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旻[1]2014年在《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问题及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率平价理论是解释远期汇率定价问题的基础。我国对境内远期汇率的定价能力还不足,又很难控制境外远期汇率的变化,导致境内外远期汇率和理论远期汇率以及未来即期汇率都存在一定的偏离,很难满足利率平价的前提条件。这种偏离反映了人民币的升贬值预期,而这种升贬值预期将会影响到投资者对远期市场的判断,加大了我国经济政策制定的难度。我国远期市场发展时间远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实际的远期汇率与预期汇率之间往往存在持续的、显著的偏离,无法仅仅以交易成本等某些因素来说明。因此,从两个并行的境内外远期市场研究中所得到的信息可能会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远期外汇市场的特性与趋势,对我国未来远期市场的把控以及政策改革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远期外汇市场的功能与分类为切入点,对境内外远期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陈述,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准,对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及其成因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通过比较SHIBOR和人民银行的法定贷款利率在利息平价的实证结果,试图确定究竟哪种利率能更准确地预期未来汇率;二,讨论DF汇率和NDF汇率中谁更接近实际远期汇率,即哪一个市场与即期市场间同步性与相关性更高;三,从风险溢价、比索效应和非理性预期因子中,寻找导致远期汇率偏离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了CNY即期汇率、各期限NDF、DF汇率、SHIBOR、 LIBOR、一年期法定贷款利率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认为市场化利率SHIBOR并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汇率。运用SJCopula-MGARCH模型验证NDF市场、DF市场与即期市场间的动态条件相关性的实证结果表明NDF与未来即期汇率间的相关性较DF与未来即期汇率间相关性更高。据此进一步使用包含虚拟变量的多元回归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风险溢价因子中,使远期汇率偏离的主因是政府干预和外汇储备。
连升[2]2007年在《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远期汇率研究》文中认为2005年7月21日是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这一天,我们国家确定了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要求建立完善的远期外汇市场。本文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现实远期汇率与理论远期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描述了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波动性特征,分析了外汇收益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三月期、六月期和一年期远期汇率定价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三月期人民币远期汇率最吻合利率平价理论的要求,其偏离即期汇率的幅度也最小,可以作为未来汇率走势的风向标。最后,笔者提出了完善远期汇率市场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选题和分析方法。选题的创新体现在几乎没有学者对国内市场某一远期做市商的定价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当前国内定价机制的偏差和波动性特征。因此,本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分析方法的创新体现在综合使用时间序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检验数据平稳性的ADF方法、EG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成对检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计量方法的使用,使本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孙冬[3]2007年在《基于协整、VEC、GARCH-M模型的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可知,远期汇率是即期汇率的“风向标”。也就是说,远期汇率定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即期汇率的预期和走势。因此,本文以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分析技术对我国人民币/美元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采用的方法有在非平稳时间序列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还有在研究时变风险时经常用的GARCH和GARCH-M模型。本文围绕利率平价和外汇市场有效性对下面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研究的是我国人民币/美元远期汇率定价是否依据国际通行的利率平价理论进行?其次,讨论了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外汇市场的适用问题,即我国外汇市场上的远期汇率是否可以成为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外汇市场是否满足远期汇率无偏假设?最后探讨了导致远期汇率无偏假设不成立的主要原因是否是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表明,根据简单利率平价理论和加入交易成本的利率平价模型估计出的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实际远期汇率的差距都很大。并且这个差异随合约期限的延长而增大。从而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对外汇汇率改革的重大意义。研究还发现不同期限人民币/美元远期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存在的偏差基本上都以2004年下半年为转折点,在此之前人民币/美元远期理论汇率大于实际汇率,说明人民币汇率可能高估;在此之后,远期理论汇率开始小于实际汇率,说明人民币/美元远期实际汇率可能低估,存在很大的升值压力。第二个问题的研究采用了单位根平稳检验、协整理论以及误差纠正模型等方法。研究发现人民币/美元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说明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短期内出现偏离时,不同远期汇率模型对误差的调整情况不尽相同。期限越短的远期汇率模型,调整速度越快。本文还从Granger因果检验知道,从长期来看,所有期限的远期汇率模型中,即期汇率均为远期汇率的原因。其中7天和20天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互为因果关系。但从短期看来,只有在7天远期汇率模型中,即期汇率变动是远期汇率变动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远期汇率对即期汇率的预期作用很弱,外汇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第三个问题运用了GARCH和GARCH-M模型来考察我国外汇市场中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有偏的原因是否与风险溢价的存在有关。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都说明7天、20天和30天远期汇率与实际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线形关系。在三个合约中,7天和20天远期汇率模型表明远期汇率溢价与即期汇率波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30天远期汇率模型而言,远期汇率溢价与即期汇率波动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这说明我们在我国远期外汇市场,远期汇率变动与实际汇率变动不存在唯一关系。我们很难通过远期汇率来判断未来即期汇率的变动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非有效市场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考察了两个市场的线性(价格)关系,还考察了它们之间非线性(波动)的关系。不仅建立了不同期限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误差纠正模型,而且还运用GARCH-M模型研究了我国远期汇率偏差形成的原因在于风险溢价的存在。