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物流业创新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物流产业创新研究——基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制造业论文,物流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上半年,国务院陆续推出了汽车、钢铁及物流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其中唯一的生产型服务业,物流的入选使其产业重要性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由此引发的政策环境、需求结构、技术水平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变动对物流产业提出了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要求,也将诱发并推动物流产业创新。

一、基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创新的理论基础

产业创新是介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之间的创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物流产业创新。从微观上看,物流产业创新主要针对物流行业而言,各创新主体(主要是物流企业)以物流理念为指导,技术突破为关键,服务功能为核心,组织协同为纽带,政策引导为依托,实现物流业务的革新和产业化运作,完成产业革新性的进步。从宏观层面上看,物流产业创新指的是一个国家物流产业结构的转换,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通过物流技术创新、网络体系创新、物流服务创新和物流政策制度的组合创新,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供的社会资源和平台,并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和系统的自组织性维持系统的运行,实现物流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突破性进步以及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大幅提高。本文研究的“物流产业创新”包含了上述两个层面的含义。

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可以理解为物流业与制造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互为依托、融合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从其基本内涵看,产业关联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是基于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其实质是各产业之间相互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在一般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供各种产出,以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1]。

产业之间的关联特性因各产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物流产业的产业关联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所谓的后向关联关系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即物流产业对那些为物流产业供应生产要素的产业的影响。前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即物流产业对那些使用物流产业的产品作为其生产要素的产业的影响[2]。由于物流产业的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其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它对其他产业作用的广泛性,尤其是制造业。根据刘军的研究,中国物流产业前向关联度和后向关联度较强的前十位产业中,仅有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些服务型产业,其他的大部分为制造业。因此,物流产业创新必然要依托制造业,也将会带动和影响制造业,其创新结果将会在两业之间转移和反馈,从整体上提高产业层次,并促进两业的协同发展。

(二)创新扩散理论

伴随着产业关联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创新理论开始了对产业间技术创新扩散问题的研究。技术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不仅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还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的思想,他把技术创新的大面积或大规模的“模仿”视为技术创新扩散[5]。早期的创新扩散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或产业内部。企业内部的创新扩散实质就是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不止一次地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反复应用,最终达到不断扩大这种成果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目的。产业内创新扩散则是指由于创新者的创新成果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结果给同行业的企业以新的启示,他们通过模仿创新等形式,对创新成果进行采用[3]。

然而创新成果往往是具有多种学科、多种技术的复合体,因此,创新扩散的采用,可以是不同产业的使用和相同资源或相同技术的企业或消费者,伴随创新扩散的完成,产业间的创新扩散效应也同时发生。物流创新涉及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及服务创新,这些创新在不断推动物流产业的同时,也将改进制造业的技术、运营流程以及服务水平等,使得物流领域的创新效应溢出到制造业领域[4]。

二、基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创新驱动要素

目前,国内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变过程中,其运营行为和合作模式的转变必然对物流产业提出新的要求,由此引发的政策环境、需求结构、技术水平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变动也将诱发并推动物流产业的创新。

(一)需求拉动

这里所指需求主要是制造企业生产发展的物流需求。现代制造业的特点之一在于专业化分工和跨地域协作,这种分工与协作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由原来的“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化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不仅如此,客户在希望得到“一站式”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对服务提出了快捷性、经济性、稳定性以及共享物流信息和提供物流实时状态的要求。显然,传统的、分散进行的物流活动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不断提高的物流需求成为物流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技术进步推动

现代制造业的特点之二在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渗透与应用。随着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使得信息流与物流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信息技术将原来孤立的各个物流环节整合在一起,为信息处理、传输和共享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和工具,并推动着物流系统向实时化和精益化方向创新。信息技术在不断提高物流反应速度的同时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物流产业的生产率和竞争能力,成为物流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企业竞争压力转化

