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骨折;个性化护理;效果
骨折是指骨结构发生断裂,老年人和儿童是高危人群,多因暴力致伤,一些老年人可能是由于长期劳损致病。若是治疗及时,且治疗之后恢复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恢复到原本的功能。若是恢复效果不理想,还是可能留下后遗症,需要再次采取措施治疗[1]。因此,在骨折治疗阶段,需要重视护理工作,减少恢复期间异常情况,促进骨折部位的稳定恢复。本次研究即为分析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确诊为骨折,无其他疾病,无精神类疾病,语言功能正常,可以配合护理工作,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有男26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4.85±13.62)岁。观察组有男27例,女18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为(45.79±14.52)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感染预防、康复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内容如下:
①认知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针对疾病情况进行讲解,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减少恐惧感。随后,介绍后续护理流程,让患者能够配合后续护理工作。过程中要注意解答患者的疑问,尽可能的消除其疑虑。
②心理护理:心理上的不安是多数患者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剧烈疼痛、患部红肿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担忧,护理人员需要针对相应情况进行讲解,并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并说明这些情况完全可以干预,不会对恢复流程造成太多干扰。
③疼痛护理:疼痛护理是骨折护理中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常采取药物干预,但是副作用较多,可以先进行心理调节,若是效果不佳则采取冰敷,过程中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适当按摩缓解其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恢复护理:对于下半身骨折的患者,指导其锻炼上身,并适当按摩下肢,促进恢复,等到可以下地活动时,护理人员协助其活动。对于上半身骨折的患者,应该尽快指导其外出活动,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同时对饮食内容加以干预,增加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元素食物的摄入。
1.3 分析标准
护理期间,使用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0-10分,10分为最痛。同时记录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45例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6.19±2.71),住院时间为(18.36±3.82)d,观察组45例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4.26±2.44),住院时间为(11.94±3.14)d,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较优(t=3.550,P=0.001),住院时间较短(t=8.709,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的治疗方面,多是采取复位固定的方式,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恢复骨折部位的原始功能,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影响。就骨折并发症来看,早期并发症就有感染、血管损伤等,晚期并发症则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愈合畸形等,早期并发症会对恢复流程造成干扰,晚期并发症则会影响生活,甚至需要再次采取手术进行治疗[2]。因此在骨折治疗阶段,复位固定治疗只是初始步骤,后续的护理工作才是治疗阶段的重点。
针对疾病特点,以及治疗阶段可能发生诸多并发症,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个性化护理模式是针对患者情况和病情恢复需求开展护理工作,对于骨折患者,则是针对认知、心理、疼痛、恢复等内容开展护理工作[3]。认知护理是为减少患者对病情的忧虑,使之配合护理流程;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配合度;疼痛护理则是缓解骨折带来的疼痛,保障稳定恢复;恢复干预则是加强运动和饮食方面的控制,促进病情的恢复。个性化护理方案更具人文关怀特色,也更能契合骨折的恢复需求,有利于规避恢复期间的不良事件,保障病情的稳定恢复。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期间疼痛程度评分较优(P<0.05),住院时间较短(P<0.05)。
综上所述,在骨折患者护理时,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且促进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田华.个性化护理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5):187-188.
[2]柳怡君.个性化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 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23):45-46.
[3]吴佳桧.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201-202.
论文作者:王维维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