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WEB2.0思想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启示论文,个性化服务论文,图书馆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Web2.0、Blog、RSS、Wiki、SNS、P2P、全球3.0等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在这新技术新名词不断涌现的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即Web2.0时代,一个象征着个性主义的时代。2005年互联网经历了一场新的轮回。美国《新闻周刊》认为Web2.0引领了新一轮互联网潮流。在我国,2005年7月19日,“博客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Web2.0时代。2006年2月23日,中国第一份Web2.0报告《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正式发布。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表示,由.Web2.0所引发、引导的一场重大转变已经开始了[1]。
由此看出,人类在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神经系统,正在引起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这种新技术革命正在带来支配我们生活方式的新文化,作为信息中介的图书馆对目前的Web2.0现象不得不予以关注和思考。
1 Web2.0时代的演化
1.1 Web2.0的涵义及核心内容
“Web2.0”这一概念,是由美国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在2005年9月首次提出。提姆·奥莱理是美国IT界“开放源码”概念的缔造者[2]。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究竟何谓“Web2.0”,目前众说纷纭。Blogger 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中写道“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3]但也有人认为Web2.0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是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做主的思想。
作为网络Web2.0及其定义的典型技术,Blog、RSS和Wiki是居于核心的三项内容:
(1)Blog(博客):即网络日志。它使用基于浏览器的发布工具,给每一个人提供自己的网站。它与传统的日记不同,是一种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传播者和管理者合为一体的新型的传播模式。国外有很多学校例如哈佛、伯克利等著名学府都采用了Blog工具,应用于教育中的不同层面。据美国著名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研究显示,目前全球博客的数量已突破1亿,并仍在迅猛增长。它是典型的个性主义趋势下的新生事物和代表。
(2)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网站利用这项技术将信息按照用户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快速推送到用户终端,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而不需要去搜索多个不同的网站。是一种“定制—聚合—推送”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以RSS在美国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发展,它的诞生预示着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
(3)Wiki维基:是一种超文件系统,类似于一个“共笔”工具。它允许任何人创建新网页和编辑自己或别人已经创建的网页。多被应用于在线百科领域,例如维基百科全书的编撰就有几百万人的参与,调动了海量的创新主体,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劳动。现在它的领域正在扩展并被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它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新的管理模式的代表,是企业内部的重要沟通工具,强调创新的Google就是最好的范例。
1.2 Web2.0与Web1.0的差异及本质特征
Blogger Don说:“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地说,从模式上是由单纯的‘读’向‘写’和‘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4]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十年就是Web1.0时代,即门户网站时代,门户网站运用的是传统的信息定向流动的传播模式:即等级传播模式,它由精英阶层单向向大众传播其社会信息与价值。而英语“传播”一词,源于拉丁文communi,意思是两个以上者共享某物,即共享信息。Web2.0思想真正体现了“传播”的这种本质特征,颠覆了古今的主导传播模式,变等级传播为平级传播,打破了Web1.0时代主流信息门户网站的垄断,建立了个人门户网站,挣脱了知识霸权,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精神,即权利分散、网络民主、文化共享。互联网就是在此信念上诞生的,它是网络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是网络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3 Web2.0产生的文化背景
从上述可以看出,“计算不再和计算机相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葛洛庞帝的著名论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Web2.0已超出技术的范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思想、新文化,一种真正的平等、自由、开放、互动、共享和多样性的精神,而每一种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都有其时代的烙印。当今的社会,就像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那样,正在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他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写到:“后工业社会第一个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6]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即知识经济。后现代主义就是西方在这种社会中产生的一股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多元的尊重,向他者的开放,对创造性的推崇,否弃‘划一性思维’”[7]是其重要的思想特征,它对互联网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互联网创立开始,这种思想理念便得到了创立者和用户的普遍认同,并贯穿着互联网发展的始终。从早期实验室诞生的黑客文化到后来发展成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自由软件”运动一直到近年来的“博客”运动,它们的产生都有着共同的思想脉络和深刻的历史根源。
