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及规划的探讨论文_高文

高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综合体建筑正迎合了人们对于生活、工作一体化的要求。本文结合商业综合体工程,通过对其建筑设计思路及规划设计理念的分析,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商业 建筑设计

1 前言

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的、高效率的综合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不同功能的侧重,城市综合体大致可分成:商务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生活综合体、单一综合体、综合体集群等。

2 项目慨况

该广场为商业综合体,用地面积约 2.5 万 m2,规划总建筑面积 15.2 万m2,地上建筑面积约7.5 万m2,容积率 2.9。

3 项目设计定位及主要设计理念

项目建成后,旨在营造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空间尺度宜人、建筑个性鲜明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并通过与大厦的地下商业的结合,形成地下连通的“大一底三座”模式,构成一个由本案与两座大厦组成的五角场南部的“整体商岛”形象。

本案按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建筑设计理念上,立足于构造多元复合的体验式商业空间,通过构造不同高度、不同部位的丰富的室内中庭空间,并通过下沉广场以及电扶梯等连通地面商业与地下商业,将地铁的人流与地面人流有效组织起来。基于“大一底三座”的整体商岛的理念,将坡道以及地下停车有效整合起来,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本方案建筑规模,地下四层,地上六层,局部七层。地下三、四层主要为停车库和空调制冷机房,地下一、二层主要为商业空间,部分为物流中心、设备机房和非机动车库。地上空间功能主要为购物中心和影视及文化娱乐。三层设置一个 820 座多功能剧场,按报告厅和大型影厅复合功能设计,影视文化中心位于五层、七层,体验式休闲娱乐中心位于六层的西南部分。地下三、四层有合计面积约 2 万 m2的人防区;地下二层设两条通道与地铁出站口地下通道相连通。

4 外部空间规划及内部功能分析

4.1 外部空间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本案围绕综合体设计了A广场、B广场、C广场、D广场等在四处集中广场及一条“Z”形商业内街(见图1)。

图1 外部空间分析示意

结合大厦改扩建方案,两栋建筑之间形成“Z”字形空间,设计成商业内街模式。A广场面向环岛方向,并设有结合地铁出入口的下沉广场,是项目的形象广场,是环岛一线较大的集中式公共活动空间,其与东南方向的B广场被“Z”字形商业街串联,在商业街转折处设置D广场,广场中间布置有下沉广场,形成空间上的视觉焦点,人流亦可在此处自如的出入地下商业空间,以此构成了一个商业和景观一体化、体验感较强的复合空间。

地下二层通过两处连通口与地铁站厅相连接,将人流引入商业体内部,其中 3 号口出站厅可穿过本案的两层地下商业到达B路一侧地面广场,缩短此方向出站行人步行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商业体验的广度和深度。沿A路方向2 号口可直接进入地下一、二层商业 ,并和无障碍电梯等设计为下沉广场形式,为地下商业与地铁站口提供自然采光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地下空间的品质。因基地东侧紧邻的大厦地下局部加建了三层,结合 “大一底三座”的设计理念,加建的地下一层商业与本案做整体全连通,地上则在第二、三层以连通走廊形式想连接。

4.2 内部功能分析

整个方案依用地形态布局体量,建筑主要部分沿A路展开约 160m,沿南面向B路局部伸展。整个综合体呈“L”型布置。

4.2.1 主要商业空间

空间布局上,通用商业空间位于地下一、二层和地面以上各层,地面三层及以上部分主要沿A路体量内布置。所有商业均按餐饮和购物通用功能设计。多功能剧场按报告厅和大型影厅复合功能设计,位于最东端,跨越三至六,层高 21.6m,可由地面直接进入。影视文化中心位于靠近B路侧的五至七层,单独成区方便管理,可由五层南端中庭方向进入,也可通过电梯由地面层或地下层直接进入。休闲娱乐中心集中布置在六层的南侧,层高10.8m,按体验式文化娱乐空间设计。

4.2.2 辅助功能空间

地下停车库位于地下三、四层,车辆由1#、2#、3# 三个出入口直接到达地下三层。人防设在地下三、四层的南端,重叠布置,人防面积约 2 万 m2,按六级人防设计。物流中心位于地下一层,从 1# 坡道进入,地下物流场地含有 7 个 3.5×10m 货车位,和 3 个 3.5×7m 的货车位,以及相应卸货平台和货场;还设有 3 个 3.5×7m 垃圾车位及相应垃圾房、压缩站、分捡场、冷冻垃圾库等。物流中心设有专用货运电梯,可直达地上地下各层商场各部位。

5 内部空间特点

商业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公共空间的组织和设计。商业空间的形态,是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愉悦、产生购物欲望的重要因素。

广场内商业空间的布置, “L”型的西侧沿A路方向,从地下一层至地上六层均采用弧形走廊形态,所有店面都分布在这条明显的“动线”两边,东侧沿B路方向,二至四层布置主力店。当消费者在这个面积巨大的商业综合体中时,宽阔的中庭回廊空间可以让人很容易找到目标店铺,而弧线形的走廊形式,既富有动感,又不能让人一眼看到头,增加了想去发现的趣味性。

