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论文

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论文

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法论文,对策论文,教材论文,我国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6)03—0106—02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作为体育教师培养的必修课程。如日本体育大学的“体育科教学法”和大阪体育大学的“教材研究”;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教学方法与理论”;美国春田学院的“中小学体育设计”;瑞士伯尼尔大学体育系的“体育教学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体育教育与娱乐中心的“体育运动中的教学与学习”;俄罗斯的“体育教学法”等。

根据资料分析,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存在很多问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本文将回顾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提出改进对策。

1 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于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是在翻译前苏联的有关资料开始的,如卡恰什金著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法》《体育教学法》等。在前苏联研究的基础之上,我国学者结合国情,开始了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以论文形式出现,或散落在一些学校体育理论的教科书中。

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专门介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教科书或著作,如王占春等编著的《中学体育教学法》(1982年)、万德光编著的《简明体育教学法》(1987)、王哲江著的《体育教学法》(1988年)、罗希尧等编写的《体育教材教法》(1989年)、陈效范等编的《体育教学法》(1991年)、罗希尧主编的《实用体育教学法》(1993年)、王勇等主编的《实用体育教学法》(1995年)、王启明等主编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1998年)、王文生等主编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2000年);于素梅等编著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2001年)、戴三育等主编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2004年)等。

第1阶段,起步研究阶段(1982年之前),主要介绍了前苏联的有关资料,没有形成原创性研究成果。

第2阶段,着重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阶段(1982~1998年), 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法的概念、任务、特点、内容,体育教学的任务、规律,体育课,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条件,体育教学计划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体育课、体育教学的任务、规律、内容和教学计划为主要内容,以竞技为主线,在课程的编制上主要体现了“教师中心论”的倾向。

第3阶段,着重于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阶段(1998年之后), 内容包括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结构、特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计划,体育课,各科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研究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1)各运动项目的教法实践和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以竞技为主线,但注意了学生在体育中的地位;(2)体育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3)有的书中有了各运动项目的教材分析,较之前两个阶段有了很大进步;(4)这一阶段中,由于编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 学术观点不同,内容体系中除了各运动项目的教法实践和教学方法相同之外,其余的部分有很大差别。

2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存在的问题

2.1 与学校体育学的内容重复太多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内容包括了体育课、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原则等内容,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类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2 与各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内容重复

各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已在各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学过,而且学时也不少,再加上运动实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内容体系中,仍用绝大多数篇幅来介绍各个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况且10多个以上的运动项目有自己的规律,一个教材教法教师很难掌握如此多的运动项目的教法规律,所以这给教师的教学造成很大困难。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体系在针对各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分析中应该做些什么,能不能总结出各运动项目教材教法的一般规律。

2.3 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不符

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存在以下问题:

第1,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教会未来的体育教师如何掌握各运动项目的技术为主,没有为将来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下基础。

第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不相吻合, 造成未来的体育教师在大学所学知识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相脱离。

第3,在学习领域的划分方面,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内容是以各运动项目来划分的,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领域的划分相背离。

第4,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在确定学习任务时, 并没有为将来的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打下基础,而只是按照学生的自然年龄和年级水平进行确定,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过少。

第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每个地区都在开发区域性体育课程,每所学校都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在区域性体育课程和体育校本课程中,有很多新兴的运动项目,而这些新兴运动项目在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并没有体现,因此,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内容体系中花大量篇幅介绍如田径跨栏、铅球等的教材教法并没有必要。

第6,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关于“体育课”中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偏重于生物性评价,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不相符合。

3 改进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对策

(1)必须重新审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学科定位和内容体系, 考虑哪些内容应该是属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哪些内容不属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以利于其学科和内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将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和完善。学校体育学是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宏观指导理论,各个运动项目的教法是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微观指导理论,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一个中观层次的理论,它有别于其它两个方面。

(2)改变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以竞技为中心的内容体系,要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相吻合。

(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体系要以如何分析中学体育教材和教学方法为主,教会未来的体育教师如何分析体育教材,如何针对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用大篇幅来介绍各个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要改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收稿日期:2005—11—3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ELB030509)。

标签:;  

我国中学体育教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_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