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露[1]2014年在《活性粉末混凝土芯样的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用钻芯法来研究芯样的力学性能和其尺寸效应。钻芯法相对于以前研究尺寸效应的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按照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芯样尺寸:可以有效地避免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可以有效地去除边界层的影响。本文的选取了素RPC和纤维含量为2.4%的RPC试块分别钻取3cm、5cm和7cm的芯样,分析了其尺寸效应对芯样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素RPC直径3cm、5cm和7cm芯样强度分别为121.7Mpa、136.9Mpa和132.6Mpa,直径7cm芯样相对于5cm芯样强度换算系数为0.968到0.974之间;掺2.4%钢纤维相应各个尺寸的强度分别为134.6Mpa、131.1Mpa和128.85Mpa,直径7cm芯样相对于5cm和3cm芯样强度换算系数分别为0.982和0.957;两种芯样的尺寸系数都不明显;(2)不同尺寸芯样的弹性模量相差很小,尺寸效应对RPC芯样弹性模量影响在7%以内;(3)素RPC芯样的泊松比取值范围0.12~0.15,掺2.4%钢纤维的RPC芯样泊松比取值范围为0.1-0.15:(4)素RPC芯样是有竖向裂缝的脆性破坏,掺加了钢纤维芯样破坏则是有一条或多条斜裂缝的塑性破坏;尺寸变化对RPC芯样破坏模式没有影响。
黄陶[2]2004年在《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混凝土结构选用的钢筋间距愈来愈密、直径愈来愈粗,要做到钻取直径为100 mm混凝土芯样难度也越来越大,工程界对以中小直径芯样(直径≤100mm)替代大直径芯样(直径为100mm)的要求日趋强烈;此外,现行的《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程检测中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数百个混凝土芯样和长方体试块的强度无损检测试验,并主要就中、小直径芯样试件替代大直径芯样试件在工程检测中的可行性,实验室中钻芯法试验结果与回弹法试验结果的比较,同批次相同施工条件下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合理芯样数目的确定以及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当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满足现行的《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的要求时,小直径芯样(此处芯样直径为73mm)替代大直径芯样(直径为100mm)是可行的,并得到了二者之间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系数。此外,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直径为73mm和直径50mm芯样的芯样试件混凝土换算系数,即高度影响系数。对试验中所得的和钻芯法和回弹法的数据分析,发现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作为日后工程检测的一个参考依据。通过统计抽样理论和误差理论,得出了统计法评定混凝土的合理芯样数量,拓宽了钻芯法的应用范围,为统计评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刘红义, 张劲泉, 程寿山, 和海芳[3]2012年在《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鉴于桥梁垮塌事故现场混凝土材料破碎的特点,混凝土取芯鉴别面临着尺寸效应的问题,通过对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针对非标准芯样抗压强度的换算系数,并根据破碎特点设计了针对性试验,混凝土非标准芯样抗压强度试验主要考虑准100、准67、准49、准32等4种直径范围和1.5、1.2、1.0、0.8、0.5等5种高径比范围,数据回归分析得到尺寸效应统计公式,并与相关规范做了比较,试验结果对事故鉴别和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苗旭连[4]2018年在《钻芯后不同修补方式对混凝土轴压短柱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钻芯法作为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或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因其具有科学、直观、实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由于钻芯法具有造成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明显破损的缺点,因此规范规定了钻芯取样检测后应及时修补钻芯所遗留下的孔洞,但对于修补方法并无明确规定。实际工程中,由于检测成本、时间、技术能力所限,相关单位并不能完全按规范及时进行修补,或通常只是草草补平孔洞,所用的填补材料、养护等均做不到位,效果可能等同于不填补,以至于会对结构构件承载性能甚至抗震性能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着重研究了钻芯后芯洞是否修补以及不同的修补方式对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承载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取了试件在承载状态下进行取芯及修补操作的尝试,模拟构件在使用状态下取芯的实际工况,以保证试验条件更接近实际,试验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工程实况。试验研究的3种修补方式分别为:(1)不填补(模拟工程中填补失效的情况)(2)预制芯加结构胶填补(3)细石微膨胀快硬混凝土填补。其中微膨胀混凝土填补是目前工程中常见的芯洞修补方式,预制芯加结构胶填补还未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到预制芯填补方式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试验着重了分析其对取芯构件性能的修复性,以便全面考察此种方法与微膨胀混凝土填补相比在各方面的优越性。