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工委初级中学 445608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现代青少年没有经过战争的烽火,也没有经历过饥荒的困难时期,他们不懂得艰难困苦,他们的意志力非常薄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出现,校园自杀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青少年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作为一位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
一、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1.用典型人物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岳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等一系列名人伟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引领学生让自己的生命发热、发光。同时也可以结合当代青年典型,张海迪事迹激励学生善于克服困难和挫折,让自己在困难和挫折中逆境飞扬。张海迪是一位在轮椅上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的伟大女性,她曾患过癌症,动过手术,但并没有被病魔压倒。她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是我们许多健全的人难以做到的。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了生命的力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张海迪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习张海迪在逆境中奋起,不畏艰难,勇敢面对生活的大无畏精神;学习张海迪热爱生命,快乐向上的人生观。
2.用典型事件教育学生珍惜生命。
无论是中国历史事件,还是世界历史事件,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懦弱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史。利比亚的局势风云突变,美国等西方国家横加干涉,说打就打,这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没有什么两样。利比亚遭受打击深刻警醒着我们一定要加快发展的步伐,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青少年要奋发图强,长大后报效祖国,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人民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安全保障。
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缅怀革命先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历史教师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像清明节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在活动中,历史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写今后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去继承先烈遗志。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珍惜生命。要学生知道无数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敌人的屠刀下,意志力坚强,宁愿牺牲,也不愿苟且偷生。作为学生缅怀先烈就是要不断努力学习,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忽略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情操、去潜移默化学生的习惯。与学生交心、谈心,随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受到家长的娇宠,养成了任性、依赖、追求享受等习惯。导致他们的意志品质、竞争能力和面对逆境的承受能力都不强。一旦进人社会,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挫折时,往往难以适应,所以历史教师就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挖掘名人名事,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挫折,从历史名人的经历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懂得有挫折的人生才是真实的、完整的人生,会对学生的成长提供人生的积累和帮助。
例如,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中的司马迁和《史记》时,我们可以详细收集和介绍司马迁遭受宫刑后的悲愤、绝望的细节,作者战胜悲伤和绝望,历尽千险,终于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良好心理品质。挖掘名言名句,树立学生正确的挫折观。
总之,历史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良好的身教典范,着力构建富有生命力的绿色课堂,挖掘历史教材中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以典型的事例和人物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与切入点,让历史教学成为生命教育的绿洲。
论文作者:朱远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生命论文; 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挫折论文; 先烈论文; 利比亚论文; 《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