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参与主体研究论文

基于ISM 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参与主体研究

邵畅志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 针对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领域,学者对参与共治的主体的划分没有统一认识,并对各主体在参与到治理当中的作用及影响关系没有明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进行层级划分,分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模式进行研究,其中“下”为消费者,“上”为政府,通过梳理各主体间的影响关系,最后绘制出参与主体的立体有向图,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ISM;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1 引言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自身的健康利益,一直以来是都是大家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繁报道,人民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进一步加剧,对企业乃至政府监管的不信任感也日益增加,政府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因此加快推进了政府的治理模式的转型,具体表现有,由管理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由政府主导的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早在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在2017年十九大总结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化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局面”,可见我国对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构建共治型社会的坚定决心。

单纯的舒张压高,在中青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属于高血压的初级阶段。此类人群共同的特征为体重超标,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情绪紧张,易焦虑,运动锻炼较少,这些原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度增高。交感神经兴奋度增高后,会收缩外周小动脉,使外周血管阻力加大,心脏泵入主动脉的血液减少,舒张期时留存在主动脉中的血液增多,压力增大。中青年动脉血管弹性正常,所以表现为收缩压正常,仅是单纯的舒张压增高。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一直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但由于从监管到共治模式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深入,当前在社会共治的起步阶段,各类学者及各级政府对于社会共治这一模式均处于探索的状态,针对面临的各类社会问题,其需要参与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没有明确划分,以至于针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共治生态,出现问题后,在责任划分等问题上会出现严重分歧。因此,有必要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参与主体进行相关研究,并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共治模式走向深入,富有实效。

亲爱的自己,其实,生活就和下棋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许多磨难、坎坷,但你要相信,坚持、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闯过难关。

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参与主体的分析与选择

2.1 当前参与主体的分析

在参与主体方面,当前模式表现为“一元”性,即政府为绝对主体,几乎由政府大包大揽所有监管环节、涉及所有监管事项、覆盖所有监管领域,其他主体均被排除在外,或职责不明,影响程度不大。

(1)其他社会力量被排除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之外。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社会组织最不应该被排斥在治理主体体系之外的,因为相对于消费者因专业知识缺乏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因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天性而导致的社会责任履行不够等,社会组织并不存在以上参与障碍。

(2)消费者被排除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之外。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最敏锐的察觉者以及最切身的体验者,是整个食品安全规制政策的最终目标指向,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及时将自身所掌握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及预警信息传达给政府,并对政府的食品安全规制政策进行监督,故而理应成为食品安全治理的参与主体。

由于企业作为被监管的目标导向,政府作为赋予监管权力以及处理监管问题的中枢,故而针对确立这两个主体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其中王名提出要单个政府主体需要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主体来看待,强调的是各级政府之间存在博弈以及实质性功能差异的问题。王春婷表示,社会共治作为一种治理模式,针对各种议题并没有统一范式,而要根据具体议题的内容,来做参与主体地选择和适当的应对措施,本人对此观点深以为然,各行业所面临的监管问题和监管方式必然会有差异,故而在主体的选择上肯定会有所不同,在此本文只对食品安全议题进行展开。

2.2 学者对参与主体的探讨

当下无论社会还是学界均对参与共治主体数量及主体类型的划分没有达成高度共识,既有学者想给出关于社会共治主体的统一范式,也有学者针对食品安全的议题提出更为细致化的主体划分,具体有,张曼提出企业、政府、第三方力量构成共治的“三元主体”;在日本食品交流工程(FCP)中实际应用的是由政府、企业、食品行业第三方合作/服务机构、消费者组织构成的“四元主体”;王名理解为五个层面构成共治,分别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公民与公民形成的自组织,也就是提出了“五元主体”;陶光灿定义食品生产经营者、政府监管部门、食品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消费者、科研单位及检测机构构成“六元主体”;邓刚宏提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生产经营者、第三方认证和检测机构、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专家所构成的“七元主体”等。

