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在建筑工程中采取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不但可以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而且还能够承担较大的地震、风等水平荷载,进而保证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应有的刚度,同时使用剪力墙可以大大降低钢筋的使用量,进而节省了材料的费用,提升经济效益。当前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与剪力墙两部分构成,而为了确保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的安全性,有必要深入的研究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1 前言
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起决定作用,尤其是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该技术通常被使用在高层建筑中。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对施工的质量与工期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工程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框架剪力墙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就对该技术进行重点分析。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特征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要求分析
1.框架剪力墙结构特征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保证抗震特征是整个建筑的至关重要的施工任务。在相关设计规范中,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不同等级抗震工作都有具体的规定,所以设计框架和剪力墙二者的刚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2)框架剪力墙的刚度特征。通常情况下当基底弯矩较大时,就会为整个框架刚度带了负面作用,这时增设抗震等级就变得非常关键。而当基底弯矩的大小为总弯矩的80%,这时的刚度值为最小,此时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震,而且效果也很明显。
(3)受力特征。主要表现是当框架剪力墙受到不同压力时,地面垂直于悬空的悬臂梁就会出现严重的变形,进而出现弯剪型的曲线变形。
2.施工过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
(1)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注意利用框架剪力墙的整体结构。通常情况下在确保建筑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利用有关技术来对框架剪力墙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够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质量,从而在确保建筑整体完整性的前提下,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施工过程中加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视。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时,因为框架结构的体积大、重量大同时不易于移动,所以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该严格的对钢筋混凝土进行计算,进而保证施工参数与模板参数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也要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对工程工期的影响。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此时设计人员就应该降低剪力墙的设置量,从而保证位置的设置符合规定。
3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1.放线测量技术
在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放线测量,首先,应该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研究,依据图纸来进行放线,对放线测量的标准进行明确,合理利用目前的放线测量工具,高质量的完成放线测量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可以采取当前常用的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测量。此外还应该建立合理的轴线控制网,把放线测量的具体情况作为参考,做好标注,同时还应该对放线测量的具体结果进行反复的审核,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最终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钢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钢筋搭接的主要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绑扎搭接技术、电渣压力焊接技术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钢筋施工的质量,应该利用几种不同的搭接技术与施工形式,钢筋的搭接施工应该符合有关的搭接要求以及标准。在钢筋搭接过程中,柱箍筋的排列形式应该是交错排列的,要确保建筑施工中的箍筋转角与竖筋的交叉点始终处于垂直,而在对建筑工程柱节点进行加密箍筋绑扎施工中,应该参照钢筋的具体施工状况,在进行绑扎施工中应该选取合理的绑扎工艺。此外,在模板加固的施工中,有时采取对拉螺栓的形式来加固模板,采取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工艺流程复杂,同时材料的使用量较大造成浪费,同时还应该对刚模进行打孔施工,这严重限制了模板的周期寿命。针对这种不足,应该采取对拉钢片来取代对拉螺栓,采取在横版缝中布置利用扁钢制成的夹板,布置的方式是纵向间距为600-900mm,横向间距为300mm,同时利用U型模板卡具与模板肋进行固定,这样做不但提升了模板的刚度与整体性,而且确保了墙体与柱截面的几何尺寸,同时这种方式操作简易,避免了模板打孔,进而提升模板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3.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是相当严谨的,在施工以前,必须对不同类型的模板所使用的场所以及各种模板之间的差别进行熟悉,模板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外摸板,其二是内模板,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其应用也相差很大,通常来说,两种模板时搭配来使用的,耐磨板通常要短于外摸板。此外,模板的作用是用于定型,所以要将其贴在墙体上,以确保墙体拥有一个较好的平面度。然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模板有可能对墙壁刮擦,从而造成墙体的损伤,针对这个问题,通常的处理方式是首先利用海绵贴近墙壁,然后架上模板来进行固定,若模板出现平整度不够或弯曲,还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正,进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框架剪力墙施工过程中,当进行完钢筋捆绑与模板施工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一般混凝土施工是指针对墙体结构、板梁以及部分商品混凝土进行的施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施工状况来科学的选取施工内容与相关技术。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墙体进行施工时,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围绕墙体底部来进行填筑施工,采取的材料是无石子的砂浆,在对墙体进行浇筑时,应该按照逐段分层浇筑的方式,严格的依据施工标准来进行浇筑,同时浇筑的厚度也应该满足一定的要求。在对板梁进行浇筑时,应该采取同时浇筑的施工方式,实际施工中,首先浇筑的是工程梁,然后进行板、梁的浇筑,同时注重后期的混凝土养护工作,进而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框架剪力墙是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大大提升了施工的水平。然而随着当前建筑施工规模越来越大,施工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框架剪力墙结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以不断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玉海,郭书启.探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4(19).
[2]马国力.解析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1).
论文作者:庄颖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框架论文; 剪力墙论文; 模板论文; 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钢筋论文; 墙体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