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规划和勘探设计新技术集成化研究

公路规划和勘探设计新技术集成化研究

赵喜安[1]2002年在《公路规划和勘探设计新技术集成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PS控制测量、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地质、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目前国内外公路规划和勘察设计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GPS静态精密定位作为一种成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大地测量等各个测绘应用领域,给测量手段和方式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野外测量的工作量,减轻劳动强度,其输出成果数字地面模型及其数字化产品,与工程建设结合最为紧密,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遥感地质技术可为公路规划和设计从宏观上提供准确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CAD作为一种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的有效手段已经被广泛采用,目前正朝着可视化、动态化、叁维化方向发展。 国内对这些新技术的研究早已开展,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项成果在勘察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作为单项技术来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没有能够实现有效的集成。从性能上来看,各项技术自成一体,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支持,未能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潜能及总体优势;从信息流程来看,各项技术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潮流及网络化协同作业的需要。本文结合我国公路勘察设计新技术研究的现状,以工程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通用的数据接口,将各单项技术所采集到的信息以及这些单项技术所产生的中间结果、最终成果提供给其它技术所共享和引用,快速提供各单项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和各类模型,从二维设计提升为叁维设计,由静态经验设计提升为动态优化设计,形成从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的一体化技术,最终实现公路虚拟景观实时漫游,达到设计快速方便、方案比选有效可靠、设计效果审查直观的目的。 本文以工程项目为核心,通过对各项新技术与公路勘察设计的之间关系的研究、抽象和提高,利用工程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围绕勘察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实现了GPS、航测遥感和CAD技术的集成,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野外勘察、内业数据处理和CAD设计一体化的集成技术,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通用开放的开发环境和应用平台的选择,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各单项技术间实现了无缝的数据传递与共享;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了有效的工程数据库,统一管理各种类型的测量数据和设计数据; 通用开放的接口设计,以兼容和吸纳现有各单项成果; 实现了模块级系统集成;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现了地表模型、路桥设计模型的多模型迭加:实现了公路虚拟景观的实时漫游,以直观地评价设计效果。

刘勇[2]2009年在《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能够显着改善建设项目绩效,是我国建筑行业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成功推行,是集成化管理技术和实施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设计与研究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是提高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实施成功率的关键。论文分析了经济系统与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异同,认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与经济系统在信息成本、系统调控和环境依存等叁个方面存在差异,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激励相容约束、调控机制设计和环境适应性设计等叁个方面的内容,并据此归纳和构建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计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分析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内在特征和实施动力,利用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设计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体系。结果显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体系由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过程绩效调控机制、协调机制、决策机制和适应进化机制构成。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理论进行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激励机制设计,认为集成化管理代理人满足激励相容的核心问题是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的分配问题以及代理人的选择问题。同时,分析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利益剩余,认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由直接经济利益剩余和无形利益剩余两部分组成,构筑了一个两阶段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利益剩余分配模型。设计了由失信惩罚机制、担保机制、声誉机制组成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内部约束机制和由市场竞争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和社会约束机制组成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外部约束机制。研究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参与人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决策机制,设计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调控机制,建立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构建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过程绩效评价方法。认为工程项目集成集成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自组织系统,存在集成化管理目标或者使命、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共享、以及协同、合作的项目文化叁个序参量,在适应进化过程中存在突变现象,其适应进化依赖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建立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的突变模型,耗散结构模型,分析了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该论文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的分析与研究,验证了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结果显示: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设置基本契合论文理论研究部分所设计的集成化管理机制框架,案例分析结果较好地支持了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

匡建超[3]2006年在《石油勘探开发集成化经济评价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叁大石油公司在境外上市的成功,在石油勘探开发项目中人们日益强调全过程的集成化经济评价,它的重点在于项目的一体化,在于以项目全过程为对象建立项目的目标系统,再分解到各个阶段,进而保证项目全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这种新型的项目经济评价模式以项目整体效益为核心,围绕勘探—开发经济评价为一体这根生命主线,把各阶段看作是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许多评价点,通过对许多评价点的评价,不断跟踪校正决策,实施滚动评价和动态管理。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石油勘探——开发集成化经济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经济评价的研究现状,然后,构建了集成化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剖析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带-远景圈闭组合风险分析方法、实物期权法和RAGA-PP方法,构建了集成化经济评价模型,编制了相应软件。最后,以胜利油田孤东项目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表明:集成化经济评价模型能够实现石油勘探——开发集成化研究的目标,应用效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参考价值。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 构建了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衡量基础的集成化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目前较为系统全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 构建了区带-远景圈闭组合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是是一种全新的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一方面它把单个远景圈闭成功概率与区域概率水平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经济分析提供合适的基础。 (3) 将实物期权模型应用到经济评价分析中,帮助了投资者更好地估计项目的真实经济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较现金流量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 (4) 将RAGA-PPE模型应用到经济评价方案优选中,有效地解决了本论文评价参数过多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并避免了其它优化模型专家赋权的主观性问题。 (5) 以集成化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界面集成的集成化经济评价框架,编制了相应的集成化经济评价软件,该软件操作方便、界面直观、计算过程简单,有效地解决了油田项目经济评价计算过程中的重复繁琐性问题。