现代制造业的全球化背景使得市场竞争不仅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企业所属供应链的整体竞争,现代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转化为物流产业创新的动力。一方面,制造业为获得竞争优势,需要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与执行能力,降低作业成本,这些需要会进一步要求物流企业在准时制以及精益化运作方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的需求也加剧了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为了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物流企业需要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变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增加创新服务的种类。物流企业普遍性的创新投入会促进物流产业技术进步或者加速新技术在产业内的扩散,进而推动产业创新。企业竞争是物流产业创新的直接动力。

(四)政府政策的促进

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需要政策的指导和扶持。物流产业创新单纯依靠市场需求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并不能自动提供一些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也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来促进产业创新。不仅如此,物流涉及面广,基础性作用大,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政府介入可以显著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物流快速发展。政府通常根据国家政治目的和经济发展计划的需要,通过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法律体系以及行为体系等来影响物流创新。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政府的政策规制是物流产业创新的必要动力。

三、基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创新的概念模型

根据前文对物流产业创新的界定,现阶段,可以从网络体系、技术与标准、服务、政策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物流产业创新体系(见图1)。

图1 基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创新的概念模型

(一)网络体系创新

从系统论观点看,现代物流是物流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等要素的统一体,这一体系既包含设施网络,也包含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及组织关系网络。基于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创新需要三者的结合创新。

现代制造业专业化分工和跨地域协作的特点使得企业之间的业务关联度增强,对物流设施的网络化要求也增多。设施创新要致力于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统一规划和建设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造业基地附近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配送中心。

在信息网络化创新方面,要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和区域以及全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以此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5]。

物流组织网络创新应以物流需求能力与可供应物流能力之间的平衡、空间与地域的优化为基础,超越现有组织界限,利用物流的自身条件建立并发展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动态物流联盟。敏捷性、柔性化和精益化的物流理念将促进未来物流组织的全面创新。

(二)技术与标准创新

信息技术创新有助于实现物流数字化和一体化,推动物流高端化;支持物流业务流程重组,保障物流快速反应,也使物流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经验管理、手工管理向现代的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方式转变。现阶段,物流技术创新可以从货物跟踪定位、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方面突破。

物流标准创新要从实际需要和细节着手,可以坚持“改造+开发”双管齐下。一方面,可以对现有不适宜的标准进行改造,建设利用、协调好老标准,推进一体化运作;另一方面,还要有前瞻性地开发新标准。具体要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重大基础标准研究。加强物流标准工作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制订物流标准中的主体作用。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鼓励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

(三)服务创新

物流服务创新要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以及服务品牌方面进行。物流服务供应商应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物流市场进行细分,据此制定自己的服务原则并创新服务内容,除传统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与建议等。

物流产业创新还能帮助企业把其潜在物流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并从潜在物流需求中创新物流供给。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要努力构建成本透明、流程透明、责任透明和利益透明的物流协作环境,对制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活动、后勤支持活动等进行分析,优化服务流程。

物流产业创新还要注重品牌意识。整个行业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形象,不利于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物流企业要有科学的品牌战略观,做好品牌创建、营销和创新,不断增大品牌价值。与此同时,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服务质量,为服务品牌提供长期质量保证并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创新

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通过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将有助于物流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与制造业实现联动发展。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配套产业政策,创造较为完善的政策平台,建立与完善物流产业的信用机制和诚信体系,促进产业内信任网络的形成[6]。政府应通过鼓励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服务中介进入物流产业集群,完善物流产业创新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还应鼓励在物流产业内建立物流协会,促进企业间建立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网络,强化地方化知识积累与地方化学习;鼓励企业间建立长期的联盟合作关系,为协同创新创造条件。

四、结语

随着物流产业入选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物流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物流产业创新问题也将成为讨论的热点。笔者初步设计了基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创新的概念模型。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从全局角度出发,设计和规划清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方案。另外,今后的研究中将加强对物流产业创新发展的定量分析。

标签:;  ;  ;  ;  

制造业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物流业创新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