综合体内部中心设计三个中庭,采用“两大一核心”的设计手法。各层中庭边界层叠错动,中庭西侧边设计成直线,东侧边则设计成流动的曲线,在南端扩大成核心中庭,连接“L”型的两端商业空间。三个中庭均从地下一层开始,挑空七层,而核心中庭则挑空八层,增加了内部空间的气势感,也提升了综合体的品质。三个中庭的顶部均设计成玻璃采光顶,屋顶的阳光通过中庭照射下来,有良好自然采光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愉悦感。

6 交通组织

合理的交通组织是解决城市综合体复杂流线问题的关键。一般来说,城市综合体有三个层面的交通组织问题需要解决:

6.1 项目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组织

A路和B路为主要城市干道,在本案基地两侧,均为小转出入基地,其中A路由南向北为城市车流的主要来向,B路一侧为基地 L 型的东端,进入基地的是北面约 60m的环岛方向的小转车流。基地南面道路,因需要被改造为车行道宽 14m 的辅助道路,连通A路和B路。进入基地的机动车全部通过1#、2#、3# 三个出入口进入位于地下三、四层的地下车库,车库共有停车位 780 个。物流车 1# 坡道进入地下一层,为避免对交通和商业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进行限时通行管理,。社会车辆停靠则结合出租车停靠点设置,三处出租车停靠点分别设置在A路、B路及基地南侧的南界道路上。设计过程中亦考虑了无障碍设计,沿基地四周设置有无障碍坡道,A路靠近A广场处有专门的残疾人候车点。

本案最大的人流来源于地铁。而地面人流方面,因基地A路和B路上均有公交站点,所以地面公交人流主要从这两条道路上进入综合体。综合体地面主要出入口有三个,分别A广场、B广场及C广场,其中北入口(沿A路)为形象入口;南入口(沿A路)迎向城市中心区人流。B广场则为功能性入口。

6.2 基地内的人、车、货流的交通组织

进入基地内的机动车通过 1#、2#、3# 三个坡道全部进入地下车库,无地面停车位。物流中心位于地下一层,从 1# 坡道进入(限时),设有专用货运电梯直达地上地下各层。一层人流分别从A广场、B广场、C广场及D广场辅助入口进入综合体,地下一层主要是A广场、D广场中的下沉广场的人流,以及改扩建后与本案联通了的大厦过来的人流。地下二层人流则主要来源于地铁站厅2、3 号口及A广场中的下沉广场。

6.3 综合体内部的交通组织

本案综合体内包含了商业、多功能剧场、影视文化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及地下车库等功能空间。其中,商业为主要功能空间,分布在地下二层及以上各层,商业部分的人流组织采用了水平跟垂直人流两种,本案内部空间采用中庭回廊的形式,人流围绕中庭沿着回廊在不同的商铺中逛购,商业中的主力店铺位于回廊的端头,人流可通过回廊进入,其自身亦有垂直交通系统可供使用。

垂直人流的输送主要通过自动扶梯、客用电梯和公共楼梯等三种方式来完成,其中,又因自动扶梯运客量大而成为商业建筑中的主要客流输送工具,综合体内部设计“两大一核心”三个中庭,每个中庭均设置有自动扶梯。各层中庭边界层叠错位,造就了自动扶梯的不同方向,在输送大量客流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庭空间,给静止的空间带来了动感和变化。除自动扶梯外,综合体沿“Z”型内街方向,有两组共五部客用电梯可通至建筑各层,沿南界道路一侧,有一组共三部客梯,可通至除地下一层外的其他各楼层。影视文化中心,除与商业合用的自动扶梯、客梯及公共楼梯外,在综合体的东南侧,有一部专用的乘客电梯,方便直达人流的使用。

7 外立面设计

7.1 绿化设计

本案运用了绿化空间与建筑空间想结合的设计手法,采用多层次,多基面的景观设计,设计大面积屋顶花园,在建筑物南立面设计一系列挑空和空腔空间,用来布置大型盆栽及绿化小品,目的打造成不同于传统购物空间的独特的景观体验。

图2 屋顶绿化

7.2 造型设计

建筑物整体造型上大量采用曲线,将流畅、柔和的曲线型界面融入城市环境之中,并通过曲线的柔美和动感与城市环境和使用者发生互动,与购物人群的流向相适应,人流可以平滑、顺畅、无阻滞地进入商场的各个部分。建筑立面设计中,A路侧的主立面主要采用玻璃幕墙与实墙相结合的设计,实墙面采用暖色磨光花岗岩,玻璃面采用银色镀膜玻璃和透明玻璃。顶部金属飘带设计为变幻的灯带。B路侧立面则以暖灰色实墙面为主,辅以金属感的飘带及一系列绿化空腔和挑台,形成高大的立体景观面。北入口形象广场墙面设置大型LED屏幕。

8 结束语

勒.柯布西耶说过 ,“每座城市都需要带领步入国际化的城市综合体”。本文抛砖引玉,旨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探究这一类型的城市建筑,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成功的综合体建筑,为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提供便捷与舒适。

作者简介:高文(1986年8月),男,汉族,籍贯浙江杭州,研究方向:建筑方案

论文作者:高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及规划的探讨论文_高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