工程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4]2004年在《2020年中国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一)“工程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工程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有目的地改造、适应并顺应自然和环境的活动。大而言之,工程技术是指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生产和建设中去而形成的多学科的技术总体;小而言之,是指建设工程中的技术,它的范围也势必涉及诸如“城市建设科学技术”、“交通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乃至“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其他几个综合专题的内容。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都是根据本门科学和技

陈建宏[5]2002年在《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是CAD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将可视化和集成化技术引入采矿CAD系统开发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运用图形学理论、数据库理论及可视化技术、集成化技术与OpenGL技术,对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开发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采矿CAD系统结构、采矿CAD基本图元集的构造、图元属性表述方法、参数图元和自定义图元数据结构、图元数据模型的构造、采矿专业图形运算算法、与采矿CAD集成的工程数据库、OpenGL可视化开发理论、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设计及应用等内容。 论文在对采矿CAD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的总体结构。对采矿CAD系统中基本图元集的构造原则和组织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7元素采矿CAD基本图元集构造方案;论文详细讨论了曲线图元、字符图元、尺寸标注图元、多边形图元、参数图元、自定义图元在采矿CAD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并对各种图元的表述方法和图元属性及相应的库组织方式、存取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可变长记录块”图元库结构组织方案;通过对采矿CAD系统中基本图元数据模型的构造方法、存取结构和访问方式的研究,给出了一个用C++语言描述的采矿CAD系统基本图元数据模型及其数据存取结构。该数据模型将图元的几何属性和非几何属性集成在一起,适合具有“工程含义”矿山图形的属性处理。 专业图形运算算法研究是CAD技术研究的难点。论文在矿山图形算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矿山专业图形运算算法,主要算法有:多边形裁剪算法、闭多边形的加、减、并算法、多边形的矢量填充算法、任意有向多边形、有向多连域、有向多边形序列面积算法、多种曲线光滑算法、任意区域的图元搜索算法、任意区域图元属性提取算法、多边形(多连线)平行外推/内缩算法、任意多边形储量品位计算、矿山空间数据搜索算法、界线的自动追踪和连接等。 与CAD集成的工程数据库研究是CAD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论文对工程数据库与采矿CAD系统的集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矿床模型工程数据库系统和图形系统集成为核心的采矿CAD工程数据库结构,并研制了一个内嵌式层次型地质数博士论文—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研究据库(GeoDB)。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层次型数据库既能支持几何信息,也能支持非几何数据,支持可变长的地质、测量数据记录,适用于多元素复杂类型的金属矿床; 论文以VC十十和OpenGL可视化图形平台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将地质数据库、露天开采模型、采剥计划编制、露天境界圈定、开采辅助设计等专业功能集成在一起的可视化采矿CAD系统,并以高村铁矿露天境界设计为例,对可视化采矿CAD系统进行了实际运行,成功地绘制了一批可视化采矿设计图,包括:境界透视图、地形透视图、境界网格透视图、境界网格渲染图以及与钻孔地形合成的各种立体图。

