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_气旋与反气旋论文

用“科学探索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地理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以“科学探索法”理论为指导,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想说议评”教学流程,收到一定成效。

一、实施“想说议评”教学流程,摸索“科学探索法”的途径

所谓“想说议评”教学流程,是指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和内容,由已知探索未知,主要经过“想——说——议——评”四个步骤。第一步“想”,是让学生在明确教师所提问题后,利用已有的知识思索未知问题;第二步“说”,是让学生说出通过思索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用写或画等形式表达);第三步“议”,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后再讨论,各抒己见;第四步“评”主要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

在学生已知“北半球气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南北半球气旋的区别”。第一步提醒学生先思考北半球气旋是从哪几方面分析的,再分析南半球气旋;第二步让学生说出南北半球气旋的区别,他们一共说出五种结论:一是南北半球气旋的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中心垂直气流和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都相反;二是南北半球气旋的中心气压不同,北半球为低气压、南半球为高气压;三是南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不同,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四是南北半球气旋的中心垂直气流方向不同,北半球为上升、南半球为下沉;五是南北半球气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不同,北半球为阴雨、南半球为干燥。第三步让学生仔细阅读《高中地理》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后再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三种说法是正确的,其他说法都是不正确的,他们认为南北半球气旋的中心气压都是低气压,由于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相反,所以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是顺时针向中心辐合,也可以用示意图表示,这样南半球气旋的中心垂直气流为上升,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为阴雨。有的学生认为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他们认为既然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相反,则南北半球相应的知识点都相反。第四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首先肯定五种说法中只有第三种是正确的,然后指出第一种说法的错误在于运用“南北半球水平运动偏向相反”的规律时以偏概全,第二种说法的错误在于没有搞清楚气旋的含义,只要是气旋,其中心气压必定是低气压。第四、五种说法的错误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白气旋的含义。学生搞懂南北半球气旋区别后,用同样的方法可学习南北半球的反气旋。在此基础上,学生得到关于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系统知识。由此可见“想说议评”教学流程的第一步“想”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是讨论交流的准备;第二步“说”是对科学探索结果的梳理、交流过程;第三、四步是对科学探索的结果进行判断、纠正、补充和延伸。

二、“想说议评”教学流程的效果与分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想说议评”.实践了“科学探索法”理论,时间有一年。在这一年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提高较快。

例1 在二00四学年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笔者在高二年级平时成绩相差不大的2个班级(高二〈2〉班、高二〈3〉班)中有意识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在实验班(高二〈2〉班)采用“想说议评”教学流程,在对照班(高二〈3〉班)采用一般传统教学方法,其他条件相同,第一学期上半学期结束后,进行期中目标测试,结果有很大差异。(本文统计分析的成绩主要为综合题,综合题在试卷上的分数比例为15%,在本文统计分析时以100%计算略)

效果测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全班)学生的成绩,如表1。

表1 实验班(高二〈2〉班)与对照班(高二〈3〉班)中不同等次成绩的人数统计

附图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无不及格,100分(满分)有2位,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有27位,而对照班不及格有4位,无100分,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下有32位。显然,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经,得出P<0.05,所以,实验班与对照班不同等次成绩的人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例2 在二00四学年第一学期下半学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笔者把实验班和对照班轮换。在实验班(高二〈3〉班)教学采用“想说议评”教学流程,在对照班(高二〈2〉班)采用一般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他条件相同。第一学期下半学期结束后进行期末目标测试,结果也有很大差异。

效果测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全班)学生成绩,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无不及格,100分(满分)有4位,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有28位,而对照班不及格有3位,100分有2位,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下有23位。显然,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得出P<0.05,所以,实验班与对照班不同等次成绩的人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表2 实验班(高二〈3〉班)与对照班(高二〈2〉班)中不同等次成绩的人数统计

附图

实践证明:采用“想说议评”教学流程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读图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什么用“想说议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好?原因有四方面: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认为,学生既是教育客体,又是教育主体。采用“想说议评”教学流程,可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分析探索问题,又互相评价,同时,把这些信息随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共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人,在这四步中,学生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所以学得主动积极、有热情、有创造力。

(2)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前提,一般来说人的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激发,指向一定的目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动机与七种层次的需要联系起来,其中第七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胜任自己工作,充分发挥自己潜力,实现自己的抱负等),“想说议评”教学流程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学习的意志就更坚定,行动也就更自觉。将来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自学各种知识和技能。

(3)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对相关内容和相关能力就开始有意注意起来,兴趣也浓起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语),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不可缺少因素,在学习中探索成功后,学生对地理课感到有兴趣,以学习地理为乐,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

(4)推动学习水平不断提高。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己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经过启发,也许明天他就能独立完成。教学就是把“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在“想说议评”教学流程中,学生原有知识可以说是“现在发展水平”。第一、二步是使学生产生“最近发展区”。通过第三、四步师生共同完成,学生获得正确答案,从而又形成新的“现有发展水平”。这种“发展水平”的矛盾运动,推动了学生对知识从感知到消化、理解到运用,提高了学习效果。

标签:;  ;  ;  ;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_气旋与反气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