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做D=聚体检测的30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溶血100例,中度溶血100例,重度溶血标本100例。另对这300位患者立即重抽抗凝血(尽量避免溶血)在没有溶血状态下测定D二聚体浓度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约高100-300ug/ml左右,中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出约400-600ug/ml左右,重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全是较对照组高出约600-1000ug/ml左右,对比差异明显,并且P均<0.05。结论,溶血标本的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造成临床上的正相干扰,假阳性。D二聚体作为临床急诊检验项目,对急性脑卒中、心梗、静脉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溶血标本,提倡采用重新抽取的办法进行处理。
关键词:D二聚体;溶血;血栓临床诊断依据
血栓栓塞指的是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临床称为血栓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年来有渐增之势,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1]。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裂解的特异产物,D二聚纤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筛查的重要依据[2],继发性纤溶亢进是指由原发病引起的局部凝血或DIC而继发的纤溶亢进,在正常健康人体,纤溶与血液凝血存在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如果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值高于cut-off值则说明体内有血栓的存在。所以及时准确地D二聚体检验结果有利于提高医生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诊断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无性别、年龄限制)作D二聚体检测时标本有溶血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立即对其对应的300例患者重新抽血(尽量避免溶血),做D二聚体检测,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 观察组检测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00例溶血标本,分为轻度溶血标本,中度溶血标本,重度溶血标本、三组各组100分标本,采用美国top700全自动血凝仪通过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其D二聚体浓度。
1.2.2 观察组检测方法
通知护士立马分别对上述300标本溶血的患者重新抽血(尽量避免溶血),采用美国top7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其D二聚体浓度。
1.3收集数据,对比结果,调查时认真逐项核对病人姓名、检测结果,分别对轻度溶血、中度溶血、重度溶血的D二聚体含量与其没有溶血状态时D二聚体含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 t检验,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有轻度溶血的凝血标本比其相对应的立即重抽取的无溶血的标本D二聚体含量轻度增高,普通增高100-200ug/ml左右;对于中度溶血的凝血标本比其相对应立即抽取的无溶血标本的D二聚体浓度中度增高,普遍增高300-500ug/ml左右;对于重度溶血标本比其相对应的立即重新抽取的无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增高较严重,普遍增高500-1000ug/ml左右。见附表:
3、讨论
溶血凝血标本中D二聚体浓度的增加与红细胞破坏的多少,溶血的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破坏后可释放磷脂和ADP,ADP可诱导血小板活化[Ⅲ],ADP与血小板表面的P2Y个受体和P2X受体结合,通过激活磷脂酶C(PLC),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活化腺苷酸酸环化酶(AC),便骨架蛋白相关滑动而移动,使血小板收缩变形,静息状态变以活化状态,活化的血小板对α颗粒膜上的P-选择素融合在血小板表面“外衣上”,此时血小板表面表达P-选择素,表达P-选择素的血小板既可与单核细胞连接,释放组织因子和激活凝血血酶,激活凝血途径,形成小血栓,血栓激活纤溶系统造成血管外的D二聚体生成,使检测结果假性增高。
结论:
目前,D二聚体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血栓很重要的指标和对血栓性疾病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活动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时,血浆D-二聚体显著升高。由于血浆D-二聚体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当临床怀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时,若DD<0.5mg/L,发生急性或活动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Ⅳ]。如果患者已有明显的血栓症状与体征时,DD仍<0.5mg/L,应考虑患者有无纤溶性低下的可能,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增多等。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增加,说明该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对于深静脉血栓(PCT),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PE),心肌梗死,下肢动脉血栓的早期诊断是很好的标志性指标.D二聚体对于治疗血栓性疾病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D二聚体浓度高于或低于cot-off值,其后续诊疗方案是明显不同的。D二聚体还用于溶栓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有效后,血浆DD在溶栓后的两天内增高,其增高幅度可达溶栓前的2~3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效后,血浆DD在4~6小时升高至溶栓前的2~3倍,与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升高,甚至数倍的增加,出现山峰状改变则说明溶栓达到疗效,如果D二聚体升高后维持一个平台期而没有峰值则提示用药不够,D二聚体还可用于判断DIC的严重程度。D二聚体、FOP、AT联合检测已成为诊断DIC的最佳指标,溶血的血凝标本因其能刺激血小板形成血管外小血栓,激活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假性增高,对于检验工作者来说,要充分地关注分析前,检验质量才有根,要及时地通知临床重新获取合格的标本,得到正确地检验结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更好地判断病情。实施快、准确、科学的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1]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分析,当代医学。
[2]王前、王建中、纤溶功能试验,临床检验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523.
[3]夏薇、陈婷梅、王霄霞、岳保红、覃西,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46
[4]夏薇、陈婷梅、王霄霞、岳保红、覃西,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14
论文作者:黎春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标本论文; 血栓论文; 血小板论文; 患者论文; 浓度论文; 血浆论文; 凝血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