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师课堂话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话语论文,课堂论文,效率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实践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真正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能力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因为尽管外语教学涉及大纲、教材、教学法等,但这一切只有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得以体现和实现。一般而言,中国学生是在课堂中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便很少有实践所学外语的机会。因此,外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更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影响也更大。外语课堂还有一个有别于任何其他课堂的特征: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这就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而且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这门语言教授它,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外语。
二、改进教师话语的重要意义
西方语言教学界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理解、研究课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再次涌现了大量描述和理解外语课堂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者主要依靠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的工具与技巧,直接地展示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充分揭示了课堂交互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话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教师话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交流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的学习与掌握。
语言输入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研究人员和语言教师的认同。研究人员近年来相继有研究报告问世。这些研究报告都十分明确地强调语言输入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能导致外语学习的语言输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前者指的是教学与社会环境向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它们通常包括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和社会环境对学生所产生的语言影响。而后者指的是学习者自身产生的寻求语言交流的活动。
作为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入的主要“外部来源”,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因为外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更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更大。越来越多的二语习得研究者和语言教师承认课堂交互对于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他们认为如果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他们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更负责,进而促进学习效果。
由于中国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在外部输入这一方面,学生英语语言输入主要依赖课堂环境。高效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保证之一。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必须依靠教师,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示范者、监控者、辅导者、信息提供者和促进者,其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高效的语言输入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必须依靠教师捕捉语言输入的机会。教师应在合适的机会指导,并要及时、大量地提供能被学生理解的输入。
教师对课堂话语加以有计划、有目的的约束、洗练并优化,是教师主导作用具体体现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输出课堂话语的多少、难易、速率、时机等予以充分准备和恰当把握,是使教师的外部控制与学生自主控制协调一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发展的重要一环。
提高教师话语质量,能够突出以交流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原则,研究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对于解决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问题,最大限度、最富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教师话语与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研究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输入和教学媒介,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外语教学的一个理想途径。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尽量延长学生话语时间,缩短教师话语时间,为学习者创造一种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但是,当前的情况是,教师话语占的课堂时间太多,教师与学生的话语交流往往局限于问答形式,使得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为此,应全面提高教师话语水平,使之掌握恰当的提问技巧,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二语习得课堂上的作用。
教师话语的质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英语既是教学的媒介,又起着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可理解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话语的质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母语制约
学生在母语环境里学习英语,缺少情感因素和体验性因素,通常习惯于所掌握母语的中介转换作用,一些母语思维定势,制约了运用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问题教师要适当分析,正确对待,特别要正视母语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正迁移作用,做到既不能过分依赖母语,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回避母语,合理利用母语当中的一些规则引导学生学好英语。
(二)语言知识制约
言语技能是每个人为提高言语能力所必须掌握的,而言语技能受到语言知识的制约。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知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避免片面强调言语技能训练的简单做法,从而减少学习英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时间和精力的利用率。
(三)程度制约
由于知识基础、言语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对英语言语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上会出现不同结果。换言之,所要学习的客体内容是否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和认识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思维规律,将影响学习效果的优劣。教师在确立自己的教法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语言掌握和理解程度结合起来通盘考虑。
(四)效益制约
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效率,从根本意义上说来,既指教师在课堂时间内所付出的工作的多少,又指学生课堂收获的多少,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质上具有突出的效益属性。我们反对“满堂灌”,主要是反对满堂语言知识灌输或满堂用汉语(或称母语)讲解这“两灌”,但同时反对满堂提问、留下满堂疑问的“两问”。增加英语言语量的效益如何,是衡量其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所在。
四、改进教师话语的有效方法
(一)加大课前投入,巧用英语授课
1.认真准备所授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设计用英语讲哪些部分,将要使用哪些主要句型和词汇等,对所要输出英语话语的主要环节胸有成竹,以课前教师的“多”和“费”,换取课堂上学生的“精”和“省”。
根据大纲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学仍以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目的。我们所确立的不同学习重点,必须是建立在有利于使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明确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用于提高的,注意区分不同知识层次,适当区分理解性言语、运用性言语、启发性言语和巩固性言语的不同分量,做到深浅适度。