刘炳义[6]2002年在《论中油集团技术创新战略》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石油工业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中油集团提出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中油集团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构架了中油集团技术创新战略的总体框架,优选了关键技术,提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实施途径与政策措施。 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技术创新理论,经过70多年的研究实践,确定了相关概念。技术创新在世界石油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作,它有力地推动了石油产储量的增长,降低了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成本,维持了世界油价稳定,并为石油工业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 中油集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研究开发体系,在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发等多项石油科学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但总体技术上与国外大油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研究开发组织管理体系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加入WTO新形势下,中油集团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为中油集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持。 中油集团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为:围绕中油集团主营业务,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实现科技与生产经营的协调发展。为此,应抓好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等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建立健全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研究体系,并与内部支持系统实现相互间的有效链接与协同配合。要优选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改革完善技术创新的运行管理,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开发人才资源,搞好各部门间的界面管理与协同配合,营造创新的企业文化。 通过上述改革及对科技系统的优化整合,尽快建立起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中油集团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改革与完善科技运行管理,提高科技工作和创新效率;通过关键技术的优化、选择,做到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攻克一批关系中油集团发展和效益的核心技术,以期迅速提升中油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中油集团尽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商小虎[7]2013年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文中认为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倒逼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业升级也即意味着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崛起的机遇。作为制造业基础和创新载体的装备制造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建立是我国经济从投资导向发展到创新导向阶段的重要基础。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崛起无一不是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其发展前提。因此,这也是选择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作为本论文主题的意义所在。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我国装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演进路径恰恰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在装备子行业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往往是并非高精尖的机械装备行业,譬如造船、铁路车辆、集装箱、工程机械,这些大多归属运输设备的范畴;而我国所需的精密数控机床、高档轻工设备、高端冶金化工能源设备等大多依赖进口设备。未来我国工业化深化的内涵体现为装备工业由初级层次向纵深发展、由追求数量的投资驱动粗放式增长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总结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特征,傅家骥(1998)指出企业技术创新包括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技术创新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不仅仅包括企业产品和工艺的创新,还包括了相应的管理、组织、市场等方面的成功创新。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技术创新项目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创新缺乏与市场、组织、制度、文化、战略等软技术因素方面的协同匹配。而当企业在产品、管理、市场、制度等多维度的创新同时出现时,就产生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在成熟阶段的创新中大量出现。尽管经济生活中创新很重要,但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一直未得到主流的经济学家的重视。传统上,经济学主要研究创新资源配置及其经济效果,而创新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一过程本身一直被视为难以捉摸的“黑匣子”。尽管经过了大量对创新的研究,但了解得更多的是创新能带来什么,对它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了解甚少。而如果刺激创新以及创新的模式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追赶特征的经济体却极为重要。技术创新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笔者通过调研了上百家各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访问了大量的行业专家,获取我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装备子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比较分析、以及装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从而为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方向、产业支持政策提供深度的视角。本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内容和主要创新点,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重点介绍了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模型、创新系统理论以及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回顾了技术创新在全球工业化过程各个主要阶段的发展特征,梳理了我国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地位;并揭示了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装备产业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应当积极抓住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技术经济范式更迭的历史性机遇,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后来居上”。第叁章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的范畴和产业发展特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集中在中低端、机械基础件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差、重大装备项目的成套设备系统集成与工程技术能力薄弱等方面的问题。本章进一步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精选了低压电器、机床、专用设备、大型成套装备的优秀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进行研究,从而归纳出我国装备制造业内处于上下游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和未来创新方向。未来我国投资拉动带来的装备市场增长空间有限,装备制造业未来将逐步面临着成长的“天花板”。提供完整的产品线,创新资源集成化,各个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化,技术、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创造性整合,构造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根本途径。第四章回顾了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竞争优势的演进过程,归纳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竞争优势的演进路径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本章还从中观层面出发,从创新成效的差异、产业的劳动资本密集程度的差异角度,精选了我国装备制造不同子行业进行比较研究。从产业角度,本章对于我国重点装备子行业--机床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特征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从空间角度,本章分析了我国机床工具产业集群、船舶产业集群的案例,尝试探讨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方法。第五章以我国装备类上市公司群体为样本,进行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通过在装备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之间建立起联系,构建多函数结构方程模型,从而进一步我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黑箱。结构方程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我国装备企业研发投入带来了新产品较高定价能力、工艺效率的提升,最终对于劳动生产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源结构、企业固定资产和运营资产的周转能力、外部需求推动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显着影响。