2.3 参与主体的选择

(3)食品相关企业被排除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之外。安全的食品首先来自于企业自身的规范,而非来自政府强势的规制。所以,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治理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其承担着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食品的义务。

(1)政府。在针对该议题,国家从上至下具备统一认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程度小,处理问题导向明确,所以认为在食品安全的议题上不用再细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主体。

(2)消费者。对于公众或是消费者参与监管,“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是大势所趋,消费者作为最终产品的体验者,其最终反馈意见以及诉求是政府和企业所关注的源头,故消费者作为参与主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生产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终所有的监督都需要落实到食品生产企业自身,企业信息的透明化,以及企业自身的自查性都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所以食品生产企业参与到社会共治之中是相当有必要的。

(4)其他社会力量。由以上各类主体划分可知,实质问题是针对其他社会力量的选取出现了分歧,但在一些方面具有可归纳性。以日本的FCP模式为参考,其中食品行业第三方合作/服务机构包括:技术、金融、法律、营销等咨询机构或服务商,可见其把政府、食品企业自身及消费者以外的食品行业相关社会力量基本囊括其中,但根据实际功能和作用的简要划分,媒体、技术支持机构、食品行业第三方合作机构、社会组织(盈利和非盈利)他们均可作为政府、食品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影响的主要力量。

根据以上可达矩阵M 1可得出其可达集R (B i )、先行集A (B i )以及共同集C (B i ),如表1,可达集R (B i ):系统要素B i 的可达集是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由B i 可达到的诸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R (B i )。其定义式为:

根据本国国情的不同,以及方便梳理关系,本文认为应该将除去政府、食品相关企业、消费者以外的参与主体统称为其他社会力量,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其他社会力量应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专业服务机构、媒体、意见领袖。其中专业服务机构应是与食品行业合作的所有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检验检测机构、金融财务机构、营销策划机构等;媒体应是所有具有公众发声能力的渠道或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意见领袖并不特指个人,而是具有专业性、公信力、号召力的组织,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协会、公益性组织、互益性组织等。

故而,综上所述,本文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理解为四个主体参与构成,分别是:政府、食品相关企业、消费者、其他社会力量(专业服务机构、媒体、意见领袖)。

3 解释结构模型要素间的二元关系

3.1 “自下而上”模式

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矩阵A 1和M 1元素均为“1”或“0”,是n×n阶0-1矩阵,且根据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则,即0+0=0,0+1=1,1+0=1,1+1=1,0×0=0,0×1=0,1×0=0,1×1=1通过对(A 1+I )的幂运算,可得到要素的可达矩阵(A 1+I ),其公式为:

其可达矩阵M 2为:

3.2 “自上而下”模式

治理信息传达与贯彻关系。由于政府是政策的制定和拥有处置权的主体,参考一元主体监管模式可知,政府将政策制度和问题处理信息直接向食品生产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下达;食品生产企业会对下达政策及问题处理的信息传达及贯彻情况进行自我消化,并将政策信息和贯彻情况传递给消费者;在其他社会力量方面,其综合政府发布的政策信息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贯彻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消费者从较为客观的角度进行政府和食品生产企业相关信息的传递和披露;消费者将从多方获取政策和治理信息,可对政府和食品企业有更全面了解。

4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1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文总结的解释结构模型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意见信息反馈汇总关系和治理信息传达与贯彻关系,可依据该关系进行客观建模。为方便下文的表示与求解,将本文采用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6个影响要素用B 1-B 6表示,如表1。

表1 参与主体编号表

4.1.1 意见信息反馈与汇总关系部分

高校图书馆因其丰富的馆藏资源、馆员专业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服务中心,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图书馆服务领域,提高了阅读推广的工作成效。但是,做好大学生读者的阅读推广工作,不单单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全社会更应该动员起来。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出击,与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社会团体甚至数据库厂商等部门联动,共同做好大学生阅读推广工作,让阅读无时、无处不在。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机制迫在眉睫。通过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机明确各部门职责、让各部门在开展活动时有法可循,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解决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主体机构缺失、各自为政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首先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自下而上”模式的各主体要素邻接矩阵A 1,其描述了该模式主体要素间的基本二元关系。若A 1=(a ij )n×n ,则其定义式为:

