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脑施教,结伴而行-胶州市建立“因脑施教”教学研究协作体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分论坛六脑科学课堂应用

主持人:薛 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学习是学生建立和优化高效大脑连接模式的过程,而教育的本质则是一个大脑对另外一个大脑的塑造。随着近年来社会各层面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脑科学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已经达成了重要的共识,各类基于脑科学的教学实验也在各地蓬勃开展。与此同时,大量学校和地区对脑科学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困惑,也面临思想意识、专业知识、师资队伍、落地方向和实施路径等方面的困难。为了进一步推动脑科学的课堂应用,论坛特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成都市教科院的专家,以及他们所指导的实验学校的一线老师,为大家展示他们在脑科学课堂应用的一些有益探索。实验基地既来自一线城市,也包括了西部地区;学校既有幼儿园,也有小学和初中各个阶段;内容包括了基于脑科学的学习能力培养,脑科学的学科教学的融合,也涉及脑科学与特殊需求学生培养等方面。这体现出论坛的广泛代表性。结合成都市区域脑科学的实践,论坛还探讨了脑科学课堂应用的实践路径,特别是科研机构在研究选题上如何能够扎根实践,切实注重回答学校教学中所关切的实际问题;教科院如何发挥发挥教育智库的作用,在研究机构与一线学校之间搭建紧密的纽带;一线学校如何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和培训体系,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我们希望,类似这种跨领域的深入研讨,能够助力脑科学的普及实践,推动脑科学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从而实现“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脑科学工作者、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脑科学的实践基地,让每一节课都是脑科学的应用场景”的愿景。

因脑施教,结伴而行
——胶州市建立“因脑施教”教学研究协作体的实践与思考

姜宝腾 / 胶州市第三中学教师

教育长期以来是基于教师直接经验的社会实践活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较少应用于一线教学。近二十年来,脑科学及心智科学发展迅猛,为教育提供了基于实证成果来进行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智能提升的新机遇,使得教育环境、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面临着从遵照前人传统到遵循心智规律,从基于经验归纳到基于科学实证的转变。

现有的教育学观点和理论多是基于整个人类社会一两千年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先驱的哲学思辨,但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面临的是知识超载的现状。为了解决有限的学习精力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协助学习者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大量新的教育实践应运而生。跨越式学习、项目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主要立足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脱离单一的“读、写、算”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新旧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替中,两者势均力敌,新的教育趋势远未取得主导地位,更未获得普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5.艺术性。高校导视系统的设计还需考虑到艺术性,即符合实用要求的基础上遵循美学原理。艺术性的科学展现不但增添高校导视系统的美观性,更使其具有一种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基于此,胶州市37名教师组成了胶州市“因脑施教”教学研究协作体,依托自身的问题域主动与脑科学研究成果对接,在实践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促进。

根据土层情况,本工程地下壁板桩拟采用泥浆护壁抓槽机成槽,跳仓法施工,水下灌注混凝土,具体施工顺序详见图2。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意识施加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脑的功能。教育的实质就是基于脑、塑造脑。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和成果的累积,脑科学知识应该成为教师的必备的教育常识。

结伴而行,树立因脑施教的愿景

脑科学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是一个新领域,呈现出资料难找、文献难懂、实践难做的研究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协作体咨询相关专家,初步确定了两年的协作体学习和成长方案,列出共学的书籍、论文和培训主题,并将活动具体到周和月。协作体成员人手一份方案,自主先学,然后结合实践深度交流。这份方案成为指导协作体成员开展研究的路线图。

现在关于教育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理论非常多,内容过于繁复,又或者只是概念的演绎,其理论前提是人为设定的,是不能质疑的。这样一些教育理论对一线教师来说掌握和实践起来难度较大。脑科学的相关理论却有一种简洁之美,常能达到“直指本心”的教育效果。例如,脑专家通过核磁共振发现受虐儿童的海马回比正常人小,连接大脑半球的胼胝体更薄,而海马回是主管记忆的重要部位,胼胝体是左右大脑半球传递信息的通道。这种研究结果能够直接教育家长不能打骂儿童。有研究发现,通过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投射到相关大脑皮层有两条通路,一条是感觉信息传递到丘脑然后再发送到相关大脑系统进行处理,一条更原始而快速的通道是通过丘脑发送到杏仁核来进行危险性评估。没有评估到危险的情况下信息也会被投射到相关大脑系统,但杏仁核一旦评估到危险和威胁,就会触发下丘脑的激素分泌,抑制高级心理机能,集中身心资源做出应激反应。这种研究结果对指导教师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容错课堂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我和老伴几十年的感情,前段日子差点败给一次争吵。原本我们感情和睦,但老伴自从退休后变得脾气古怪,只要有人反对她的看法,她不仅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而且还喜欢翻旧账。

