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论文_吴敏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论文_吴敏

吴敏

江阴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慢性心衰)治疗中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14年1月~2012年14月,某院以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动态监测BNP水平,据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佳组,对比BNP变化情况,据出院前BNP水平,将>正常水平(463pg/ml)患者纳入观察组,≤正常水平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出院前1日,BNP水平低于预后不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收缩压[OR=1.084、95%CI(1.745-1.875)]、肺淤血[OR=3.84,95%CI(6.852±16.767)]是BNP是否正常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NP可作为预后预测指标,还可用于分析致心肌受损的原因,指导治疗。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脑钠肽;预后预测

心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人类第一杀手,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1~2.3亿人,心血管病致死例约占总死亡数的41%[1]。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终末期病理表现,我国35岁以居民CHF发病率高达1.1~1.5%,且疾病自知率不足10%,现存CHF患者约400万,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CHF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CHF危害极大,尚无有效根治方法,早期仅1%患者可有典型症状表现,晚期就诊病情多较重,有症状CHF患者5年内存活率不足40%,CHF已成为人类常见病因之一[1]。CHF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准确评估病情、预测预后、判断疗效非常必要。脑钠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过去常用于诊断心力衰竭。2014年1月~2012年14月,某院以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试在治疗中动态监测BNP水平,以探讨BNP在病情评估、预后预测、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53例,年龄34~74岁、平均(61±5)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6±1.1)年。心脏病类型:缺血性心脏病71例、扩张性心肌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GHA)等级:Ⅱ级61例、Ⅲ级22例、Ⅳ级15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无误漏诊;②年龄18~75岁;③NYGHAⅡ~Ⅳ级;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致死性疾病,如尿毒症;②无法采样;③半年内发生脑卒中;④3个月内急性冠脉综合征;⑤合并感染等系统性疾病;⑥近期重大创伤、手术;⑦合并甲状腺、肝肾功能不全等代谢性疾病;⑧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退出标准:①无法采样,有间断;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给予基本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降压、利尿剂,联合吸氧、应用支持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倍他乐克、卡维地洛等。治疗期间,据血压、心率水平、症状改善情况等,调整治疗策略,直至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每日,通过留置针,采血检测血糖、血粘度,每隔1周复查1次血脂等指标,每日检测心率、血压。入院时前2日、入院后1周、出院前1日,采血检测BNP水平。据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佳组,对比BNP水平。据出院前BNP水平,将>正常水平(463pg/ml)患者纳入观察组,≤正常水平患者纳入对照组。

1.3疗效判定

预后良好:2周内,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消失,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好转,心功能进步1级或以上;预后不佳:未达到以上标准,病情稳定无明显好转或恶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及组内比较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不同预后BNP水平变化变化

预后良好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出院前1日,BNP水平低于预后不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佳组血浆BNP水平变化对比[( ±s),pg/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出院前1日

预后良好(n=70)4720±1753 1125±349 417±63

预后不佳(n=28)7107±1846*2511±967*679±74*

注:与预后良好组相比,*P<0.05。

2.2 出院前BNP水平影响因素

将年龄、糖尿病、冠脉病变、房颤、入院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等级、肺淤血、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高压、β-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抗凝剂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收缩压[OR=1.084、95%CI(1.745-1.875)]、肺淤血[OR=3.84,95%CI(6.852±16.767)]是BNP是否正常独立影响因素。

3讨论

研究显示,BNP的释放似乎与心室容积扩大、压力超负荷的程度成正比,与心室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中,无论预后好坏,患者BNP水平均远高于正常水平。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出院前1日BN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入院时检测BNP即可反映预后,但因变异系数较大,干扰因素较多,敏感度并不高,是否可用于预测预后尚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对比BNP在4000pg/ml以上者,有必要加强关注。BNP动态监测BNP可弥补不足,特别是治疗早期,若BNP快速下降,反映病情得到控制,与文献报道一致[2]。对于症状得到控制者,出院前复查BNP也非常必要。

因素分析显示,出院前BNP水平影响因素较多,但独立危险因素仅包括收缩压、肺淤血,提示收缩压控制、肺淤血防治可直接影响心肌损伤程度。住院期间,有必要积极控制血压,防治肺淤血,收缩压、肺淤血都可致心脏负荷增加,甚至可诱发肺动脉高压,致心室扩张,引起BNP快速上升,但心室容积扩大、压力超负荷并非影响患者预后的唯一决定因素,不应夸大BNP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3]。BNP相较于其它指标,如CRP,与心室容积扩大、压力超负荷关系更密切,在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等相关疾病诊断、病情监测、预后预测中价值更大[4]。

【参考文献】

[1]护理管理杂志编辑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概要[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4-15.

[2]梁孙英,邓珍.血浆脑利钠肽与心力衰竭关系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15-16.

[3]洪冰.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架脑钠肽的T1TLE变化及意义[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44-46.

[4]余林,何杰,杨黎,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脑钠肽、D-二聚体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4,31(3):63-65.

邮寄地址:江苏省江阴市寿山路163号人民医院心内二科CCU

作者:吴敏,电话:15261610818 邮政编码:214400

论文作者:吴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论文_吴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