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建的结构、功能和系统调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结构论文,功能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问题涉及到结构和功能,如党建系统工程的实施方式和效果,党内廉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体制的转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况和活动方式,党内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系统化,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等等,都是以建立和完善新的结构(方式、方法、形式)为目标。而通过对这个结构运行状态的调整和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保证推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
一、党建的结构和功能问题
党建的结构具有多种类型:
(一)党建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又区分为分化结构和组合结构,分化结构是原有结构通过分化形成新的结构,如党政分开后形成的结构,党内分工的结构,政企分开的结构等等。组合结构指原有的结构经过组合形成新结构,如党内复合型干部的培养和形成,党的领导班子的成员组合方式,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党内的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任免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党的组织建设与党的经济建设任务相结合的方式等等。
(二)党建制度结构。在党自身的历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党的制度区分为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根本制度,而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是党的具体制度。制度规范着党建中诸客观要素的结合方式,即有什么样的制度,就规定了有什么样的结合形式。因此,制度是形成结构必不可少的途径。而且,制度本身也有结构的问题,如党的监督制度的结构由党内民主制度、党员利益制度、党员监督权力的保障制度等组成。
(三)党建活动结构。比起组织结构和制度结构,活动结构或活动方式的层次要稍微低一点,更具有多样性和具体性,如企业或农村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党内监督的形式或举措,党内教育的多种途径,增强党内凝聚力的多种方法,基层党组织和活动载体等。
(四)党建模式结构。模式是指上述三种结构的相对固定化,无论是组织结构、制度结构,还是活动结构,一旦在改革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就称其为模式。
与结构相对应的是党建结构所体现的功能。即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整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党的组织、制度和活动方式所具有的那种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反应能力。所以,功能和结构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结构的党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农村党支部既有领导农村生产的经济功能,又有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政治功能。但是学校基层党支部的功能显著与之不同。即使农村党支部,由于其结构、素质不同,功能显然不同。其次,功能分为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如党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对内是形成一种无私奉献的新伦理准则,对外则是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它首先在共产党内孕育发展起来,然后才能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第三,功能具有易变性。它随着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还直接受到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它随着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还直接受到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发生变化。如党校作为党的自身教育和培训的基地,它的结构相对稳定,但它的教育内容及其功能的发挥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进程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党建结构和其功能的辩证关系充分地表现为:一方面,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能力,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改变。据上海对股份制企业的调查,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包括列席董事会)的人数占委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外合资企业,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包括列席董事会)的人数占董事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有必要改善党委班子成员结构,要选一批政治素质好、懂管理、会经营、懂技术的党员领导干部进入党委班子,提高党委班子对生产经营等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功能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结构有反作用。当外界条件改变,事物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时,功能的不正常发挥或低效状态,会刺激、逼迫结构发生变化。如由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日益增多,这些企业中的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种类型的联合党支部成立起来,这是新形势下党组织结构的新变化。从实践看功能对结构的制约、反作用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促进结构进化。党内复合型干部增多就是这种结构进化的表现。另一种是环境的变迁引起事物原有功能的减退、停滞,最终导致原结构的退化。党内腐败分子的清除正是与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总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对结构有反作用。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二、党建的结构系统状态和功能有序的关系