2.设计教师话语的艺术性。利用英语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口头性强等特点,精雕细琢,反复磨炼,把教师的艺术语言和其他英语信息输出的手段(文字、符号、图像、录音等)结合起来,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附着力,激发学生情感,引导他们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3.设计教师话语的系统性。遣词造句恰当、自然、流畅,言简意赅,思路清晰。注意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所授知识的层次,区分不同学习阶段,经过“包装”,特别是“深加工”,把所要讲解的英语知识的系统性转化成教师话语的系统性。切忌自说自话而学生不知所云的主观随意做法。
4.设计教师话语的直观性。直观是认识现象本质、揭露现象内在属性和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用多姿多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抽象化的内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理解并接受教师所授知识的同时,又能收到一定程度的英语言语刺激效果,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语言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5.设计教师话语的共振性。教师话语既是认知的符号,也是情感的符号。注意把教学语言与学生的思维、情感联系起来,不断调节和优化课堂气氛,使之呈现出合作、活跃、进取、向上之情调,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设计深浅适当的英语导入语和结束语,以诱导学生愉快地步入新知识天地,激励学生的英语创造精神。
(二)注重话语声音,强化语感效应
语感是由有关的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在刹那间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感受语言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取决于教师输出信息的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教师在输出英语言语时,单是自我感觉良好是不够的,所要达到的传神入化,应当包含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响应,“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使师生双方产生协调一致的心理体验,否则,便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生双方这种较为一致化的言语心理体验,可以姑且称之为“语感效应”。
话语声音是信息传递的基本物质载体,教师注重话语声音的磨炼,是使自身英语话语输出的情绪体验与学生所获得的对英语言语信息的审美感受相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应该注意音准、音速、音量、音调、音色等。
(三)注重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总会问许多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实现对学生话语的控制和知识领会程度的了解。教师可以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提问者事先是否知道答案,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呈现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真实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两种。呈现性问题是指提问者事先知道答案的问题,如教师手拿一支铅笔问:“Is this a pencil?”或“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等。而真实问题则是提问者事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如“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或“What is your favourite building?”等。呈现性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式的(Closed),而真实问题则通常是开放的(Open)。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呈现性的问题要比真实问题多得多。而在课外,在人们的实际交往中,呈现性的问题基本上不可能用到,人们大量使用的都是真实问题。而且,据Nunan(转引白杨敏,2002)的研究,教师提问真实问题可以使学生回答问题所使用的语言更复杂,回答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而回答也更有创意。因此,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应有意识地多设计真实问题,减少呈现性问题,从而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更像实际生活中的交往。
在教师提问后,可以留给学生多少时间思考,以便回答问题呢?这个等待的时间就是Wait time。许多教师往往不够耐心,平均起来不到2秒,就让学生回答问题。而研究显示,如果教师设法把等待时间从2秒延长到5秒,那么,参与回答的学生人数会更多,回答的长度会增加,回答问题的深度也会提高,而不回答的人数则会减少。看来,这个“等待”时间在英语教学课堂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同难度的问题的等待时间自然也是不同的,教师有必要思考一下提问后给学生多长时间来回答最为合适。
(四)反馈和对待错误的态度
当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完成了一项任务,教师应对其表现提供反馈意见,这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而且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也会非常在意。根据不同的标准,反馈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可以分为正面的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面的反馈(Negative feedback)。正面的反馈在改变学生行为上比负面的反馈要有效得多。正面的反馈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
先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做的是正确的。另外,通过表扬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有利于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于接受所学语言。但应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是有效的,表扬应有条件地给予,并且最好把表扬的点指出来,而那种很随意、很笼统的表扬就属于无效表扬。
当学生回答出错的时候,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容忍学生犯错误,因为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次,教师不应该遇错必纠,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再开口;再次,教师应注意纠错的方法,不一定每次纠错都由教师完成,有时候也可请学生互相纠正错误;最后,教师在指出错误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带批评指责的语气。还应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只指出学生语言上的错误(Linguistic errors),对交际方面的错误(Communicative errors)也应纠正。
另外,教师应注意非话语信息的辅助调控作用。人们除了使用话语信息进行交往沟通外,也存在着大量的非话语的交往,即人体语言信息的传播。在语言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的肢体语独具魅力,发挥着语言所不能发挥的功能。如体态、手势、站姿、面部表情及其他动态行为等,均能使教师的话语表达更富色彩,更具说服力。教师自然、巧妙用之,能够使学生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大大促进话语输出效益的提高。
(五)把科学而灵活的思维方法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除常用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外,教师应特别注意把当前各科教学所广泛探索的发散思维、立体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顿悟思维等概念纳入英语课堂教学的话语传输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提高话语接受和创造性输出的能力,并使课堂教学逐渐进入到师生双方协调一致思维的高境界。把以上思维方法系列引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力,激发他们主动积极求知的欲望和行为;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科学的和灵活的思维方法,以便化难克疑,解决问题;三是注意多种思维方法的兼顾,提高掌握知识的应变能力。例如,发散性思维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解惑释疑的多种思路,然而不见得都有价值,尚需收敛性思维以去伪存真,求同存异。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加大备课力度,除了备教学内容,还应备课堂上采用哪些得当的教师话语。在语速方面,教师语速应适中,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标准;在话语量方面,一味地压缩教师话语量,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学生参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教师必须重视话语质量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加减。此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根据课堂需要,精心为学生设计好问题,并且提供足够的等待时间,以此来提高学生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另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持宽容态度,对不同性质的错误,采用不同的纠正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只有每个教师都能注重话语质量,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反馈,用心去教,才能让学生学有成效。教师还要不断设计、改进课堂教师话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