2 Web2.0思想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其实具有互联网精神的Web2.0思想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特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象美国《纽约时报》著名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的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世界正进入一个小写的时代、扁平的时代,“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世界正在被快速地摊平或铲平,全球化正在进入继国家全球化、公司全球化的全球化3.0时代,即个人全球化时代。”[8]即全球化1.0(1492年-1800年)、全球化2.0(1800年-2000年)、全球化3.0(2000-)三个发展阶段。由于作者的创新思想使得此书在过去一年里高踞《纽约时报》、《商业周刊》和亚马逊的Topl,并被所有的MBA谈论。由此看出,未来的社会是全球化的时代,个性主义的时代,人人参与的时代。因此,图书馆把握Web2.0思想和信息社会的本质,对图书馆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3 Web2.0在个性化服务应用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3.1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概况
“思想的河床会变”(维特根斯坦语)。事实上,自从数字图书馆诞生以后,图书馆人的思想观念和服务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就开发了最具代表性的个性化服务模式:Mylibrary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为用户集成、定制、推送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息,运用智能信息推拉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我国,也在进行一系列的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如国内开发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Mylibrary系统和浙江大学自行开发的Mylibrary系统[9]。但Mylibrary系统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对此要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而目前国外已有极少部分图书馆正在尝试把blog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中。
3.2 Web2.0思想在个性化服务中的可行性
“随时、随地、随心”获取信息是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必须在观念、技术和服务方式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
3.2.1 观念层面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罗斯扎克在其《信息崇拜》一书中说:“没有观念就没有信息”[10]。后现代思想家怀特海说:“不投入新鲜成分的观念是危险的”。这也就象拉丁谚语所说的“提防那只读一本书的人”。事实上,Web2.0、后现代与信息化,都有平等、自由、个性和分布式的特点,它们在本质上与图书馆发展理念是有着共同的思想前提和内在联系的,图书馆就是在倡导打破知识垄断、实现平等自由和知识共享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和服务方式仍然有些滞后,在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方式上仍以传统的单向地、同质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为主,读者以被动受众的形式获取知识。全球化3.0时代是个体意识全面觉醒、个人直接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的时代,面对扁平的世界,我们要用Web2.0的思维方式来代替金字塔式的思维方式,追求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用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开放的心态换位思考,不阻塞、不设界,与读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改善薄弱环节,使图书馆更进一步向着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2.2 技术层面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任何一种新的技术和新的信息沟通模式,都附加了新的社会价值观。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说:“在某种文化史境中,思想与思想的接触往往明显地刺激了观察与创造性,没有相互接触,观念和经验将严格地属于个人,但通过交流,观念和经验就可以变成创新和发现。”[11]真理的发展与变化是随着对话深入而进行的,即是从对话中产生的,也就是人们如今所说的隐性知识。因此,Google、yahoo、微软等都建有自己企业内部的Blog、RSS、Wiki来进行协同沟通,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的人的因素被充分利用,企业的生命力也在这种交流、协同和创新中得以延展。因此,先进的技术也是发展的必备条件,图书馆必须在现有的Mylibrary系统的基础上,引进基于Web2.0的技术,开发适合图书馆用户特点的图书馆的Blog、RSS和Wiki的信息互动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图书馆人与读者的思想火花,挖掘员工和读者的隐性知识和创新才能,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3.2.3 服务层面
近年来中国图书馆界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但实际运用并不是很多。如今国内大学的读者人数大多在万人以上,而每个馆的咨询人员却只有十多人。仍然是“信息门户式”的服务方式,注重形式,注重文献的数量和开放时间的长短,而忽视知识和信息内容,不注重用户的体验,仍以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为主,面对服务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垂直的等级服务为互动参与的平级服务的模式。
在管理层面:新一代的协同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即人的协同、信息协同、应用协同和流程协同。因此,图书馆也要建立自己的基于Wiki等技术的协作平台,使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实行联盟和协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各个图书馆的特色和优势,以解决目前图书馆界虚拟参考咨询人员的匮乏和文献信息资源的不平衡,并运用Blog、RSS等与E-mail、BBS等形式实行互补,进一步让读者参与进来,象Google等企业一样,让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从而形成一个个性化、互动性、跨平台的基于互联网的资源整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的环境,使图书馆由文献资源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咨询者、引导者、倾听者,让读者有多重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的利用与流动。
4 结语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网络Web2.0也许只是一个阶段,未来还会有Web3.0、Web4.0等,因此,图书馆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谋求与时代的同步发展,用新思维新模式强化自己的核心优势,以便在“用户为王”的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收稿日期:200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