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8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分别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的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应用间歇蓝光进行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93.3%,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黄疸新生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5.3%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间歇式黄疸照射治疗效果得到保证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患儿出现皮肤和黏膜的黄染,对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超过5~7mg/dl则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由于新生儿早期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中较为高发[1]。新生儿黄疸也分为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与新生儿早期胆红素代谢特点以及本身的基础疾病密切相关,病理性黄疸过高则会导致患儿出现心脏、肝脏以及神经系统的多个器官损害,严重的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死亡或留下永久性运动障碍,听力异常即核黄疸的后遗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其治疗是通过促进胆红素的氧化转变,从而促进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异构体,然后将转变体从体内代谢物排出,从而降低体内的血清胆红素的含量,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2]。但是在蓝光的持续照射治疗中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腹泻和皮疹等不适症状,因此在蓝光照射治疗中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非常重要。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结合治疗的黄疸新生儿进行不同蓝光照射治疗应用效果和临床可应用性的对比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分别7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其年龄在1~27天,平均为10.4天,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223~388µmol/L;观察组患儿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其年龄在1~28天,平均为10.6天,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225~392µmol/L;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结合酶诱导剂以及益生菌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对患儿进行针对性补液和酸碱失衡纠正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的蓝光照射治疗,其照射距离设定为40cm,患儿持续照射72h[3];观察组患儿则应用间歇蓝光进行照射治疗,患儿的照射距离控制在40cm,其采用间歇式的照射治疗,每天照射10~12h,间歇12~24h后进行下次的照射[4]。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其黄疸消退和伴随病症改善情况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为患儿的全身皮肤和面目的黄染均消退,并且伴随病症均全部消失,同时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的全身皮肤黄染有明显消退,同时伴随病症有所好转,同时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有部分下降,但是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则为其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同时伴随病症依然存在,其胆红素水平未见明显下降[5]。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痊愈和有效的比率之和。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黄疸新生儿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均结合SPSS2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观察组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93.3%,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黄疸新生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5.3%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期较为多见的症状,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部分是一些疾病的表现,如果处理不当引起高胆经素血症引起全身各个器官损害,严重的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引起大脑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甚至是死亡。因此对新生儿期出现病理性黄疸要足够重视,早干预早治疗,并且做好相应的监察工作[7]。
本研究中,观察组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93.3%,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黄疸新生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5.3%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间歇式黄疸照射治疗效果得到保证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辉彩,张文湛.间断性蓝光照射方式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6):107-108.
[2]尹红青,王驰,刘海峰,刘燕.对新生儿黄疸采用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0):33-34.
[3]张明丽.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01):79-80+82.
[4]陆亚莉.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研究及护理[A]..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5.
[5]贾承英,崔彦敏,张青,李红梅.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58-2360.
[6]周艳.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原因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07):215-216.
[7]蒋月姜,胡会岗,李忠僖,夏经慧,胡玉梅,匡薇.母体声音音频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3,28(07):657-658.
论文作者:缪翔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蓝光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