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节水型农业?浅谈以色列的相关经验_农业论文

如何发展节水型农业?浅谈以色列的相关经验_农业论文

如何发展节水农业?——由以色列的有关经验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色列论文,经验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以色列国土狭小,土地贫瘠干旱,但由于科学种田,科学利用水资源,农业取得很大成就。1948年至198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2倍,年均增长7%。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建设水利工程,实施节水灌溉,强化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多种水资源等。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又是缺水国家。全国很多地区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比例已由1949年的80%降到1989年的68%,预计2000年将降到60%;华北地区大面积水浇地实际上处于“饥饿灌溉”之中。我国要实现2000年增产粮食1000亿斤,就必须发展节水农业。

本文建议:我国应因地制宜实施提高水利用效率的灌溉农业工程,实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旱地农业工程,实施强化水资源管理的节水软工程,实施以咸水、污水灌溉的开源工程。

干旱的土壤上,农业却以7%的速度增长。以色列有什么招数?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又大部为沙漠覆盖,耕地贫瘠且富沙性。以全国60%以上为干旱地区,50%的国土降雨量少于150毫米,地表淡水严重匮乏。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农业发展却取得巨大成就。1948-198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2倍,年平均增长7%。这与其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一系列做法有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做法有:

建设水利工程

以色列1948年农用土地面积为16.5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3万公顷,占18%;1990年农用土地面积达43.3万公顷,灌溉面积增加到25.5万公顷,占58.9%。自50年代初开始,以色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把北部地区的地表淡水集中纳入太巴列湖,再将其引向干旱的南方。现已修建输水渠总长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合成网,年供水量14亿立方米以上。为了进一步开发南部的内格夫沙漠地区,以色列的引水工程还将继续往南延伸到最南端的干旱土地上。

实施节水灌溉

为了节水,以色列70年代主要采用喷灌方法。80年代以后,又普遍推广滴灌,目前全国微喷灌和滴灌方式各占50%。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沙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的大面积开发,他们利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在认为不适宜居住的内格夫沙漠地区种植树木,开垦农田。昔日的死亡之海已变成拥有50万居民的绿洲,这里的棉花单产竟然超过了土质肥沃的美国加州,花生单产更是美国的5倍。据预计,到2000年末,以色列现有的沙漠地区将有可能成为其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强化水资源管理

以色列对水资源的管理十分严格。这主要是通过制定严格的用水法律实现的。以色列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由农业部统一管理,有严格的用水法律,每年对加利列湖水的使用都有一个最低水位线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随意修水库、打水井。

以色列对水资源实行分配配额制。其方法是用水配额中的85%实行平价,另外15%实行加价,配额以外用水实行高价,比平价高2-10倍,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为推行节水灌溉制度,以色列精确控制灌水时间、位置和用水量,把水用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果。这样下来,以色列的单位面积灌水量逐年下降,1949年为8530立方米/公顷,1989年降至5780立方米/公顷。

与上述方法相配套,以色列还实施用水的规模经营。灌溉本身要求较大的生产组织密切配合。事实上以色列已通过灌溉形成了有较高投入和管理较先进、规模较大的生产组织。该国的肯布茨和莫萨乌两种合作化组织的灌溉面积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82%。

开发其他水资源

利用天然降雨。以色列北部年降雨量400-1200mm的丘陵地带,通过建立水库收集地表径流。南部降雨量200mm的地区,在地表挖横竖成行的小坑以收集雨水,用来种棉花、马铃薯等作物。

污水利用。以色列的城市污水现有1/3经处理后用于灌溉,大约占总灌溉水量的1/5。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微咸水利用。通过滴灌利用微咸水,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采用此法还能控制土壤盐分。

以色列的农业是由本世纪初的谷物农业开始的。由于实施水利灌溉,带动了草场和畜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水果业、花卉业等创汇农业迅速发展。70年代初,以色列就不再强调粮食自给,转而着力减少耗水量多的大田作物,逐步形成了节水创汇型农业结构。1970-1990年谷物面积压缩了2万多公顷,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产值作物,出口创汇,换回粮食,弥补国内的不足,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1991年农产品出口额11.59亿美元,单位用水创汇由1949年的0.04美元/立方米,上升到1989年的0.4美元/立方米,以高产出维持了农业的高投入和高科技。

以色列是地处沙漠边缘的干旱国家,农业能有飞速的发展,国力富足是其强有力的后盾。西方许多国家的那种高投入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普遍效仿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因此,诸如以色列这样在节约用水以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在我国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发展我国节水农业,需采取哪些具体对策?