第六章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综合本论文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分析,以及技术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结果,提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积极促进经济转型、扶持新兴产业、培育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装备龙头企业、优化装备制造和下游用户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装备产业集群、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人才和资金要素市场机制。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本论文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技术创新理论、装备制造技术及工程理论等等,从多学科、多领域的视角探讨我国装备制造的产业竞争特征、技术创新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2、技术创新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此笔者调研了上百家各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访问了大量的行业专家,通过获取技术创新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方向提供深度的视角。3、本文理论研究中,从微观和中观的层面,采用分析与归纳、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打开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黑匣子”。通过研究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竞争优势建立、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绩效,从而为如何引导产业创新和提升创新绩效提供思路。4、实证分析方面,构建多函数结构方程模型,把创新过程分解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以我国装备制造类上市公司群体为对象,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5、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高红萍[8]2007年在《CPEB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综合评价对CQ石油勘探局(以下简称CPEB)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为备选建设方案的评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理论综述、CPEB现状分析、技术中心备选方案分析、影响方案选择主要因素、综合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建设方案综合评价、建设方案实施建议九个方面对CPEB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首先,本文通过对CPEB的现状调查和研究,深入分析CPEB技术管理现状,明确了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综合评价的必要性,以及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目标和任务。其次,通过对工程技术中心叁个备选建设方案的定性分析,深入分析了各备选建设方案的优缺点;并结合CPEB工程技术中心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影响建设方案评选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发放问卷调查表,经专家打分得到评价数据,最终确定了评价指标;接着运用ISM法建立了CPEB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备选方案进行了定量评价。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求出了叁个备选建设方案的综合评价值,根据综合评价值对叁个建设方案进行了排序,最终评选出CPEB工程技术中心备选建设方案一为最优建设方案。最后,本论文结合CPEB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实施提出一些实施建议。本文通过对CPEB工程技术中心备选建设方案的综合评价,期望对CPEB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同时对其它油田技术中心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广君[9]2007年在《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个性化不断加快,现代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企业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与之相应的价值链战略也在不断演进发展。建筑企业要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克服体制束缚,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战略创新。论文在对比国内外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建筑企业价值链研究,强调价值链增值中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首先在分析建筑企业价值点、价值流与价值链的基础上,分析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再造的必要性,提出了价值链管理战略及其综合模型。接着,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优化配置作用,提出建立高效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企业中整合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关键环节。将建筑企业协同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电子商务、客户管理中,提出施工项目协同管理价值增值体系,建立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平台,最终达到价值链增值目的。最后,在分析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能力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包括价值链能力、能力提升途径、能力评估等各方面的成熟度思想,以成熟度等级来评估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价值链增值的成效,并进行了增值效益实证分析,提供了预期的改善目标和建议。本文研究中的建筑企业侧重施工总承包企业,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就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及增值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①界定了建筑企业价值链内涵,在分析建筑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再造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型。②在企业外部价值链方面,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中优化配置作用,提出建筑企业基于IT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增值过程模型。③在企业内部价值链方面,从项目实施的角度,强调价值链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了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协同管理价值增值体系(CPCMVS)。④在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评价方面,分析了建筑企业价值链核心能力,提出了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成熟度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金德民[10]2004年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风险管理系统理论及集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基于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技术与风险管理过程研究的已有成果,针对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管理的特点,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概率论与模拟技术、模糊数学以及多目标决策技术等对工程项目目标风险的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集成化的项目全寿命期风险管理系统,可以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目前常用的几种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更全面和系统化的风险管理过程,有助于建立集成化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2.针对项目风险识别技术中缺乏定量分析技术的不足,探讨了因子分析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风险识别的一般原理,以增加定量识别项目风险的能力。3.对工程风险量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提出了改进的风险评估矩阵方法、可拓工程方法、模糊事故树和事件树方法,以解决难于量化和估计的风险问题。4.探讨了蒙特卡罗模拟与CIM模型相结合、PERT技术与CIM模型相结合、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来估计和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进度、安全和环境风险,并进行了实证分析。5.提出了风险应对的多种策略和方案决策技术以及风险里程碑图、风险预警系统等风险监控方法。6.提出了基于DSS的全寿命期风险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法,定义了集成系统的框架、信息模型、数据库结构,并进行了主模块设计和仿真计算,据此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公路规划和勘探设计新技术集成化研究[D]. 赵喜安.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研究[D]. 刘勇.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3]. 石油勘探开发集成化经济评价系统研究[D]. 匡建超. 成都理工大学. 2006

[4]. 2020年中国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 工程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5]. 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研究[D]. 陈建宏. 中南大学. 2002

[6]. 论中油集团技术创新战略[D]. 刘炳义. 西南石油学院. 2002

[7].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商小虎.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

[8]. CPEB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综合评价[D]. 高红萍.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9]. 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 朱广君.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10].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风险管理系统理论及集成研究[D]. 金德民.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公路规划和勘探设计新技术集成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