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_黄曼,文红梅,甘椿银,孔令强

黄曼 文红梅 甘椿银 孔令强

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邻水 638500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认识,探讨有效的影响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34例经手术或病理组织证实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影像资料,其中28例CT检查,32例MRI检查,30例同时进行MR增强检查。结果34例患者的病变部位都是从上颌窦口向上颌窦内及鼻腔生长,边界清楚。28例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4例CT检查表现为结节状及条形高密度影;32例MRI检查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28例伴有低信号分隔等。结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MR检查主要表现为T2WI上不均匀高信号、或者低信号围绕和增强后斑片状及结节状,CT检查有利于判断出血性鼻息肉的病变,总体来说,MRI检查是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首选鉴别诊断方法。

关键词: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影响诊断;鉴别诊断;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是有鼻息肉衍生而来,占比4-5%,临床上相对较少。鼻息肉在生长过程中,以上颌窦口为中心,延伸到后鼻孔、鼻腔方向,压迫、堵塞了滋养血管,造成血流瘀滞、血管扩张等现象,进而出现水肿、出血、梗死等病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某院2010-2014年间经手术或者病理组织诊断证实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在10-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8岁,病发时长3周至6年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引起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等,反复发作,并伴随不等的出血量,其中8例出血量比较大,若不及时治疗,会加重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病症,引发咽喉炎、中耳炎等诸多并发症[1]。

1.2方式

34例中28例进行CT检查,32例进行MR检查,30例进行MR增强检查,22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出血坏死性鼻息肉CT检查主要采用的是全身扫描仪,层厚、间距分别为0.5、0.5厘米。MR检查层厚、间距分别为1.0、1.0厘米。

2.结果

经鼻科的检查发现,34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鼻腔内均发现了肿物,颜色呈现暗红、淡红或者灰白色,鼻腔表面覆盖脓性的分泌物,血痂或者坏死的组织,一接触就容易造成出血,边界清晰,32例患者病变的形态呈现不规则,浅分叶,其余的则为卵圆形的病变形态。

2.1 CT影像表现

经过CT平扫发现,28例患者病变组织呈现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其中4例在病变组织的周围与内部,出现了结节状与条形的高密度影,周围的骨质都是呈现压迫状,进而影响整体的吸收,导致该生改变,局部的骨质也呈现不连续的状态,34例病变患者都不同程度伴随着鼻窦炎,且病情的轻重程度不一[2]。

2.2 MRI影像表现

32例的病变患者在进行MRI影像检查后发现,其信号比较混杂,病变组织的内部呈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8例患者呈现低信号分隔,并伴有线样;30例患者病变组织周围可以看到T1WI等信号,T2WI呈现不规则环形影围绕的低信号;30例进行增强检查后,发现病变呈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且形态各不相同;20例患者病变组织内部呈现多发结节状强化;2例组织为叶片状,且T2WI信号为不强化的低信号环;8例患者的鼻腔侧周围可以看到囊状的液体信号影,边界清晰,前到达鼻前庭,后到达后鼻孔区,增强后没有发现强化,但伴随出现的粘膜下囊肿和鼻窦炎呈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当增强后,没有出现强化,或者是仅是边缘出现线性强化。

2.3治疗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微创术后,AGP是比较权威的技术之一,通过德国超级疝灯内窥镜良好的照明功能,直达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病变部位及周围隐蔽组织,在多功能动力系统的强劲指控下,将鼻息肉进行快速彻底的切除,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全面疏通与病灶相连的其他部位,降低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复发,治疗的满意度达95%或更多。AGP技术治疗鼻息肉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速度快,与传统的微创手术相比,提高了三倍速度,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与财务负担;二是疗效佳,能够从根本上清楚祛除鼻息肉的病理组织,降低鼻息肉的复发概率;三是创伤小,保留了鼻粘膜组织的原有结构及生理功能,不会对正常的鼻粘膜组织造成损害。

3.讨论

3.1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MRI结果分析,详见下表

CT及MRI影响学表现是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手术前非常重要的评价,MRI的分辨率相当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病理组织的准确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环境的关系,对手术入路的确认十分有利,不仅如此,还能明确判断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提高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手术的安全。

3.2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危害

鼻息肉是常见疾病之一,在成年多发,儿童少见,主要表现为单发或者多发性,在一侧出现或者两侧都患有,大部分患者属于多发性及双侧性的鼻息肉[3]。在变态反应的刺激下,鼻窦粘膜与鼻腔出现极度水肿、充血,早期适当治疗可以消除水肿,若是治疗不当,不仅会加重鼻息肉的症状,还会引发诸多鼻息肉的并发症,如咽喉炎、心肺功能异常等,甚至会发生病变,生长速度快,体积大的鼻息肉还会挤压破坏鼻腔顶壁和鼻窦壁,侵犯中前颅窝和额窦等。

3.3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诊断检查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可以通过鼻镜检查,看到单个或者多个肿物,这些肿物表面十分光滑,呈灰色或者淡红色,像荔枝肉一般半透明,触摸这些肿物会发现比较柔软,而且不会有痛感,可以移动,但是通常情况下不会出血。受体积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必须将下鼻甲用百分之一的麻黄素生理盐水收缩后才能看见息肉,但是鼻内窥镜和鼻镜检查对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部位和范围进行确定上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X线鼻窦拍片。

参考文献:

[1]王永哲、王振常、杨本涛,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CT和MRI诊断,中华放射杂志,2010年2月第44卷第2期.

[2]张洪庆、周青,出血坏死性鼻息肉20例诊治分析,浙江医学,2000年第22卷第4期.

[3]战锟、于澜、赵继平,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CT和MRI诊断价值,《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

论文作者:黄曼,文红梅,甘椿银,孔令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_黄曼,文红梅,甘椿银,孔令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