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目标,靠什么?我们认为,将主要依靠大幅度提高现有耕地,特别是现有灌溉地的单产来实现。目前我国在水的利用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工农业争水矛盾日益升级,农业灌溉用水比例由1949年的80%下降到1989年的68%,2000年这一比例将降至60%,农业用水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二是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潜力大。目前灌溉水利用效率普遍偏低,水分利用系数渠灌区仅0.3-0.4,井灌区为0.6,而以色列的水分利用系数高达0.9。因此,提高我国水资源农业产出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是农业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我们的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灌溉农业工程效率高,应大力实施。

这方面我们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把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0.2-0.3。

据统计,“六五”到“七五”全国灌溉面积减少1.26亿亩,其中由于工程老化、损坏、报废而减少的灌溉面积占60%,因此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势在必行,重点是抓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工程的配套。如陕西省泾惠渠、宝鸡峡和交口抽渭三大灌区经三年多技术改造,年节水5300万立方米,1992年与1988年相比灌溉效率提高了31%,增产粮食14万吨。虽然这种产出的增长需要以投入的增加为前提,但比新开水源工程费用省,效益好。

2、滴灌是发展方向,应在干旱地区推广。

我国46%的耕地分布在干旱缺水的山丘地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在这类地区发展常规灌溉不仅受水资源的限制,而且地形复杂多样,工程难度大。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则可节省田间工程和土地平整的投入,节水增产。以色列等国的试验表明,滴灌比喷灌(两者工程造价很接近)省水40%,比沟灌省水60%,滴灌产量一般可增加50-200%。滴灌技术以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引起世人关注。

3、增加节水农业工程的投资。

增加投入是节水农业大规模发展的物质基础。据预测,华北地区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渠道防渗2000万亩,管道输水3000万亩,喷滴灌面积870万亩,田间节水工程3000万亩),“九五”期间需110亿元投资。因此,实施节水农业工程必需落实资金。

实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旱地农业工程

据统计,我国目前旱地粮田平均水分生产效率为0.2-0.4公斤/毫米亩,主要农作物的降水生产潜力仅开发利用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在我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旱地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其中,以下措施值得注意:

1、培肥地力,建设土壤水库。通过培肥地力,以肥调水,以水促根,以根抗旱。山西农业大学的调查表明,在同等降水条件下,高肥力麦田水分生产率为0.68,单产360公斤/亩,低肥力麦田水分生产率为0.04,单产只有21公斤。这便是个有力的说明。

2、调整作物布局,增种抗旱耐旱作物。据河北省某农研机构的五年定位试验,在年均降雨469毫米的情况下,几种作物的水分生产效率:甘薯(折成谷物)为0.99、夏玉米为0.92、春谷为0.7、棉花为0.55、冬小麦为0.47、夏大豆为0.32。由此可见,夏玉米、甘薯、春谷有较高的水分生产效益。

3、地面覆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水措施。它不仅能防止蒸发、有效利用水资源,而且能提高地温,为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如果切实实施一系列旱地农业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把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1-0.2,是完全可能的。据预计,华北地区如有1亿亩粮田推广旱农技术(降雨量500毫米计),则可增产粮食50-100亿公斤。

实施强化水资源管理的节水软工程

1、推行节水灌溉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把有限的水资源集中用在作物需水敏感期,以扩大灌溉面积,使灌溉总体效益最佳。据初步估算,若灌水能减少一次,我国整个华北地区灌溉农田可少消耗水资源40-50亿立方米,可增加灌溉面积3100-3800万亩,增产粮食50-60亿公斤。

2、制定区域性水价政策。水价是科学调控用水、节约用水的一项关键性经济措施。我国应借鉴以色列的作法,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实行配额以内维持低价,超额高价,按方收费,累进加价的政策。这样,既能促进农业节约用水,又能保护农民发展灌溉、增产粮食的积极性。

3、改进收费政策。我国现行灌区各经营单位大部分实行按用水量收费,从收费中提成,结果是“用水越多——收费越多——提成越多”,无形中促成了多用水。因此,应研究改变现行收费政策,以鼓励节约用水。同时,还要提倡灌区实行多种经营,以弥补经费不足。

实施以咸水、污水灌溉的开源工程

解决水资源危机,除了上述节水方法外,还应考虑开辟新的水源。新水源包括浅层地下咸水和污水。

1、咸水灌溉。河北省南皮县咸水灌溉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小麦亩产量为242公斤,夏玉米为315公斤,大豆为83公斤,分别比不灌增产332%、102%、36%。但应注意对盐分的控制,使浇咸水增加的土壤盐分经降雨或灌溉淋洗能被排出,不发生盐分积累。在我国一些地区有不少咸水资源,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弥补降雨及地面淡水之不足,对促进农业持续增长是一种积极的措施。

2、污水灌溉。我国是世界污水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排放量近1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天然或人工水域,造成普遍甚至有些地方是很严重的污染。但这些污水有的能直接为农灌利用,有的只需经一级处理即可灌溉。污水灌溉不仅能缓解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减轻农业调水工程的沉重负担,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我国污水灌溉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全国较大的污灌区有30多个,污灌面积2000万亩以上。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污水问题将日益突出,污水资源化、污水灌溉也必将进一步发展。

标签:;  ;  ;  ;  ;  ;  

如何发展节水型农业?浅谈以色列的相关经验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