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樵莹

西安一四一医院 透析室 710089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临时中心静脉置管1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率、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透析患者感染率为8.33%;革兰阴性菌55.10%,革兰阳性菌38.78%;抗菌药物反复使用、皮肤感染、年龄>60岁、置管时间>7d、糖尿病肾病是主要感染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是多种感染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医院应加强透析后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继而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感染因素;护理

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能够为血液透析者提供良好血管通路,但侵入性操作易发生感染,增加了患者痛苦与生命安全威胁。为改善预后效果,减少病死率,医院应加强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危险因素与常发生感染部位做出有效护理干预,切实发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的治疗作用,继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行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45.31±6.82岁,平均置管时间25.64±12.57d;置管部位:76例股静脉置管,28例颈内静脉置管,1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血液透析者临床资料,包括化验与特殊检查报告等资料,分析其置管感染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感染情况

120例血液透析者出现感染者10例,感染率为8.33%。其中隧道感染3例30.00%、出口感染3例30.00%,导管定植2例20.00%、菌血症2例20.00%。

病原菌培养49珠,革兰阴性菌27珠55.10%、革兰阳性菌19珠38.78%、真菌3珠6.12%。

2.2单因素分析

年龄、置管时间等相关感染因素,P<0.05,如表1所示;

表1 感染因素单因素分析(n,%)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

抗菌药物反复使用、皮肤感染、年龄>60岁、置管时间>7d、糖尿病肾炎是主要感染因素,P<0.05,如表2所示;

表2 多因素分析

3讨论

临时静脉置管具有无需反复穿刺、操作便利、适用范围广等特征,透析患者置管后出现感染,会损伤肾功能影响预后;对此,降低感染率确保透析疗效尤为关键[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20例透析患者感染率为8.33%;其中革兰阴性菌比例最高为55.10%,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8.78%。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抗菌药物反复使用、皮肤感染等是主要感染因素,P<0.05。隧道感染率相对较大,与导管多次暴露,细菌侵入会增加感染机率有关。

面对感染危险因素,提出了以下护理干预措施;①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患者个人卫生。饮食护理与丰富蛋白质、易消化食物为主。适当运动锻炼。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②缩短置管时间,尽量保持在1周内,定期更换导管。更换辅料、穿刺、器械使用、皮肤护理等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控制探访次数与人数。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病原菌种类使用抗菌药物。叮嘱患者规范用药,密切观察并鼓励患者主诉不良反应[3]。

综上所述,面对抗菌药物反复使用、皮肤感染等置管感染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尤为关键。透析后加强皮肤、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与指导,继而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身心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参考文献:

[1]庞玉洪,赵建明,陈抗侵,等.临时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5):315-318.

[2]王会英,李静.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5):1382-1385.

[3]赵茜芸,丛静静,鲁业芳,等.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1):4891-4894.

论文作者:樵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论文_樵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