(1)

先行集A (B i ):系统要素B i 的先行集是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可到达B i 的诸系统要素所构成的集合,记为A (B i ),其定义式为:

沉箱海测及陆侧抛石棱体范围计划采用1艘8方挖泥船进行开挖,抓斗船平行码头方向布设,与码头预留约2米的安全距离。8方抓斗船吊臂长度大于27米,抓斗更换为4~6方的小斗,放低吊臂从侧面伸入码头后方进行清挖,吊臂与水平面的角度约55°~60°,抓斗可开挖距离大于13米,可满足清挖要求。泥驳靠泊在挖斗船外侧,为了便于抓斗放渣,泥驳靠在抓斗船船尾。一次驻船可同时清挖码头海侧和陆侧区域,海侧和陆侧区域错位距离约12米,为保证沉箱安全,先清挖陆侧区域再清挖海侧区域,且内外标高落差不得大于2米。

(2)

意见信息反馈与汇总的关系。食品作为经验产品,消费者为食品的最终受用者,其拥有第一手的产品反馈信息,根据生活经验可以知道,在政府公信力较低,办事效率低下且消费者数量庞大时,政府很难做出有效的决策,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向食品企业直接反映问题信息,同时也会向其他社会力量进行求助;在食品生产企业中同样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信息传递和自我监督,并向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反馈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及综合消费者的意见问题信息,同时向站在客观角度的社会服务力量主体提供企业有关信息;在其他社会力量方面,其综合消费者及食品企业双方反馈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对比,将所归纳统一呈现的问题信息较为集中的传递给政府;政府将所有信息汇总,可以针对突出问题和企业瞒报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M 1=(A 1+I )r

(3)

计算直至结果满足(A +I )r =(A +I )r+1 为止,通过计算得知r =2,故其可达矩阵M 1为:

(4)

对设计资料、制造资料、竣工资料、使用登记证、年度检查和上次检验资料进行核查,确定实物与资料相一致。检查压力容器操作员证、安全管理人员证,以保证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是持证上岗,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

R (B i )={B j |B j ∈B ,m ij =1,j =1,2,...,n }i =1,2,...,n

(5)

政府作为汇总方向;食品生产企业向政府汇总信息;消费者向向所有主体反馈信息;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信息相互流通,并向食品生产企业和政府汇总信息,消费者作为信息传递的源头。具体根据意见信息反馈与汇总关系,所构建的邻接矩阵A 1形式为:

在计量模型 (2)中,OFDIit为决策变量,如果企业i在t年度存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则记为1,不存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则记为0。β0为常数项;Finance代表衡量融资约束程度的综合性指标;Control包括了所有控制变量。Dummies涵盖了行业、地区、年份3个虚拟变量,控制东、中、西部地区因素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ε是误差项。鉴于融资约束与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之间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t-1表示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A (B i )={B j |B j ∈B ,m ij =1,j =1,2,...,n }i =1,2,...,n

(6)

共同集C (B i ):系统要素B i 的可达集和先行集的共同部分,即交集,记为C (B i ),其定义式为:

C (S i )=R (B i )∩A (B i )i =1,2,...,n

(7)

表2 “自下而上”模式可达集、先行集、共同集和起始 及终止集例表

从表2中可知该集合不可划分,且可进一步得知其起始集S (B )为{B 3},终止集E (B )为{B 1}。根据层级划分的基本做法,找出整个系统要素集合的最高级要素(终止集要素)后,可将它们去掉,再求出剩余要素集合的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直到确定出最低一级要素集合。且在检查各层级中的强连接要素,对强连接要素进行缩减处理,从1表中可直观看出{B 4,B 5,B 6}为强连接要素,将B 4作为层级代表要素。依此绘制出多级递阶有向图,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两种模式参 与主体层级有向图