目前,脑科学与教育存在大量共同的问题域,但两者的研究方法和术语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区割。很多脑科学的研究只是说明了某种学习任务下大脑的局部生理活动和影像,无法直接运用到教育教学上。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搜集和阅读资料,结合教育实践主动去筛选和融合脑科学研究成果。为此,协作体开展了“共读脑科学专著,感悟新教育精髓”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成员结合学段学科特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自读自学。

周研月聚,组织科学周密的共学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究,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协作体37名成员来自一线的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其中幼儿园教师3名,小学教师16名,初中教师6名,高中教师11名,特殊教育教师1名,涵盖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他们对脑科学充满兴趣,有志于脑科学成果的科普宣传以及教育应用。

课题引领,促进脑科学与教育的融合

脑科学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是要基于脑科学的实证成果优化乃至重构教育教学流程和策略,是教育教学的一次重新启程。课题研究有助于聚焦问题,定点突破。协作体成员每人都结合学段和学科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联合本校教师积极开展研究。目前,协作体成员已确立研究课题30项,其中“脑科学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大概念教学的小学科学素养奠基教育”“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力修复的研究 ”“基于学龄初期儿童脑发育特点的语文阅读策略研究”“心理表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的研究”等课题获得了省市县教育部门的立项。

“因脑施教”教学研究协作体以一月和两周为单位,采用“周研月聚”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协作体发挥团队力量,通过读书分享、叙事交流、课例观摩、技能训练等做法,彼此督促,携手向前。工作室成立之初,建立了名为“因脑施教”的微信和QQ研讨群。成员在群里可以倾诉自己的工作困惑,一起思考解决的策略;分享优质教学案例,一起研究优秀专业文章;及时发布各项工作要求,大胆尝试开展实践。

协作体成员在课题的引领下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卢桂华以脑科学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打破了传统的线性阅读方式,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指导阅读的方向,通过多资源多层面的阅读整合,形成了“语文矢量阅读策略”。矢是目标、是方向;量是范围,指阅读的无限。“矢量阅读”,是指有基点,有方向,可以无限拓展的大阅读。课题的持续研究,逐渐形成了矢量课堂、矢量课程、矢量成长的三维阅读模式,实现了课内阅读整合,课内外阅读整合,阅读和写作整合,阅读和人力资源的整合,阅读和实践的整合。协作体成员王洪顺以大概念教学的理念整合小学科学课程。该研究重视科学理论中大概念、核心概念的学习,通过整合课程、精心备课、巧妙引导,注重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注重将概念用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细节展现出来,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课题组形成了“一节课悟透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实验铭刻一个经典设计,一个单元生成一个素养模块”的小学科学教学操作模式,丰富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

协作体还集体攻关,重点研究了“大脑前额叶不成熟期儿童的自控力训练策略”。 借鉴儿童技能教养法、游戏治疗等心理学理论,设计了一项名为“成长魔法卷”的活动,主要解决12岁以下部分儿童缺少自控力的问题。这项活动可以由教师、家长发起和引导,也可以由儿童主动要求;可以是针对个别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订立“成长魔法卷”,也可以整班组织“成长魔法”活动。“成长魔法卷”包含需要与儿童共同确定的“技能目标”“好处分析”“魔法技能”“魔法宝贝”“支持者”“庆祝方式”“成功表现”“提醒方式”等八个组成部分。“成长魔法卷”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很多学生改掉了一些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行为。“成长魔法卷”活动的整班化实施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学生在班会上自主选择一项想改进的“技能”来学习,注重发挥班级小组彼此激励的作用。2个实验班级的班级常规、成绩、自律等各项指标位居同类班级的前列。

积极拓荒,实践与普及齐头并进

胶州市“因脑施教”教学研究协作体成立以来,先后组织面向家长和教师的涉及脑科学与教育的讲座20多场,还选定胶州市实验幼儿园、山东师范大学瑞华实验小学、胶州市李哥庄小学、胶州市九龙小学等作为推进脑科学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试点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学生科普讲座、家长沙龙等方式促进脑科学成果服务于一线教学和家庭教育。

加藤对家人的情思甚笃。他委托小石川念速寺举行葬仪,该寺常在日记中出现。根据井上圆了的记录,“加藤老博士的小孩逝去时,使念速寺举行葬仪,故同寺平素幸好与加藤老教授亲密往来”[注]井上圆了:《加藤老博士に就きて》,《东洋哲学》第22编第8号,1915年8月,第1页。 。当时念速寺的住持为近藤秀岭,担任加藤家的佛教法事。近藤住持是教理学者,“是在东京真宗大谷派(作者注:东本愿寺派)寺院中的佛教学者,大致把握俱舍、唯识、华严、天台等教理”[注]井上圆了:〈加藤老博士に就きて〉,《东洋哲学》第22编第8号,1915年8月,第2页。 ,与一般住持不同。

协作体在胶州市中小学中做过一项样本数为860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多年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后,一线教师在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较好,体现出在驾驭课堂教学上的充分自信。

标签:;  ;  ;  ;  ;  

因脑施教,结伴而行-胶州市建立“因脑施教”教学研究协作体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