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着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数学能力,还要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敢于负责、坚毅勇敢、善于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个性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最基本的学科教育,它在人的素质养成上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最容易培养创造力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很大程度地体现创造个性的培养。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就应该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新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而以生动的讲解、美妙的音乐,时而以优美的画面,多彩的描绘,为学生自由地表达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正是在这种情境的不断变换中体味着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的快乐。
二、提供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三、小组合作交流,发展学生思维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四、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五、联系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的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感悟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生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实际上就体现了创新。
六、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新意向才会得以培养,其创新个性才会得以弘扬。
参考文献
[1]史玉成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史栋萍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00年,12期。
论文作者:李红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学生论文; 个性论文; 想象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