4.1.2 治理信息传达与贯彻关系部分

查阅文献及咨询相关学者得到意识模型,在此意识模型中,各主体的关系为: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拥有贯彻政策信息的源头性;消费者作为信息贯彻最终体验者为最终结尾;食品生产企业向消费者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进行贯彻政策信息的中枢,受到多方监督;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信息相互流通,互相监督,并向消费者披露信息,监督企业的贯彻政府政策情况。据以上“自下而上”模式同理可知,由治理信息传达与贯彻关系所构建的“自上而下”模式在其邻接矩阵A 2中的形式为:

图3为经过不同相态转变次数后的花桥板栗淀粉凝胶傅里叶红外光谱图。由图看出,水分子相态转变0~7次的花桥板栗淀粉凝胶傅里叶红外光谱图中均存在三个特征吸收峰,分别在3450 cm-1、1150 cm-1和1020 cm-1附近。

(8)

在利用适应度函数计算各染色体的适应度后,针对已有选择机制的优缺点改进欧氏距离,提出综合匹配度的个体选择算子。设Xi={xi1,xi2,,xin},Xj={xj1,xj2,,xjn}为种群中的任意两个染色体,适应度分别为F(Xi)和F(Xj),基因匹配度Mg、适应度匹配度Mf定义为:

(9)

计算观察得知其起始集S (B )为{B 1},终止集E (B )为{B 3},根据以上可达矩阵M 2可得出其可达集R (B i )、先行集A (B i )以及共同集C (B i ),如表3。

表3 “自上而下”模式可达集、先行集、共同集和起始 及终止集例表

根据层级划分的基本方法,观察得知{B 4,B 5,B 6}为强连接要素,进行缩减处理,将B 4作为层级代表要素。依次绘制出“自上而下”模式的多级递阶有向图。

4.2 划分结果分析

(1)意见信息反馈与汇总关系的层级划分符合“自下而上”模式的构想。信息最终反馈整合方向为B 1政府主体;最为表层的客观信息传递和整合在B 2食品生产企业主体得到体现;中层信息的反馈和汇总为其他社会力量B 4,B 5,B 6;最深层影响因素为B 3消费者主体反馈信息的出现。从以上分析可知,消费者主体的反馈意见为政府获取信息的最根本来源,其他一切主体都是为消费主体反馈信息所提供的渠道。

(2)治理信息传达与贯彻关系的层级划分符合“自上而下”模式的构想。治理方案的执行和贯彻信息的反应汇聚方向为B 3消费者主体;最为表层的治理贯彻信息的传递反应在B 4,B 5,B 6各类其他社会力量得到体现;中层影响的贯彻和执行信息由B 2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施加;最深层影响因素为B 1政府的政策制定和问题处理信息的发布。从以上分析可知,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对反馈问题的处理,贯彻落实的实际最终方向为消费者 。

4.3 构建立体有向图

4.3.1 分开建立立体结构

根据上节可知,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治理实际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其内部各主体间的实质关系其实是信息的传递关系,“从下至上”是消费者至政府之间属于体验反馈信息的信息收集及汇总;“从上至下”是政府至消费者之间对于消费者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信息传递。且其他主体在两种治理模式中均起到信息传递节点的作用。根据图2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两种模式参与主体层级有向图中所示,两种模式内部均有明确的传递方向的指向性,且参与共治主体相同,信息传递方向正好相反。且在层级结构上,食品生产企业与其他社会力量三个子主体均为2、3层影响,也就是中间层次的信息传递和影响要素,处于结构中段,而政府和消费者属于最为表层或最深层影响要素,处于结构的前后两段,所以可将两个有向图进行合并分析,通过变化拉伸,同时为了美观,可得到双三角锥形的立体结构,其分别是图2和图3,该结构清晰的反映出主体各自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向。