关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还有一些可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譬如对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造成的汇率突然跳跃可否直接加入GARCH-M模型,例如误差纠正模型的预测效果如何,可否运用更为先进的计量手段进行模型构造和研究。另外,对造成远期汇率有偏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理性预期问题,也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于旺[4]2010年在《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汇率作为开放经济体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汇率的变动会对经济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关系着一国金融秩序的稳定。正确的判断汇率走势对企业、个人有效地规避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套利行为和市场预期等联系机制的存在,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利用远期汇率变化对即期汇率走势进行预测。近些年,人民币与外汇交易活跃,汇率波动性显著增强,也增加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关系有了更好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的定价因素、趋势变化、联系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存在相关关系,即远期汇率走势反映了即期汇率走势;但研究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偏离,即不具有长期均衡(协整)关系。通过对2005年汇改后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了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最后在结合中国外汇市场现状的情况下,对我国外汇市场政策提出合理的建议。
严琴[5]2010年在《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以抛补利率平价说和金融衍生品定价有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首先运用2010年4月1日至4月30日的数据检验抛补利率平价模型对我国远期汇率的预测效果,实证表明该模型预测的远期汇率与实际远期汇率偏差较大;然后从衍生品定价的角度出发推导出不完美市场下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模型,并利用2008年11月4日至2010年4月30日的人民币/美元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及一年的远期汇率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的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实际远期汇率偏差比较小,特别是一个月远期的偏差非常小,期限越短偏差越小,模型预测效果越好。本文推出的远期汇率定价模型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可作为各家商业银行远期汇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不完美市场下推导出的新的远期汇率定价模型随着远期期限的延长偏差也增大,不完美市场下的远期汇率定价模型的推出只是特定环境下的权宜之计,为了治标治本地解决远期汇率定价的问题,最后本文对提升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张思颖[6]2013年在《人民币即期市场、在岸远期与离岸NDF市场间信息流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新启动汇率制度改革。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更加灵活、波动幅度加大、不确定性增强,相关经济主体的避险需求愈发迫切,这对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外汇远期市场提出了现实需求。目前,人民币远期市场有两类:在岸远期(包括远期结售汇与银行间远期市场)与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即期市场、在岸远期与离岸NDF市场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有关境内外外汇市场主导权和定价权问题日益成为研究、争论的焦点。因此,研究人民币即期、在岸远期与离岸NDF市场间信息流动机制,量化其相互影响的效果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人民币远期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阐释了外汇市场间信息流动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不同阶段人民币外汇市场间信息流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多元GARCH框架下的DCC-MVGARCH模型分别从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对人民币即期市场、在岸远期与离岸NDF市场间信息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实行的一系列外汇市场改革措施对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信启、由境外市场向境内市场的单向传导转变为双向的相互引导关系,境内远期市场表现出逐渐掌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趋势;但是其对外部信息变化进行价格调整的速度相对较慢,境外市场对境内市场的冲击仍然显著,且随着合约期限的增加呈现出境内市场趋弱、境外市场走强的趋势。最后,本文就在存在外汇管制、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怎样处理好境内市场与离岸NDF市场间关系、深化人民币远期市场发展进行探讨。在比较、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展人民币在岸NDF市场是当前优化我国境内外汇远期市场的一个可行路径。
高敏[7]2014年在《人民币远期汇率在境内远期市场的异常表现及原因探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利率平价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我国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上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是否成立以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ADF单位根检验、DW检验以及计量模型TGARCH-M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在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上,1周期、1月期、3月期、9月期、12月期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均存在偏离利率平价的现象,即利率平价在我国境内远期市场上不成立,而且其偏离表现出了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随着交易期限的变长,偏离越大;第二个特点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偏离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在梳理了导致利率平价偏离的五大因素的影响力度后,即交易成本、市场不完全及价格粘性、政治,体制和政策、风险溢价、以及投资者的过度,笔者猜测风险溢价和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对利率平价在我国的偏离有很强的解释力度,并重点对这两个因素做出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我国境内远期市场上,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对我国境内远期市场上利率平价的偏离的影响非常显著,而风险溢价的影响不显著,也就是说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利率平价在我国境内远期市场的偏离。
