重则可以亡党亡国,毁掉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内 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者。”(注:《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 版,第14页。)“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 就是这个。”(注:《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2页。)

四 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点

对于执政党来说,它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员、干部的素质, 是其最重要能力来源。因为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制定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 ,就好像一台汽车的零部件,只有当各个零部件都达到要求的时候,这台汽车才会跑得 快、跑得好。同样,只有当全体党员、干部都有较高的素质时,作为整体的党的执政能 力才会更强。因此,提高党员、干部的质量,纯洁党员队伍,是保证党顺利管理国家事 务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增强党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关键点。列宁指出,“任何工作 都是由人来领导的。”那么应当由谁来领导呢?要寻找能干的干部。这些干部要有较高 的政治觉悟,既要懂得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懂得管理,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我们 要把这些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否则,政策就会失去意义,就会变成空谈,就不能进 行共产主义建设。“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 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的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的质量”(注: 《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提高党员质量,首先要严格把握入党条件。列宁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共产党 由非法变为合法,并变成为执政的党。一方面,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 阶级无疑地正在派遣而且将来还会派遣奸细到共产党里来”,另一方面,“执政党的引 诱力”使一些“野心家、趋炎附势和巧于专营”的人想要加入到组织里来。因此必须严 格把握入党条件。只能把那些承认党纲和党章,无条件服从党和党的机关的决议,交纳 党费,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接收入党。并把不符合要求的投机分子清除出去。他说, “必须注意到,目前参加执政党的引诱力很大。”(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 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页。)“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 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注: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6、53、562页。)。其次要提高党员 的政治素质。列宁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组成党的最基本的物质因素。任何 政党都是根据自己的性质来规定党员的标准的,而党员的政治素质如何,又直接影响着 党的性质。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 斗力。因此,党员政治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党员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他说:“一个 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 任务。”(注:转引《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1999年6月30日电。)再次,要提高党员的文化业务素质。列宁认为,在革命 战争年代,俄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忠诚老实,受过苦役折 磨,不怕死”,“是完成了世界上最伟大革命的革命者”。然而,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来说,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又缺乏经营管理知识,“他们不会做买卖”, “不会经营”。为此,他再三要求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要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业务素质。 “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 一定的科学教育”,“如果不受这样的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注 :《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页。)。“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 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注:《列宁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9-700页。)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 ,而且要从工作中学习;不仅要学习工农经验,而且要学习欧美等国家一切有真正价值 的东西,其中包括“向德国人学习,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 ”。

标签:;  ;  ;  ;  ;  ;  ;  

列宁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探析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