毫无疑问,党建的系统状态对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影响。但党建系统状态本身由什么决定呢?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系统状态是对系统在其系统质不变时存在形式的差异的描述,这种差异是由环境造成的。这是从系统的外界影响来说的,如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挑战和影响,对党内的系统状态作用是双重的,即正面的影响和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系统的内部来说,系统的状态主要由系统的有序性决定的。同一组成结构的系统可以建立起多种不同的有序性。有一种有序性就有一种状态,在一定状态中,系统就可以发挥出一定的功能。
党内各种事物和系统的有序性按空间和时间分类,有空间有序、时间有序和时空有序。所谓空间有序是事物或系统要素在空间的同时态分布规律。这种分布是规则的,它们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组合在一起。党的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和单位的各级党委是一种纵向的空间排列,而各级党委所领导的各个部门则是一种横向排列。所谓时间有序是指事物或系统变化发展在时间上历时态秩序,即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那种一定的有规则进程。如领导决策的一般程序就是决策的规律,按程序进行决策体现了事物过程的时间有序性。时间有序有力地体现着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所谓时空有序则是空间有序和时间有序的统一。但时空有序并不是空间有序和时间有序的加合,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任何一个党的组织机构按照党所规定的政策、方针、规则有效地运行和工作,都是反映了时空有序的统一。空间有序、时间有序和时空有序都标志着事物或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统称结构有序。我们通常所谓有序主要指的就是这种结构有序。无疑,党的内部运行系统的时空有序对党的功能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除了结构有序,事物或系统还存在功能有序。这种功能有序,不是指事物系统在发挥其整体功能时的有顺序和有规则,而是指的系统内部子系统分部功能在整体功能发挥过程中的有序性,或系统群内部个体系统的功能在总体系统的功能发挥中的有序性。功能有序主要是对由内部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群体的有序性而言。如一个企业或事业集团党、政、工、团、妇等各个系统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群,或者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这样的系统群,前者主要是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问题,即它们作为单个子系统在整体功能发挥中的自我功能的有序性;而后者则要规范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政党与政治资源的关系,从而使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发挥实现有序性。
在系统中,功能有序还远非如此简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分布功能并不是同质的,而是已经高度特异化。子系统功能之间不是协同而是整合的问题,子系统功能的整合涉及每一子系统的分部功能。一个子系统的分部功能不佳或不配合,会直接影响到全部子系统分部功能的整合效应,这是由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其分部功能是相互制约的,一个子系统的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到与之联系在一起的其他子系统的功能发挥。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或事业集团内部党、政、工、团等各个子系统;一个地区的党组织的各部门、各内部系统,只要有一个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制约整个系统群的功能发挥。而且,为使系统群功能的有序,重要的是功能的协调和整合。也就是说,功能无序,可以导致系统或系统群的破坏和解体。内耗导致组织散伙,争论导致行为无序等皆属此例。只有各部分功能高度的配合,整体功能或总体功能才会有最佳的协同效应或整合效应。
任何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党组织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个体。它必然也其他系统发生方方面面的联系与沟通,客观上整个系统呈现出开放性态势。因此企业或事业党组织与本单位的经济系统及其管理和运行,与本单位行政系统及其运行,与本单位的工会、团委和妇联等系统及其运行,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党务工作与经济工作、行政管理、职工民主管理及计划生育等,相互之间具有渗透性和交叉性。事实证明,企业或事业党组织与周围其他系统沟通正常,关系协调,就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反之则会受到制约。这不仅影响党组织的活力,而且会影响到企业或事业单位作为系统整体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是这样,一个社区、一个地方机构、一个领导机关,都涉及到子系统之间的功能协调和整合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操作性问题。正如我们现在所开展的凝聚力工程一样,它的目标就在于协调和整合人心,使人的精神力的发挥能够在功能上形成一股“合力”,这与我们所说的对子系统的协调和整合的道理是一样的。当然,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功能,“合力”并不只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也即不仅是“精神合力”,还有生产合力、管理合力、行为合力、信息合力,制度合力等等,所有这些功能合力才反映了复杂系统群的整体功能有序性。
对系统有序性的上述考察表明,系统状态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内部子系统分部功能的整合效应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就说明,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状态应当是决定于系统的功能有序。对于复杂的系统群整体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功能有序应当是系统内部子系统分部功能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秩序。只有这种意义上的功能有序,才是系统(功能)状态的内在根据。因此,对党建这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要使其发挥最佳整体功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创造系统的最佳状态。
三、实现党建系统最佳状态的举措或办法
(一)“取两端,弃中间”的“黑箱方法”:
所谓黑箱方法,就是采用不打开系统的“活体”,仅从系统的整体联系出发,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的研究,从外部去认识和把握系统的功能特性,探索其结构和机理的调控方法。黑箱方法对实现党建的系统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黑箱方法是研究和全面把握结构复杂的施控对象(执行组织)的有效工具。特别是对复杂多变系统的控制,如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大的企业或事业集团系统党组织。采取黑箱方法,反而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结合全局考察。而从系统内部往往只能从某一局部来观察。如通过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财务结算的集中审计或监督,可以在总体上知道该单位经营或经济活动的效率和走向。同样,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考核或考查一个单位党组织领导的效能。其次,黑箱方法是研究动态系统和组织的主要方法。动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活动性,是活生生的有机体。一旦采用解剖的方法打开黑箱,系统的结构就会受到干扰,整体功能就会受到破坏。党建控制的对象系统也是一个“活体”,把任何一个党的系统加以人为的分割,也就破坏了原有的功能和原理。而用黑箱方法,通过输入控制信息和通过输出获得反馈信息进行比较,既可以保持执行组织的动态稳定、有序,又实现了领导控制的目的。
近几年来,有些省市的组织部采用“取两端”的办法贯彻“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在严把党员“进口关”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确保不合格党员“出口”畅通,保证了党的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这种抓住进、出口的关键来进行组织控制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总之,黑箱方法对领导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只取两端,放弃中间”,“两端”是通过输入控制信息和输出反馈信息,这是领导控制的重点,而“中间”即施控对象(运行中的组织)不是领导控制的重点。
(二)“亡羊补牢”的“反馈方法”:
所谓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信息返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用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反馈又分两类:正反馈和负反馈。如果输出信息的作用是抵消输入信息,称为负反馈;若其作用是增强输入信息,则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强化系统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的行为,如某些党组织存在着明显的“组织涣散”的现象,假如我们所采取的某些措施和办法,不是纠正这种情况,相反,却是加剧这种现象,这就是“正反馈”,可见,正反馈是系统偏差不断扩大的过程,“负反馈”有利于反抗系统偏离目标的行为,使系统朝着减少偏差的方向动作,有利于实现预定的决策目标,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便具有反“左”防右的负反馈机制。坚持改革开放是反“左”,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防右。在控制系统中,一般采用负反馈来调节和控制系统作符合目的的运动。
党建系统领导和管理人员都应当通过反馈控制参加双向通讯,而不是从上到下的单向通讯,否则,就难以发现他们的政策是建立在完全误解下属人员掌握的事实基础上的。但是,反馈控制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这一特点一方面决定了它在领导过程中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它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在反馈信息的检测、传输和变换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时滞”,即时间延迟。其次,反馈信息的时滞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使系统产生振荡,或使领导过程出现波动。再次,由于反馈控制(指负反馈)是通过不断纠正偏差实现的,而这种偏差对领导控制工作来说,则是一种损失。因此领导过程中的反馈控制(负馈控制)总是以某种程度上的损失或“学费”为代价的。因此要克服这种局限性,除了提高领导控制系统自身的反馈效率以外,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进行反馈控制的同时,加强前馈控制。
(三)“防患于未然”的“前馈方法”:
党建的领导控制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当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系统引起输出信息改变的同时,干扰信息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施控系统。这就有可能在输出信息未出现偏差之前,施控系统即可发生控制信息纠正即将发生的偏差,而不是产生了偏差之后再通过反馈信息来纠正。干扰信息对施控系统的这种直接作用,且施控系统又能理解这一作用的影响,这情况就叫前馈。前馈控制是根据干扰和受控系统的变化规律,预测干扰和受控系统的变化趋势,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系统偏差。可见,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超前型的负反馈控制。因此,前馈控制就是“防患于未然”的事先控制。如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分化”或“演变”我们党的企图,党要战胜其图谋就一定要对其演变过程的内在机制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对党自身的建设采取预先的控制。
前馈控制是在预测基础上的面向未来的控制方式,并在偏差出现之前就采取控制措施。因此,实施前馈控制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必须对控制系统和各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作出透彻的、仔细的分析,并确定其中基本的、主要的变量,如党建的宏观战略基础中包括三个主要变量:一是党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二是党的阶级基础,即工人阶级队伍;三是党组织基础;即党的基层组织。其次,根据上述分析建立预测分析系统或预测分析模型。对上述三种变量,要有一个系统结构模型来反映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再次,要注意保持该模式的动态特性,也就是说,应当经常检查该模式以了解所确定的输入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是否仍然反映实际情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变量控制关系到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也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四,必须定期地收集输入变量的数据,并把他们输入控制系统;第五,必须定期地估计实际输入的数据与计划输入的数据之间的偏差,评价其对预期的最终结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因此,前馈控制是抵消系统时滞和改善反馈控制不足的方法。但是,实现前馈控制是相当复杂的工作,对未来的预测并不等于未来的实现。仅有前馈控制也是不够的,在现实的党建控制活动中,往往是前馈控制之反馈控制,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形成复合控制系统,从而提高党建控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