主要内容如下:1、制作试件模板、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捣及养护,轴压静载试验前在WAW-1000k N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钢筋以及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试验,得知:钢筋强屈比大于1.25,钢材有足够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28.15MPa,弹性模量24′/1009.2 mm N。2、试验共制作了8个混凝土短柱,两个一组分为4组,对每个试件独立进行轴向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其中Z1、Z2不取芯直接加载至破坏;Z3、Z4加载至1500k N后取芯但不填补,继续加载直至破坏;Z5、Z6加载至1000k N时持荷取芯,取芯后立刻用预制芯加胶填补,持荷3天后继续加载至破坏;Z7、Z8加载至1000k N时持荷取芯,取芯后立刻用细石微膨胀快硬混凝土填补,持荷3天后继续加载至破坏。试验在太原理工大学结构实验室500T-YAW-500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机上进行,记录了试件破坏荷载、破坏形态、荷载-应变、取芯前后以及持荷72小时之后钢筋及混凝土应变的变化情况。3、结合试验现象整理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如下:(1)钻芯取样会改变钢筋混凝土短柱试件的破坏形式,使得试件由轴压破坏形式转变为偏压破坏形式,受力模式也由轴压转变为小偏压,芯洞修补后这些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修复。(2)钻芯取样导致钢筋混凝土短柱试件极限承载力下降,极限轴向位移增加且增幅较大,位移延性降低。修补芯洞对承载力的恢复效果较好,但对轴向位移影响不大,说明钻芯会降低混凝土柱延性,不利于结构抗震。(3)填补芯洞有利于修复钻芯造成的柱承载性能、受力性能的改变,虽不能完全恢复,但可降低芯洞造成的损伤程度。其中预制芯填补方式对极限承载力、极限位移、以及受力模式等各项承载性能的修复效果均比微膨胀混凝土填补更为明显。
张海飞[5]2014年在《小芯样法微损检测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众多检测方法中,钻芯法是一种公认的精确方法,并被广泛运用到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质量鉴定与加固之中。然而,随着当前建筑结构向大跨度、超高层方向的发展,混凝土构件的配筋越来越密集、钢筋选用直径越来越粗,要在这些构件上钻取100mm或150mm的芯样难度也越来越大。并且混凝土芯样的钻取也会给构件带来较大的局部破损,这种损伤对小型、薄壁构件、梁柱节点等尤为明显。故工程界对以小直径芯样来代替大直径芯样进行检测的要求日趋强烈。小芯样法因其取芯直径小,芯样采集点的布置更为灵活,对所检测结构或构件造成的损伤极小,这种方法很好地弥补了钻芯法在工程检测应用范围上的不足,在实际工程中有着良好的运用前景。但迄今为止,小直径芯样尤其是直径为34.5mm的芯样,其抗压强度与标准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之间还未形成统一的换算关系。这是由于小直径芯样检测混凝土强度涉及面广,受影响因素众多,如芯样端面平整度、垂直度、芯样高度与直径的误差等,故芯样抗压强度的离散性较大。另外在芯样试件的钻取、加工过程中,机械损伤对试验精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芯样试件的制作过程中,本文采取了比标准芯样试件更为严格的采集与加工制度,以降低这些因素对试验精度的影响。实际工程中需对试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小上述因素对芯样的不利影响,增加检测数据的稳定性。本文基于“集零为整”的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试验方法,即把叁个直径为34.5mm的小芯样用石材粘贴胶粘结在一起进行抗压试验,这相当于增加了芯样的当量直径,解决了芯样最大骨料粒径与其芯样直径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试验加载时又在芯样的端面增加了橡胶衬垫,使试件内部受力更加均匀,减小了“套箍效应”对混凝土端面的影响。另外粘结后的试件抗压强度受到薄弱试件强度的控制,一旦其中一个试件因破坏而退出工作,其他两个试件也很快达到极限抗压强度而破坏,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了小芯样抗压强度的离散性。本文制作了大量的芯样试件,详细介绍了整个试验过程,并对不同的试验方法下所测得的芯样抗压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改进后的试验方法对降低检测数据离散性的效果显着。并确定小直径芯样与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检验程序和强度推定准则。
陈海彬, 卢建勇, 李凯[6]2014年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不同直径不同高径比芯样推定混凝土强度问题,选取了本地区常用的原材料,制作了C20~C55八个强度等级2 500 mm×200 mm×1 650 mm的试件,钻取直径为50、70、100 mm,得到了1 368个高径比为0.5、0.7、1.0的芯样。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直径不同高径比芯样的回归方程,给出了不同直径不同高径比芯样的折算系数,同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得到了直径、高径比对芯样尺寸效应的影响程度,为小芯样测强在本地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李翀[7]2013年在《超小直径芯样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钻芯法作为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直接方法被广泛应用。