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进程的回顾与思考_中国棒球联赛论文

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进程的审视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棒球论文,中国论文,联赛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中国棒球联赛首次推出,它是目前中国最高水平的棒球赛事。那么,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棒球协会为什么要推出中国棒球联赛?是出于什么考虑把棒球联赛推向市场?目前市场运营的管理体制和竞赛的运行机制情况如何?未来职业化进程的发展前景如何?此赛事对我国棒球运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试图从3年来中国棒球联赛运作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入手,理性地审视并回答上述问题。

1 中国棒球联赛产生背景与运作过程的评述

中国棒球联赛1995年开始酝酿,经过7年的探索和论证于2002年开赛,但名称未冠之“职业”二字。其原因有三:一是中国的棒球运动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只有十几支专业队伍且整体技战术水平不高,达不到开展职业联赛的要求;二是受国内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的制约;三是国内普及程度不高,影响力较弱,竞赛市场相对较小。目前的中国棒球联赛运作,其目的在于培育市场,为未来的中国职业棒球联赛奠定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我国现有12支省市专业棒球队,430余名运动员,这就是我国棒球一线队伍的全部家底[1]。因此,中国棒球联赛参赛队伍的遴选一方面要考虑到球队的实力接近,如在全国比赛、全运会上名列前茅;另一方面要考虑参赛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水平和棒球运动普及程度。据此选定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4支棒球队。为扩大宣传,适应市场氛围,参赛球队分别取名为:北京猛虎队、天津雄狮队、上海金鹰队和广东猎豹队,并设计了中国棒球联赛会徽和每个队的队徽。

1.1 中国棒球联赛的竞赛体制逐步完善

从竞赛体制的角度看,通过组织者的三年摸索,无论是比赛的形式、场次、观众、时间,还是商业化包装的市场运作模式都在逐渐向职业化靠拢。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比赛形式由赛会制变为主客场制,竞赛场次逐年增加,比赛时间保持在80天左右,观众的上座率呈每年递增态势。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棒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和中国棒球联赛的整体形象包装,中国棒球协会坚持“以我为主、积极稳妥、立法先行”的原则寻找赞助商。自2002年4月开始中国棒球协会先后与部分公司为商业合作伙伴,此举标志我国棒球运动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职业,表明我国棒球竞赛市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2 国内外同行的积极参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从3年来国内外同行参与情况的角度看,美、日、韩职业棒球组织均派代表出席过中国棒球联赛的开、闭幕式,为联赛助兴。如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行政副总裁巴里,美国道奇队副总裁伯恩斯和汤米·拉索达(LASOBDA)先生,韩国棒球组织事务总长李相国、超级球星宣铜烈,日本职业棒球联盟代表伊藤修等。

表1 2002-2004年中国棒球联赛竞赛规程的变化情况

2002年2003年 2004年

比赛时间 30天150(70)天*90天

竞赛形式赛会制主客场制主客场制

比赛场次 25场

58场77场

注:*表示含因“非典”延误的70天。

表2 天津、北京、广州和上海站比赛的观众上座统计表

时间

天津站

北京站

广州站 上海站

2500座位 3096座位 1700座位 1030座位

2002年

1083人/43% 1062人/34%

800人/47%

430人/42%

2003年 1655人/66%

1520人/49% 1160人/68%

650人/63%

2004年 1880人/75%

1945人/63%

990人/58%

510人/49%

平均 154人/62%

1504人/49%

983人/58%

530人/52%

从媒体的角度看,国内外新闻媒体、电视台、网站等部门机构密切关注中国棒球联赛。3年来,无论是新闻媒体和记者的数量、电视台转(直)播的场次,还是网站发布的文章数量,逐年均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的中国棒球联赛中央电视台和4个参赛省市电视台共转(直)播了29场比赛,占总比赛场次的38%;世界著名媒体ESPN、CNN、NHK、美联社、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参与报道。与此同时,国内知名媒体《文汇报》、《新民晚报》、《天津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近百家新闻媒体参与了对联赛的报道。此外,在各大网站大量刊登了有关联赛的报道、评论、建议的文章,如新浪、搜狐、雅虎等。

中国棒球联赛的举行,在国际、国内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我国的棒球运动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国际棒球界人士及新闻媒体来说,中国棒球联赛就是中国职业棒球联赛的雏形,是一个缩小的职业联赛,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赛。

