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京津旅游战略的思考_旅游产业论文

关于河北省京津旅游战略的思考_旅游产业论文

河北环京津旅游战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论文,战略论文,旅游论文,环京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河北旅游应发挥京畿优势,实施环京津战略

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建立在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状况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千万年沧海桑田变幻,给燕赵大地留下了丰厚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河北旅游本当跻身旅游大省之列,遗憾的是,河北国际旅游一直在全国中下游徘徊。“八五”期间,全省国际旅游创汇只占全国旅游创汇总收入的1/52,列位全国第19位。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认为,投入少、开发乏力,设施不配套以及交通差是制约客源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天女散花”的比喻恰当地描述了河北旅游资源数量大、品位高却又零星分散的现状。这一现状为河北国际旅游线路的安排及单独组团造成了极大限制。显然,河北旅游资源的不利布局必须依托特定的区位优势才能克服并实现资源的效益转化。因此,寻求一合理的依托中心便成为个中关键。依此思路,我们应跳出行政区划的狭隘圈子,寻求新的定位。实际上,游客的出游活动,本是一个统一的行程安排,各地旅游资源都应对旅游者竞相开放,不存在地域之分,这在客观上为环京津旅游提供了可能性。

在河北现有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五个旅游区中,前三个是资源相对密集区,是河北发展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在区位上,前三个旅游区分别与北京、天津相邻,呈环形拱卫京津,北京、天津成为连接三区天然的枢纽与中心;在交通上,京津与三区沟通便捷,是全国少有的公路、铁路密集区,发展河北旅游的依托之地舍此难有他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发展河北旅游的环京津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便是依托京津,以京津为中心编排、组合乃至串联河北旅游网线,国际、国内旅游一齐上,通过服务京津,发展河北旅游业。支撑这一战略的另一重要基石是京津不仅有交通与区位的优势,而且还拥有国内其他地区难以匹敌的充裕的中外客源优势。

北京、天津以其所拥有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工商业中心的独特地位,成为国内开发客源市场的最成熟的地带。两市紧紧相依、人口众多,城市居民合计已逾千万。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作为调剂都市生活的佐料,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项关于北京居民的调查表明,目前北京的旅游娱乐支出已占消费总支出的10%,大大高于住行支出,并接近穿的消费支出。而五天工作制的实行又为这一时尚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时间保证。由此,居民出游半径迅速由市区公园向充满自然情趣的郊野延伸扩展。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仅北京就有400多万居民在京津冀范围进行过数次旅游活动。拱卫京津的承德、保定、秦皇岛三个旅游区自然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京津还是国内外客源的主要集散地。以北京为例,1990年北京日流动人口已达130万,预计2000年日流动人口可达20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的32%参与旅游。另外,北京国际客源总量1990年为100万,预计2000年可达200万人。分流进出京津的部分中外游客到河北,不仅可以缓解北京旅游热线的压力,而且也能稳步提高河北环京津旅游景区的国际、国内旅游总产值。北京、天津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及潜力,对河北发展旅游业无疑是天赐良机。

二、环京津战略应注重京津市场需求,突出特色旅游

对京津冀三地旅游做一考察我们发现,河北旅游资源和京津两地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体现出同源异质的互补性特征。从自然角度看,京津冀地区同处燕山、太行山与华北平原及渤海的交接地带,这种山、原、海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气候特征构成了该区自然地理的基础环境;地域不大但变化多样,使景观类别丰富多彩,可以满足游客各种不同品位的需求。从人文角度看,北京、天津与保定以北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以战国时期燕国疆域为主体的整体;700余年的元、明、清三朝又使之成为京畿要地,清朝直隶省的设立,使之更加完整统一。同时,本地区作为与三北交往的咽喉要地,不仅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地带,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使该地人文资源在神韵统一基础上,体现出多样而富于变化的特征,成为中国人文地理最富有特色的代表性的区域。

河北环京津旅游市场的启动与开发显然应在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的整一与互补的特征中寻求突破。资源的整一,使冀地旅游成为京津旅游的自然延伸与补充。因为要完整理解京津文化的特质,要领略“帝都”壮美的北国风光,要圆古老的燕韵文化之梦,游人必须走出京津步入河北。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整一性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重复,使占天时地利之便的京津资源成为发展冀地旅游的天然屏障。因此,河北环京津旅游应突出整一资源的差异性特征,认真清理和归类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在“燕韵”文化的大旗下,大打“河北牌”,以极具互补性的特色景区、景点,完成对整一文化的丰富和补充。在整一中求特色,在特色中求发展。依据这一原则,环京津旅游在线路编排上应讲求新意,突出特色,尽可能避免近距离重复。

基于上述思考,河北省旅游局最近推出一些旅游线路,如针对金山岭、山海关不同于北京八达岭、甘肃玉门关的特点,开辟了长城路线;承德离宫、外八庙不同于北京故宫和雍和宫,具有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反映中国多民族统一的突出特点,开辟了紫禁城外皇帝游路线;承德围场、丰宁草原、平泉光头山是距北京最近的、辽阔无边的森林和草原,为此,冀北生态旅游线正抓紧开发;保定白洋淀是距北京、天津最近、最大的淡水湖,拥有400亿立方米的地下温泉,是京津及附近国内外宾客休疗度假的理想乐园,为此,温泉城倾入巨资开始建设;吴桥是杂技之乡,沧州是武术之乡,永年是太极拳故里,为此,建吴桥杂技大世界,开辟太极拳、杂技武术路线;保定是中国长寿之城,安国是北方药都,敬老保健路线由此产生。

三、环京津旅游应多方位开拓,展现大旅游气魄

赚取非贸易外汇,加速国内货币回笼,改善国际、国内收支平衡,扩大就业,这是旅游带给人们的直接效益,但远不是全部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产业梯队以保障供给,从而在客观上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断开拓新门路,实现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达到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充分优化。同时,作为关联带动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业发展的直接作用是促进人员的流动,而人员的流动势必带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最终全面活跃社会流通,由直接经济效益转化为更大的社会综合效益。河北环京津旅游战略的实施,应密切关注旅游业的上述特征,努力站在“大旅游”的高度,拓宽思路,解放思想。

我们认为,要挖掘和展示环京津旅游的巨大潜力与气魄,应该实现战略的全方位开拓。一是通过独具燕地特色的环京津旅游线路,招徕京津国际、国内客源,促进河北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攀升,这也是发展河北旅游的首要与直接目的。二是依据旅游业主要凭借旅游资源和城市提供的转输能力而发展的现实,站在“燕韵”文化的旗帜下,宣传河北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及便捷的交通条件,以优惠政策鼓励京、津在河北进行旅游投资。一方面共同丰富完善“燕韵”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借巢引凤,弥补河北资金投入的不足,加速旅游景区、景点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以一流的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源,从而增强环京津战略发展的后劲,使之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繁荣三产,进而促进河北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充分优化。三是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靠联合求发展,把环京津旅游建成河北跑“部”进“京”的重要通道,通过旅游的桥梁与窗口作用,广引京津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促进环京津旅游地区经济的全面启动与发展。同时,通过旅游所造就的京津冀所共有的“燕韵”文化氛围,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力促河北与京津两地区形成与法国巴黎地区、日本东京圈类似的城市带,实现河北北部地区经济的全面腾飞,带动整个河北经济步入辉煌的明天。

标签:;  ;  ;  

关于河北省京津旅游战略的思考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