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教学与艺术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论文_杨艳丽

浅析历史教学与艺术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论文_杨艳丽

杨艳丽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750021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艺术从业者在专业比赛综合素养中的表现及艺术高职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缺失的表现,提出了艺术从业者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并探析了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教育”提升艺术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功能,以实现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历史教学 艺术高职生 人文素养 历史教学

近些年,央视举办的“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与“青年歌手大奖赛”无疑已成为国人提升艺术鉴赏力的文化大餐。作为各专业国家级、权威性的赛事之一,在各界大赛成功举办、专业水准“芝麻开花”的同时,参赛选手在“综合素养”考核中的表现也着实令人大跌眼镜,不敢恭维。如有选手将《虞美人》的作者李煜李后主选择为李自成李闯王;再如艺术史范畴的题目“知音”故事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基本常识问答题目——《战争与和平》、《复活》的作者是谁,又如《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地、小提琴曲《梁祝》的作者是谁,对于以上问题,选手们要么支支吾吾、抓耳挠腮,要么是答非所问,种种解答令人啼笑皆非。用余秋雨的话说:我们青歌赛的知识考核,有的知识不妨知道,有的知识必须知道,还有极少数的知识,如果选手答错了,会使评委与观众都很痛苦!而对于已坐在评委席上的一些当前国内资深艺人为代表的音乐、舞蹈、演艺界领军人物、“大家大腕”们——对于选手们回答的综合素质题目,同样也会考倒很多评委,评委们不用回答问题,笑看选手百态尽出,但明者自明。行文至此,必须说明一句,笔者无意讥讽艺术选手们在综合素养考核中的表现,只是希望这种现象能得到全社会尤其是艺术教育者的深刻反思。

一、提高艺术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作为艺术人,如果只是知识上的欠缺,或许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得以弥补,要是人生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那么这样的人生道路注定是失败的。另外,艺术高职生大多将成为艺术从业者,他们追求的是从受众最直观的感觉中获取对他们的价值肯定,这种感觉虽然真实却往往缺乏理性。当受众在缺乏理性思考而以直觉作为判断价值的主要方式时,就会很轻易简单而盲目地推捧和崇拜。而艺术从业者正是因为乐于沉浸在这种推捧中,在并未清楚认识到自身内涵修养的前提下而盲目自大。另外,总体上说,艺术行业始终存在认识上感性大于理性、盲目大于自觉的问题,这一特性也决定了艺术从业者在最直观面对受众时,他们的言行带给公众的影响很容易就超过了学校课本,其教化意义不言而喻。

二、历史学科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发挥的功能

首先,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极强人文素养教育功能的学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历史知识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公民观、民主观、法制观、主体观、竞争观、合作观、科技观、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知识。

其次,培养受教者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育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唐代刘知几说:“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扬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其恶可以诚,其善可以示后。”司马光则把“善可以法,恶可以为教”作为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之一。到了近代,历史学变为宣传改革和革命以救亡图强的舆论之一。梁启超曾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这些话无一不道破了历史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再次,历史教育实质上就是人生教育,也就是人文素养的灵魂之所在。历史是时空的载体,承载着已逝社会的知识,而历史教育正是为了认识、承袭和揭示这一“人类知识之记录”,让不断传续着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历史的文明进程。

最后,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历史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即人文精神。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这种情感的激发和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长期教育的结果。

历史给予了受教者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财富,这是形成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的最佳途径。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史中,涌现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像屈原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对国家和民族持有的高度责任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俊才。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致提升艺术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艺术高职院校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石中英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12—14。

[2]赵磊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9,(2),156—158。

[3]陈鉴 王晓辉 高校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1),92。

[4]梁启超 饮冰室文集点校[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5]武明伟 谈“青歌赛”综合素质考核与点评[J].职业时空,2010,7,(1),143—144。

论文作者:杨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浅析历史教学与艺术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论文_杨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