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示范系统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党校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些图书馆开始实施图书馆数字化的情况下,国内提出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这 是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高科技、大文化工程,目标是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巨 大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使之成为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多家公共图书馆和新闻出版 单位在数字化方面已有数字图书馆原型系统,而且国家863计划已重点支持的若干与数字图 书馆相关的项目正在研究中。在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如:KDD、大型数 据 库、多媒体中文信息处理等。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在近年来,已在法律、技术标准等 方面取得许多成果。
1 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是贯彻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指示精神,实现党的现代化领导的需要
中央党校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和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加强党的现代化领导的重要环节, 一定要根据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指示精神,掌握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 等高新技术,建设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促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 的执政水平。
1.2 是创建和占领网上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的需要
要从如何占领网上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 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建立党校数字图书馆,通过因特网更广泛地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通过加强网上 对外宣传,可以使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和所取得的 辉煌成就。
1.3 是培训现代化党政领导干部的需要
中央党校作为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基地。要培养出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 、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能力和较高科技素质的现代化领导人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传统 的图书馆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党校的现代化教育科研水平,用高科技装备党校,是党校教 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党校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4 是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类获取、利用和交流知识的方式。新工具导致了科学 技术、人文历史研究环境的改变,拓展了知识领域的范畴。知识、文化、文明的传播、交流 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我们已经进入了只要点击鼠标就能迅速传递信息的时代。顺应时代 的发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党校图书馆继续发展的需要。
2 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资源基础和技术保障
2.1 有可靠的资源基础
中央党校图书馆创建于1933年江西瑞金,至今已有67年的历史。目前馆藏图书报刊资料已 近30万种、140万册,藏书结构比较合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收藏完备,已经基本形成了以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核心,以专业教学和研究文献为重点的具有党校特色的藏书体系,所 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6大类文献的收藏 量进入全国前30名,所藏地方志种类占全国地方志的1/4以上。
2.2 有先进的技术支持
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由国家863提 供技术支持。在国家863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的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按照中国数 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利用863计划已有的阶段成果,采用民族化数字图书馆开发平台,跟踪 国际 先进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行业标准,文档编写、管理规范化 ;采用国家863民族化产品,结合工程需求,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及综合集成技术。
国家863在数字图书馆工程相关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他们在信息检索、海 量数据存储、面向对象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数据广播等方面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了自 己的产品,如数字图书馆开发软件平台、数据广播产品、广电网络网管产品等。
3 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功能定位
3.1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中央党校图书馆庞大的资源数字化后,可以经济、快速地传播,方便地被人们所利用,大 大改变我国干部教育信息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为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平台,并成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3.2 干部教育信息中心
中央党校有着丰富的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来自党和政府各级 领导干部的报告、言论以及在党校各类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音像、教材、著作等载体中。运 用现代高科技的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打破信息传递的时空障碍,通过网上教学,方便、快 捷地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到全国各地党的各级干部中,形成干部教育信息中心。
3.3 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心
中央党校的任务之一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央党校图书馆收藏的中外马克思主义经 典及其研究著作资源宏富,独具特色,为他馆不可比拟。将其上网,方便读者快捷地充分利 用,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4 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根站点
在即将建设的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中,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站点是根站点。作为因特 网大家庭的一员,遵循因特网的开发精神,将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发展。
4 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建设原则
4.1 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在功能上要尽可能地完备,能满足党校教学科研各个方面的需要;要充分吸收成熟而先进 的技术,特别在系统构成体系和整体发展思路上要有较高的起点,要能适应信息化特点要求 ,尽可能向国际标准靠拢,与国际惯例衔接。
4.2 系统要有内在的可发展性
系统建设要有前瞻性,要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系统构成应确保长期的系统开发和应用 需要。特别是适应分步实施的情况,保证网络结构、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在各实施阶 段的一致性,技术、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可继承性。
4.3 系统管理的易操作性
要提供系统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仅具有总体易管理性,而且要具有分级管理的能力,还要 提供一个尽可能完善的使用接口,使各层次人员能尽快、方便地掌握应用系统。
4.4 数据库建设的思想性
开发各种数据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党校的性质和任务,体现“三个阵地 ”、“一个熔炉”的教育思想,主要围绕“三基本”、“五当代”进行。
4.5 系统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系统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安全运行,防止数据损坏,防范各种意外事故。
5 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
5.1 总体结构
确定整个系统的总体结构,是系统建设的基础,系统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网络平台、 系统软硬件、应用系统。整个框架可以表示为:
网
标
络应用系统
管计算机软硬平台
理网络平台
准
5.2 站点硬件组成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采编系统:资源数字化工作站、制作工作站;(2)资源服务器:对 象数据库服务器、元数据库服务器、视音频服务器;(3)发布服务器:WEB/MAIL/DNS/Proxy/ BBS服务器;(4)网络设备:防火墙、高速路由器、网络管理工作站。
5.3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的功能结构分4个层面:数据资源层面、数据关联整理与维护层面、应用核心计算 层面和门户功能界面。
系统建设需要10大支撑技术:数据采集与导入、自动分类、数据管理、全文检索、元数据 检索、信息发布、版权保护、信息定制与推送、对象资源调度、网络与系统管理支撑技术。 5.4 资源建设
分书目数据库、电子图书库和专题数据库。其中拟建设7个大类的专题数据库:
(1)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包括:马列主义研究数据库;毛泽东思想研究数据库;邓小平 理论研究数据库);
(2)中国共产党党建党史数据库(包括:中共党建数据库、中共党史数据库);
(3)当代政治数据库(包括:当代外国政治数据库、当代中国政治数据库,等等);
(4)当代经济数据库(包括:外国经济数据库、中国经济数据库,等等);
(5)当代科技数据库(包括:外国科技数据库、中国科技数据库等);
(6)当代文化数据库(包括: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教育、文化事业等数据库);
(7)党校教育数据库(包括:教学、科研、学员等数据库)。
5.5 标准规范的建设
标准规范的采用与制定是工程的基础之一。要遵循国际标准和通用规范,根据需要推出相 关 的标准规范,最终形成包括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的标准规范体 系,以供工程遵循。
5.6 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在资源加工与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产权与保护以及数字图书馆运营与 管理等方面有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