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量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和统计资料中采集相关数据,运用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的方法,定量评价结果具有量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审计评价的主要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既不能反映影响指标数据的潜在因素,也不能说明非数据能表达的客观效果、主观努力,需要有定性评价做补充。定量计分评价有多种,常采用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是在一定范围内把审计评价的各项标准和内容分设档次,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此评价计分的一种方法。定量评价的要素有三个,即: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限于篇幅,简要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1.选取对比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预算(计划)标准、历史标准、行业(专业)标准、经验标准等。实际指标与预算(计划)标准比较,反映指标的完成情况;同一指标的历史比较,可以看其发展情况;实际指标与同行业(同地区)标准比较,反映在同行业(同地区)中所处的水平;实际指标与经验标准比较,反映与一般认同标准的差异。采用哪种标准,主要根据评价目的、评价环境和信息采集等条件来决定,评价目的是主要依据。由于评价标准的选用直接影响评价结论,因此,应与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沟通商议,慎重选用评价标准。

2.设定标准档次。选取评价标准后,将标准划分若干档次,便于判断实际指标并计分。通常设立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五个档次。优秀值表示最高水平,良好值表示较高水平,平均值表示平均水平,较低值表示较低水平,较差值表示最低水平。档次的设定应参考国家、本地区、本行业的数据测算制定,兼顾指标的先进性和可比性。举例说明某单位评价指标标准档次设定。

表1 某单位评价指标标准档次设定

表2 某单位定性评价标准设定

注:根据财政部《企业绩效工作指南》,北京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

3.确立各档次分值,用来计算实际指标对应于标准档次的得分。如:优秀值及以上为100分,良好值为80分,平均值为60分,较低值为40分,较差值及以下为20分。

4.计算实际指标得分,单项指标实际达到哪一档次,就得到这一档次的基本分。超过该档次标准部分,利用功效函数进行调整,计算调整分,以使得分更精确。

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举例:某单位评价指标标准档次设定如上表,经核实实际事业收入增长率为5.7%,基础得分为:良好值80分。调整分为:(5.7%-5%)/(6%-5%)×(100-80)=14分,事业收入增长率得分94分。

二、定性评价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有些是无法量化的,需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比如基础管理水平、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群众满意度、个人廉洁自律等,对这些内容评价很重要,它能弥补定量计分评价的局限性,从多层面反映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分析影响量化指标的潜在因素。定性评价是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运用其学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进行评判,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定性评价的局限性在于,不像定量评价那样依靠数据,而较多依靠评价人员的个人判断,容易受评价人员的知识、经验、判断能力的影响。为了使定性评价相对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应力求做到:一是应该综合反映多位评价人员的意见,不能仅根据个别人的意见定性。二是采用科学方法,目前较为通行的方法是将定性评价的内容设置技术规范,制定参考标准,将实际情况与标准对照,采用模糊与隶属度赋值法进行计分,在此基础上作出审计评价。具体做法是:

1.确定参考标准。根据每项定性评价的内容,参考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经济管理要求、同行业、同地区的状况等,确定参考标准,将每一标准划分为不同档次,并规定每一档次的具体要求和基本边界,作为对实际定性评价的参考。确定参考标准有助于评价人员对非量化评价内容的判断,增加可操作性。举例某单位定性评价标准设定。

2.确定各等级标准分值。便于转换和计算多位评价人员实际给定等级的分数,如A、B、C、D、E级对应的分值为100、80、60、40、20。

3.定性评价计分。评价人员根据实际调查和了解的情况,参考上述各等级的具体要求和基本边界,给出实际等级和得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每项评价内容平均得分:

每项评价内容平均得分=∑每一位评价人员选定的等级分数/评议人员总数

举例:某单位的基础管理水平标准设定如上表,四位评价人员综合计分分别为69、60、55、58分,该单位基础管理水平平均得分(69+60+55+58)/4=60.5分,综合计分评定为C级:基础管理水平一般。

同时,定性评价还应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或对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调查了解结果全面反映。

由于定量计分评价和定性计分评价都有局限性,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全面反映各方面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获得综合评价结论。有些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罗列数据,没有定性分析,报告反映的资料和数据无法衡量干部的好坏。因此,不能把审计评价写成财务报表,数据不能照抄照搬,要有分析和判断,才能评价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的程度。

三、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

(一)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要点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价可考虑对单项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单项审计结果评价是对每一项审计内容的实际状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评价表述,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文字表述,可设定语义级差,即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将其划分为若干段,用设定形容词表示,如好——坏之间用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即设定形容词+主词的模式。要注意设定形容词要符合习惯,兼顾横向和纵向,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内容进行对比。综合评价是对各项审计内容得出综合评价结论,以全面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综合评价的难点在于,有多项评价的内容,每一项评价内容处于不同的水平,对多维变量的不同组合归纳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如经济指标完成达到良好值,但重大经济决策实施效果一般,违纪违规问题较严重,如何综合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如何使不同单位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可比性?在此,介绍一种可以通过设立权数进行综合评价计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增加综合评价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比性。具体做法法是:

1.设定经济责任履行综合评价等级分值。

2.确定总权数和各项评价内容的权重。权数是在一个特定的集合体中,每一项评价内容占有的权重,按照国内外的习惯做法,总权数通常设立为100,其中每一项评价内容的权重,可根据评价目的、该项评价内容的重要程度分配赋值。

3.履行经济责任综合计分。

履行经济责任实际得分=Σ某项评价内容的实际得分×某项评价内容的权数/100

经计算,该局长履行经济责任综合得分为81.25分,对照履行综合评价等级分值表,位于90-70之间,经济责任履行综合评价为: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经过计算和比较得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综合结论,并辅以对各项内容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原因深入分析,区分是直接责任还是主管责任,是前任责任还是现任责任,力求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尽可能客观准确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实际状况。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围绕经济责任,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予评价,如领导班子团结问题,用人问题不宜评价。尤其注意的是,不能抄袭或不恰当地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不属于审计范围内的评价意见,更不能超出审计职权范围评价。

2.依据重要性原则评价,如果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部内容事无巨细地进行评价,会造成报告过于繁杂,重点不突出,影响审计报告的效用。应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评价,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不作评价。

3.评价意见要全面,既要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业绩,也要反映存在的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评价意见不能冲突,尤其是正面的评价不能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互矛盾。

4.评价意见要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进行,一是没有查清的问题不予评价,二是审计证据不充分或无效的不予评价,否则将构成审计风险。

标签:;  ;  ;  ;  ;  ;  ;  ;  

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