1.3 我国棒球运动的整体技战术水平有待提升

表3是2002-2004年各参赛队进攻、防守、投手的主要技术数据累计表,从中可以看出:天津雄狮队和北京猛虎队整体实力明显强于广东猎豹队和上海金鹰队,其中天津队获得1届联赛冠军,北京队摘得2届联赛魁首。从击球技术参数看,这两支队的安打率均高于广东队和上海队,而三击不中的次数则低于后二名球队;从投手技术参数看,有美国职业大联盟投手加盟的天津雄狮队,投手的整体实力比较出色,而由清一色国内投手组队的北京猛虎队与之相比则略逊一筹,但相对与广东和上海而言则有明显的优势,如2002年联赛中的投手责任失分,雄狮队为23,猛虎队为22,而猎豹队和金鹰队分别为53与63,说明后二支球队的投手实力明显逊于冠亚军队;从防守技术参数看,在各队的防守中,都曾出现过一些在平时训练中难得一见的世界一流的精彩场面和动作,有些板上钉钉的安打球被超乎寻常的高难动作所接杀。就各队整体防守水平来看,在三届联赛中4个队平均防守率是95.4%,属世界中等水平,其中防守最好的是北京猛虎队,如在2003年的联赛中他们在防守的103局当中仅失误16次(平均每场1.3次),防守率为96.3%,整体防守最差的是天津雄狮队,上海金鹰队和广东猎豹队位居中游。

表3 2002-2004年各参赛队进攻、防守、投手技术累计表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棒球联赛的各参赛队技术水平的基本特征是:(1)各队的投手群实力不足,领军投手少,其中的左投特点不明显,形势不容乐观;(2)进攻中的长打太少,不能真正体现棒球联赛的实力,达不到征服观众的水平;(3)防守技战术水平整体偏低,与亚洲强队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4)棒球比赛的胜负和攻守双方的实力虽然有其实力强厚的必然规律和结果,但相对弱势者也能出奇制胜,在3年的联赛中这样战例屡见不鲜。

2 对中国棒球联赛前景的几点思考

2.1 对中国棒球联赛管理与运作过程的思考

从管理上看[2],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与职责越来越明确,彼此之间合作关系越来越协调,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断健全与完善,基本上形成了依法管理联赛的体系。3年来,中国棒球协会与小球中心重点是对竞赛、运动队和裁判员队伍进行管理,特别是在引进外籍球员、联赛的宣传与推广、竞赛组织与比赛安排、培训执法队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2003年推出的《中国棒球联赛竞赛指南》以及2004年调整和修改《中国棒球联赛技术手册》对联赛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减少了许多解释工作,加快了节奏,避免了一些漏洞,使联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再如,2003年和2004年组织的少年棒球训练营活动,对棒球联赛的宣传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学校普及开展棒球运动也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从商业化与职业化上看[3],其运作方式和手段逐渐趋于合理,赞助商的数量逐年递增。但从总体上讲,由于我国棒球运动发展基础薄弱,商业化运作的前景并不乐观。3年联赛的实践证明,中国棒球联赛的市场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国际性的推广公司的资金帮助和联赛包装、提供中国棒球联赛的启动。

2.2 对中国棒球联赛竞赛组织过程的思考

2.2.1 裁判工作 中国棒球协会一直重视棒球裁判队伍的建设工作,从《管理条例》、技术代表、裁判长(记录长)的任命、裁判人员的选拔、培养、选派等方面进行了反复论证、实践,形成了严格的管理、选拔制度。通过每年的全国冠军赛、锦标赛、总决赛及全运会的比赛,培养出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准确判罚水平的裁判队伍,这支队伍对中国棒球联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保障。但与职业棒球强国相比,我国各方面条件好、业务能力强的裁判员还较少。如在比赛执法中出现整体配合和默契问题、肢体语言与灵感沟通问题、移位与取位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勇气与能力和心理问题,等等。综观3年联赛总计100多场比赛,裁判员在临场执法中公正形象得以展现、透明度得以提高、敬业精神得以加强。没有出现明显的误判、漏判和错判,没有因为裁判员的判罚影响比赛结果。除个别裁判员在一些比赛中因技术问题发挥不稳定外,总体来讲我国的棒球裁判员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我们知道,裁判员队伍是竞技舞台上展示给广大观众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联赛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棒球裁判员队伍的建设还不容乐观,加强执法队伍的管理与培训的力度,严守职业道德,坚决杜绝“黑哨”现象的发生,是今后中国棒球协会和总局小球中心一项长期和重要的工作。

