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IS与营配一体化
GIS平台的营配一体化系统可谓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系统”,它结合了先进的应用技术集成方法与先进的业务流程整合理念,秉承全局化、简洁化、创先化与客户化的管理理念。GIS主要是指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对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信息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电力企业更加全面的掌握整个电网的相关信息,比如对一些客户信息与电网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借助于这个系统可以减少大量的工作压力,它可以让工作人员不进行现场工作就能高效的完成很多任务,如配电及减损、信息化停电作业等,都能有效快捷的进行操作。除此之外,此系统还带有自动纠正的功能,若发现问题还会自动进行报警,这样一来有效的减少了延误现象的出现,将问题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GIS是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核心结构,该系统还能够有效地将用电网络中所有的组成部分都整合在一起,把各部分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传统的电力企业,其主要的手段是人为来操作支配的,都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很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来完成管损及电力操作等工作,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越多就给整个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越大。现如今人们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生活及生产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电,可以看出电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电力那么肯定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损失。如果还是传统的反应缓慢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客户不满。所以,电力企业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给人们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GIS系统就作为电力企业将传统型转变为营配一体化的主要基础保障,为电力企业的良好改进与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
2营配一体化配网管理与传统配网管理的比较
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营配一体化配网管理的使用相比于以往传统的配网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第一,传统配网调度日志与现如今的配网调度日志不同,实行营配一体化后,使得用户的数据与运行数据相互联系,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方便了对数据的查找,同时也规范了生产管理的历程。而传统的配网调度日志两者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绝对的,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查找;第二,营销与配电互相监管,实施营配一体化配网管理,可以使运营管理与生产管理相互监督,有助于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使做出的决策、判断更为准确,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第三,与早期的基础数据相比,营配一体化的实施使数据的实时性得以提高,使数据具体落实到每个用户,改进了早期的生产管理数据准确性、实时性不强等缺点;第四,配电相对于主网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直接面向用户,所以出现短路与卡脖子现象较为严重。营配一体化的实施使得电子化程度提高,配网管理力度加大,这样一来可以为规划部门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资料;第五,通过营配一体化的实施,生产管理的每个功能与业务流程的实现出现高度的闭环特性,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营配一体化系统快速的完成生产任务,使得工作效率加以提高;第六,完善了运行记录和调度日志,配电生产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可以将调度运行、停电管理、急修管理、停电时间及类型等很多信息全都反映出来,可以说这个信息平台贯穿了整个配电生产管理。与GIS营配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供电的可靠性得以提升,各指标的计算速度也越来快;第七,低压台帐信息得到维护,保证低压设备与用户信息及时进入系统,从而使得系统数据及时准确,避免低压设备变动频繁产生影响。同时在营销系统中,集抄设备与用户的信息相关联,要及时同步到GIS平台中,低压GIS的维护人员也要将集抄设备维护到GIS平台上。当用户设备拆除的时候,也要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维护;第八,月调度计划审批流程有所改进,减少了中间的一些繁琐环节,从而缩短了计划停电的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的效率,还减少了决策时间,提高了决策的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
为了供电企业更好地实现营配一体化,改正我国电网企业长期以来运作方式不正确的一系列弊端,使得电力供电设备信息与用户的数据相联系起来,让企业能够对所供电网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进行更好的调配与减损,那么就要对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加以重视。在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研究之中,主要以系统平台的建设、数据工程的构建以及配网设备的电子化移交三部分组成,要想获得最终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就要对这三个部分加以重视,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3.1系统建设部分
要想做到搭设起一个完整的信息运作平台,并使其完善趋于一体化,方便以后的配网、营销业务的良好融合,就必须要对其基本框架加以重视,对基本功能加以了解:在配网的GIS系统之中,此系统可以管理台账以及相关的功能,着重突出于配网设备管理中的模型建立、维护、校验以及基本图形的编辑操作等,另外还在基本电力业务功能中的设备查验与统计、供电分析功能等有所体现;配网生产系统可以使得配网生产业务信息系统更加规范,几乎固化了所有的相关流程,最终使得此项业务整齐有效地进行,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提供了方便;谈到可靠性系统,它主要是由可靠性数据的采集、可靠性指标的分解以及分析上报等组成,方便了供电过程中的可靠性管理,并且使得配电系统结合更为有效、贴合;在配网工程系统之中,它使得整个工程进程中所有业务加以固化,并最终在配网工程业务的信息系统中实现规范化;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营销服务的核心,在供电企业之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主要包括了客户服务交互、营销业务处理、营销业务管理以及营销决策支持四方面内容;计量系统在营销一体化信息平台之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其角色是客户用电量等营销数据的采集者,是整个信息平台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另外它还能计算客户用电量,对四分线损进行分析并对负荷进行控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是保证整个信息平台基本设备台账、营销系统以及一些计量系统设备台账统一性的一项基本工具,其原理是把配网GIS与营销系统、计量系统的台账信息进行比对,最终发现两者数据不同的原因。
3.2数据工程部分
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在数据之间建立起彼此的联系,可见完整的数据对信息平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数据工程部分是项目实施之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项环节,也是难度相对来说最大的部分,此项工程主要是为了通过较大的配网数据普查来创建准确的台账信息,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此项工程的实施是保证营配一体化平台基本运转顺利的基础,为电力企业的日常配电管理提供最有效地先决条件。
3.3配网设备的电子化移交部分
当信息平台进行运行之时,要对一些情形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变更,以保障其配电设备台账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配网设备的电子化移交部分是营配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与后期的运行维护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配网业务之中,线路的新建以及设备的变更都是在生活中常见的避免不了的业务活动,而这些活动都会对配电设备台账造成影响,所以此时一种电子化移交运行机制就应运而生,一旦设备出现更替,相应的设备台账也会随之更新,保障营配一体化平台的良好运行。
4总结
供电企业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完整建设能够使得一些电力企业运作方式的弊端得以解决,完善了配电网以及用电用户的数据管理,为配电运行给予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实现了供电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这种用户资料与设备相关联的形式,形成了相对一体化的供电模式,从而使得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用电客户满意的同时提高了供电的效率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梁翩.构建电力系统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初探[J].科技资讯,2014,(34):18-18,20.
[2] 纪元,王玮.基于GIS营配一体化中信息共享分析[J].电子世界,2016,(2):60-63.
[3] 曾京涛.低压配电网GIS结合电力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11):55-56.
论文作者:占刚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系统论文; 平台论文; 台账论文; 设备论文; 可靠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