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_双师型教师论文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_双师型教师论文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资论文,高职院校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4-0064-03

一、中英两国教师培养目标比较

英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包括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三段融合”、“三方参与”的培养模式,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英国职业教育的教师负责招生,编写教学文件、教材和习题,授课,与学生谈话,批改作业,考试等工作。职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情况,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学生卡,与学生个别谈话,确定学生的职业方向,帮助学生选择职业;职业指导教师一般在高年级担任一门课程,以便与学生保持经常的接触,主要精力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

(一)从“单项素质”评价向“综合素质”评价转移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培养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这一要求的内涵,更多地体现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既要类似理论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熟悉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任务,又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学生实训等的组织与指导工作。今后,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要克服“重学术、轻技能”和“重技能、轻学术”两种倾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从“双师型”取向向“双师素质”取向转移

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确立“双师化”、“双师素质”与“双师型”等多样化的目标,以“双师化”为底线,“双师素质”培养为重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终极的目标体系,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推进这项工作,亦可以引导和推进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创新。“双师化”指教师个体在不能兼有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让在职教师从事理论性教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性教学,从而保证学生接受“双师化”的教育。“双师化”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它是解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资矛盾的有效方法。“双师素质”的含义是,教师在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基础上,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又具有较丰富的技术应用实践经验和能力。“双师素质”经过积极有效的培训是能达到的。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如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的资格证书等),即通常讲的具备“双师型”特征。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在现行的人事制度下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是十分困难的。一方面,一部分教师的个体素质与“双师型”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评定开辟“绿色通道”。因此,目前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目标,比较适宜,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心的调整和师资培养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职前培养比较

(一)突破仅由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封闭型模式

英国积极推进教师培养社会化,充分整合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三方资源,融合三者特色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前教育的模式是:在大学接受教育,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在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实习,获得教学所需要的经验;到企业或商业部门一线岗位工作,获得该行业最新的技术与管理技能。三方参与培养的职教教师更能胜任职校教学工作,这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高效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重点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而高职师资则缺乏专业性的培养机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不仅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并且还要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做到“一专多能”。要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单靠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只有突破仅仅靠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封闭型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模式,由大学或其他高等院校、企业、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和师范学院开放型模式来共同培养师资,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在大学或高等院校训练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使未来高职教师具备高等教育水平;在工厂或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实践,使其具备生产实践、操作能力;在教育系、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训练,使其具有一定的施教能力。

(二)实行分阶段培养

英国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有一套层次清晰、要求明确、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考核程序,分阶段对不同职教专业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不同内容的职教教育教学培训,是英国职教师资培养方式的特点,我国高职师资培养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针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借鉴英国在这些方面的有关做法,改革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

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和操作能力、教育技能三个最基本的素质结构。每个基本素质结构由一个专门的阶段培养。在大学阶段主修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工厂阶段主修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在教育系、院、校阶段主修教育能力。这三个阶段不一定是依次递进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合适的顺序。大学专业理论学习阶段后,如果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可先进行在工厂、企业的实践阶段,也可先进行在教育系、院、校的教育培训阶段。

在工厂工作了一定时间后,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者,如果有一定的学历,只要经过在教育系、院、校的教育阶段,成绩合格,就可以成为教师。三阶段分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弹性、适应性,既考虑了从业者的兴趣、爱好,又适应未来社会职业的更新和变化,使他们在职业的转换中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主动性和竞争力。

三、在职培训

开通、拓宽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被认为是师资培养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我国高职师资培训可以学习英国的一些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资金来源

政府投入与社会赞助并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采用统一的标准拨发教育经费,学院基本经费来自国家预算。政府拨款按学生定额,通过多部门和协会评审,在竞争基础上拨发。同时,英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争取许多非教育部门参与在职教师教育,譬如英国人力服务公司属下的技术和职业教育计划办公室于1985年公布了“与技术和职业教育相关联的在职培训方案”,目的是资助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资助的范围极其广泛。

最近几年来,我国高职师资培训投入逐年增长,现在师资培训投入的经费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对于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事业而言,师资培训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高职师资的进修费用一般由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所以,我们应该借鉴英国的一些做法,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拓宽师资培训的资金来源。《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都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职教资金。由于企业需要技术人才并且有闲散的资金,不少企业组建了教育集团,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乐意拿出部分资金支持职业教育事业,与高校合作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所以,我们可以依靠校企合作,依靠企业,加大对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

(二)培训载体

自1992年以来,英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提供培训,大多数院校的教师都可参加某种形式的教师培训。1999年6月英国成立了教与学研究所。它向高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所有的教师开放,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2000年11月英国建立高校教师发展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可以去那里接受相关的专业进修和发展培训。另外还建立了一个教与学的支持网络,向高校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方面的帮助。

(三)培训形式

英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有短期、中期、长期等等,不强求一律,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做法。我国应该采取多样、灵活、主辅多元并存的形式,让高职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好的培训进修。

1.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训模式。我们要树立开放式师资队伍培训观念,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训模式,多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讲学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研讨班和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培训班;对学校里具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要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取得硕士学位;选派骨干教师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同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回来后再由这些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师资培训成效。总之,要让教师最大程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2.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既要具备工程师、工艺师、技师、农艺师等专门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又要具备从事教育的能力。为了培养这种特殊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那些要求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比较高的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不是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是其他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一下子就能胜任的,应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师资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训,通过利益制衡、立法等手段,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与企业界、产业界挂钩。高职学院在规划专业课教师培训时,不仅要加强校园培训基地建设,而且要重视把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作为校外培训基地建设。每门专业课程至少要建立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作为教师实践、学习和锻炼点,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要将企业作为师资培训教学的实习基地和教学现场。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正在倡导和启动“访问工程师”活动,这是高职教师走向企业,接受实践性培训、进修的有效途径。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公司实地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教师回来在教学中能够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应该更加紧密地依托行业,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专业教师应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实习实训基地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对教学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各院校都在不断进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造和充实更新,有些甚至是大规模的,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中来,这样既可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另外,在建设专业实训室或实训室搬迁过程中,实训设施设备由专业实训教师拆迁组装,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教师工作室”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好方法,让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可以将这样的实验或实训室直接命名为某教师工作室,既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条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4.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科技活动。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观看影视,使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聘请省内外相关的专家、教授、学者,给教师举办讲座,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标签:;  ;  ;  ;  ;  ;  ;  ;  ;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_双师型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