李颖[8]2014年在《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信息传递与定价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在我国金融市场飞速发展,资本流动日趋活跃的今天,人民币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汇率市场化发展进程中,研究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间的信息传递以及境内远期市场价格决定机制的问题,不仅对于分析人民币境内外汇率市场一体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监管当局制定货币政策、完善汇率机制也有着实际作用。本文正是在当前香港离岸人民币远期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重点研究了境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结构变化、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信息传递以及境外市场对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的影响这三方面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了理论与实证将结合的方式,首先针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金融市场关联效应和汇率定价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前人在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对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分析了境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结构变化;再次,基于境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变化,通过对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定性分析和运用协整检验、构建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的实证方式,对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方向进行分析研究。最后,以香港离岸人民币远期市场产生为节点,创新性地采取分段时序建模的方法,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构建误差修整模型的方式,来论证香港离岸人民币远期市场对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汇率定价的影响,以数量化实证研究的方式提高本文研究的科学性。根据研究发现:第一、境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在香港离岸人民币远期市场产生后,结构上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因资产可生息、交易更灵活、交割无法律风险等因素,新兴的香港离岸远期市场已逐步取代传统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成为境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主要交易市场。第二、2008年到2013年期间,在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信息传达上,新生的香港离岸远期市场和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呈现出单向引导关系,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处于信息中心。第三、创新性地发现,2008年以来,随着汇率利率市场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利率平价的定价机制在人民币远期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香港离岸市场诞生之后,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依然是利率平价。可见,我国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从预期定价机制向利率平价机制转变。
严敏[9]2010年在《境内外人民币即远期市场间联动与定价权归属》文中研究表明以NDF为代表的境外人民币衍生品的发展与影响是目前我国外汇监管当局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伴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其程度的加深,我国境内即期人民币市场、境内远期人民币市场与境外人民币NDF市场以及其它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随着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的发展,境内外人民币即远期市场之间的主导权和定价权已日益成为关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金融安全的热点话题和争论的焦点,进而如何正确理清人民币即期市场、境内远期市场以及境外NDF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定价权归属已成为投资者和监管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利率平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并梳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应用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并引入较为复杂的时变条件相关多元GARCH模型构建了多维市场间的动态信息传导模型以及价格发现量化模型,对目前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中交易相对活跃的四期合约样本数据,同时从线性和非线性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全面揭示了目前境内外即远期市场间的动态信息传导机制以及价格发现机理的实现过程,研究发现:虽然境内即、远期市场存在对境外NDF市场的信息波动,但是由于境内市场的发展滞后以及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约束,境外NDF市场的价格引导力量明显强于即期市场和境内远期市场,处于市场价格信息的中心地位。最后基于对实证结论的探讨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澳大利亚和韩国NDF市场发展经验的借鉴,本文系统给出了完善我国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政策建议,以及应对境外人民币NDF市场发展和挑战的具体措施。总之,本文针对我国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远期市场的实际情况,以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归属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对三个市场间关联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这无论是对外汇市场监管部门还是对外汇交易者,都将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彭红枫, 胡利琴[10]2007年在《关于人民币远期定价权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静态及动态的两类模型对人民币远期定价权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民币远期市场尚未摆脱境外NDF市场的影响,NDF市场仍是影响人民币远期定价的主要因素。而2005年8月以来我国外汇市场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使得基于利率平价的定价机制开始在人民币利率的决定中发生作用;我国人民币远期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实现从基于预期的定价机制向利率平价的转变,我国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尚未掌握人民币远期定价的主导权,但基于利率平价的人民币远期定价机制在人民币远期定价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问题及成因研究[D]. 唐旻. 浙江工商大学. 2014
[2].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远期汇率研究[D]. 连升. 厦门大学. 2007
[3]. 基于协整、VEC、GARCH-M模型的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关系研究[D]. 孙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4]. 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关系研究[D]. 于旺.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研究[D]. 严琴. 湖南大学. 2010
[6]. 人民币即期市场、在岸远期与离岸NDF市场间信息流动研究[D]. 张思颖. 东华大学. 2013
[7]. 人民币远期汇率在境内远期市场的异常表现及原因探究[D]. 高敏. 暨南大学. 2014
[8]. 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信息传递与定价的影响分析[D]. 李颖. 复旦大学. 2014
[9]. 境内外人民币即远期市场间联动与定价权归属[D]. 严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10]. 关于人民币远期定价权问题的研究[J]. 彭红枫, 胡利琴. 经济管理. 2007
标签:金融论文; 投资论文; 外汇市场论文; 汇率论文; 利率平价论文; 远期汇率论文; 远期外汇论文; 即期汇率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外汇论文; 香港汇率论文; 远期交易论文; 远期利率论文; 即期利率论文; 人民币论文; ndf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