2.2.2 信息资料的收集与保管工作 在一个竞赛项目中,记录统计数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切比赛结果都要用数据来显示。目前,由于联赛没有设专人负责协调各赛区的竞赛与技术统计数据,同时各赛区记录员又没有统一的技术统计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赛简报内容发布的时效性权威性,离国际职业棒球比赛的“数字化”还有一段距离。为此,建议2005年的联赛,记录工作采用电脑记录,取消在表格上“人工笔记”,保证比赛一结束,所有数据就可以出来,并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小球中心棒球联赛办公室信箱,由中心联赛办公室专设1人负责核实、累计各赛区的数据,统一向官方网站及各媒体发送。这样做,信息快捷、不易出错、便于保存。

2.2.3 教练员工作 教练员水平低的问题长期以来制约了我国棒球运动水平的发展,通过3年的联赛发现,各参赛队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训练量不足以及缺乏身体训练,许多教练员在比赛指挥中因失误造成运动员错误跑垒、战术失败、选球失误等等。中国棒球力争突破,必须提高我国棒球教练员的水平,今后中国棒球协会将在这方面加大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脚踏实地地抓好教练员的技术交流与教学、规则学习与培训工作,定期选派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教练员赴棒球先进国家学习;同时邀请国外教练员来华举办学习班,执教各地方或国家棒球队,力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棒球项目的突破。

2.2.4 比赛时间与场地安排工作 各赛区的主场比赛时间应斟酌,就目前条件而言,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比赛都改在上午9:00开始比较好,这样裁判员就可以在星期日下午返回,不影响本单位工作。如果今年的6个赛区都有灯光场地,就可改在星期五晚上打第一场,第二场就可以安排在星期日中午之前。这里解决的不仅是裁判员的返回问题,也是对可能突发的情况留有时间来解决,如遇雨问题等。同时,从观众上座率的角度看,由于中国棒球联赛采用主客场比赛,比赛时间为3个月,安排在周六、日进行,有夜间照明设施的场地比赛应安排在晚上进行,总决赛改为五战三胜制。增加比赛的倾向性、竞争性,使更多的观众到球场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加油助威。

2.3 对中国棒球联赛的发展方向及目标的思考

思考一: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尚薄弱,商业化运作的前景并不乐观。我们切不可被今年联赛个别场次的繁荣景象冲昏头脑,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国际性的推广公司帮助我们包装联赛、提供中国棒球联赛的启动资金。中国棒球协会应选择信誉良好、具有丰富棒球推广经验、资金雄厚的推广公司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互惠互利,平等合作,共同开拓我国的棒球运动市场,同时培养和选拔懂竞赛组织、懂商业推广和市场销售的专业人士参与到中国棒球联赛中来。中国棒球协会应利用一切机会去参观和学习国外先进棒球联赛的组织工作,了解真正意义的棒球推广及行销策略。中国棒球协会将与推广公司合作,帮助各俱乐部培养和选拔总经理人选,部分优秀人才可充实到联赛办公室工作。中国棒球联赛的生命力将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将中国棒球联赛向职业化的方向推进。

思考二:完善各参赛队的俱乐部建制。在未来3年内保持6支队参赛的比赛规模[5],到2006年进行升降级比赛,获当年中国棒球联赛第6名的队与全国棒球希望联赛第一名的队进行对抗赛,优胜队参加第二年的中国棒球联赛。2008年中国棒球联赛应扩军至8支队参加比赛。增加参赛队伍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棒球运动在整体水平上的两极分化,影响未参赛队伍省市的地方利益和成绩。同时,为了全面提高我国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协会应鼓励各参赛队引进国外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提高我们的训练、比赛、执法水平。建议自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棒球协会应统一组织各队的冬训和裁判员实践,制定训练大纲,增加比赛、执法与交流机会。

思考三: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组织专人撰写棒球专业知识培训材料,做到简单易懂。中国棒球协会定期举办记者培训班,培养爱好棒球的记者骨干,教会记者如何看懂棒球、拍摄棒球比赛的照片、发表棒球评论、正确转播棒球比赛等等。组建记者棒球队,组织各地记者之间的比赛。建立全国记者联络网,扩大棒球影响。完善中国棒球联赛(CBL)及各参赛队境内外球员的注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联赛标志物的市场宣传、开发经营与销售、电视转播权开发等工作。

标签:;  ;  ;  ;  ;  ;  

中国棒球联赛职业化进程的回顾与思考_中国棒球联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