因萤石试样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一般都在3%之内,按3%计算可得,两次称样量差在0.31g之内可保证碳酸钙质量差小于9.4mg。实验方法中规定:在不清楚试样中碳酸钙含量范围时,称样量选择0.25g和0.50g。两者差值小于0.31g,故称样量不同引起的两份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差不会导致氟化钙溶解度出现显著变化,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萤石中碳酸钙含量较低时,实验方法通过增加两次称样量差来提高分析精确度,但也不能无限制的加大称样量,依据图1的计算结果,实验方法按照表1规定选取称样量。

图2 “自下而上”模式有向图

图3 “自上而下”模式有向图

4.3.2 合并建立立体结构并分析

ZHOU Yuesuo, ZHOU Shijie, GAO Shuling,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rocessing of a silver-bearing copper ore in Inner Mongolia[J].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2018(6):73-76.

由上节可知,两种模式均可变化拉伸成双三角锥形立体结构,且各主体在图中所处位置相同,故可将两个图合并成一个图来进行看待,也就是将单向的信息传递图变成双向信息传递图,从而变成了信息传递闭环的立体结构图,由此也才真实反映了“自上而下”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两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的“上下结合”的模式,如图4所示。

微观因子关注空间资源影响。按照“占用生态资源价值越高,绿色建筑星级越高”的原则,选择交通可达性、景观资源、生态基底等3个空间指标纳入微观资源评价因子。交通可达性因子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性主干路、客运交通枢纽等因子的影响。景观资源因子分析城市公园、山林公园、城市主要水系的影响。生态基底因子注重用地原始生态条件的影响,如:水域、耕地、湿地、园地、耕地等。

图4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上下结合”立体有向图

从以上结构可看出,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中,各主体的层级影响是倒过来的,比较符合预期构想。

(1)“自下而上”模式的构想中,消费者与食品生产企业的直接信息传递关系并没有在结构图中得到直接体现,也就是在模型中计算得到,消费者与食品生产企业的结构层级的直接关联性并不强,但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虽然与食品生产企业的确实联系较低,但并不能完全忽视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提供方应该在第一时间接受消费者建议和督促,这样才有利于企业进行自我改进。

(2)“自上而下”模式的构想中,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的直接治理信息的传递并没有在结构图中得到体现,从最后计算结果得到,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的结构层级的直接关联性不强,由于在传统思想中认为食品生产企业是政府监督和贯彻信息的重点故而有直接关联,其他社会力量作为可有可无的主体存在,其实际督促监督的意义并没有被完全认同,但是在社会共治的模式下,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的直接关联的关系并不能忽视,由于政府需要通过向其他社会力量传递相关治理贯彻信息,使其他社会力量调动起来一同监督食品生产企业,这样既降低了政府的监督成本,也提高了政府在消费者中的公信力。

第一,“生活作文”是能够解决写作材料的来源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不是凭空而论,不要以寄宿制学校生活单一,作为导致写作素材匮乏的原因,更多的因素是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记录生活,寄宿制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可爱的教职工的陪伴,有充裕的时间学习知识,只要学生把每天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生活写作”的素材自然就解决了。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利用解释结构建模的方法构建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层级有向图,梳理了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各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将两种模式结合构建出直观可视化的“上下结合”形成信息流通闭环的立体有向图,更方便与实际应用与观察。并通过分析得出政府应简政放权,食品生产企业应公开透明,消费者应树立责任心,其他社会力量应起到信息传导,配合监督的改善建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张曼,唐晓纯,普蓂喆,等.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监管力量[J].食品科学,2014,35(13):286-292.

[2] 张文胜,王硕,安玉发,等.日本“食品交流工程”的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1):100-108+112.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73

标签:;  ;  ;  ;  

基于ISM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参与主体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