随着实际工作对检测要求的提高,现有钻芯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本文针对比目前允许使用的直径70mm芯样更小的直径为50mm的超小芯样展开研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对直径为50mm的超小芯样应用上的主要障碍是小芯样的尺寸效应及离散性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并制作了522个芯样进行不同直径芯样间的强度比对。可以看出芯样不同于浇筑成型的立方体试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不随直径的减小而增大,尺寸效应没有浇筑成型的试块明显。芯样直径与粗骨料最大粒径之比及粗骨料被切割的位置对抗压强度有较大影响,混凝土芯样与粗骨料最大粒径之比宜大于等于2。高径比不同体现出来的尺寸效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更显着,故不建议采用短芯样来评定薄构件。钻芯法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源于系统、随机和检测操作叁个方面。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系统偏差较小;检测操作过程中的偏差会对芯样强度值降低,对小芯样的影响将更为显着应严格控制,对于50mm直径超小芯样不宜含有钢筋。泵送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可得到控制,混凝土匀质性较好,可减小样本的离散性,符合超小芯样的研究条件。泵送和喷射混凝土50mm小芯样抗压强度值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运用统计学中的知识进行分析统计。通过统计学中显着性假设检验,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用50mm小芯样测得的平均值与用标准试件测得的平均值没有显着差异,而喷射混凝土则存在显着差异,但同时喷射混凝土50mm小芯样与100mm直径芯样测得的抗压强度存在显着相关性。可认为泵送混凝土50mm小芯样与标准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基本相当,喷射混凝土可采取0.9的换算系数。因50mm小芯样受各种因素干扰更明显,离散性偏大,在小样本的情况下,不建议采用50mm的芯样按最小值法进行单个评定。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体取样的客观条件,50mm直径超小芯样批量检测的取样数量可定为:当设计等级不大于C50时,批量检测数量不少于25个;当设计等级大于C50时,批量检测数量不少于20个。
赵楠[8]2008年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可靠性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某在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将处于施工期内的建筑结构定义为结构荷载和构件抗力均随时间变化的时变结构体系,开展了施工期结构荷载和构件抗力的现场实测调查,进行了结构施工期可靠性的全过程分析研究。结合工程现场实测调查,分析了新浇筑混凝土自重的时变规律,将施工过程划分为四个施工阶段,统计了各施工阶段的施工期荷载,结合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提出了施工期活荷载的分布概率模型,给出了划分施工阶段的施工期活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建议。调查统计了混凝土试块的强度,采用钻芯法取样,实测了不同龄期混凝土芯样强度,分析了不同养护条件试块强度的差异和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芯样强度与试块强度的差异,给出了混凝土早龄期强度时变曲线;实测了钢筋屈服强度和结构构件几何参数,给出了其概率分布。基于混凝土早龄期强度和粘结作用的时变特性,引入受拉钢筋强度利用系数,用以反映在早龄期受弯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受拉钢筋可能不屈服或发生粘结滑移的实质,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早期抗力计算模型。在对施工期结构荷载和构件抗力时变特性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大型有限元程序SAP2000,计算了结构构件时变荷载效应;采用一次二阶矩方法,计算了施工期结构构件可靠指标,并研究了施工参数对施工期构件可靠指标的影响。
冷发光, 丁威, 张仁瑜, 郭向勇, 李章建[9]2008年在《尺寸效应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选择标准试件与钻芯取样试件,研究尺寸效应对C40和C60复合掺合料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效应对混凝土耐久性有一定影响,钻芯试件耐久性能明显低于标准试件,但两者性能的发展变化规律相似。
徐骋, 唐坤, 周浪[10]2014年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混凝土劈裂抗拉检测采用φ100×200 mm、φ100×100 mm、φ75×150 mm、φ75×75 mm四种芯样,试验证明:混凝土芯样劈裂抗拉强度与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劈裂抗拉强度密切相关,采用不同直径芯样应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建议优先采用φ100的芯样试件,其尺寸效应系数为0.95。
参考文献:
[1]. 活性粉末混凝土芯样的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D]. 林露.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2]. 混凝土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D]. 黄陶. 重庆大学. 2004
[3]. 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研究[J]. 刘红义, 张劲泉, 程寿山, 和海芳. 混凝土. 2012
[4]. 钻芯后不同修补方式对混凝土轴压短柱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 苗旭连. 太原理工大学. 2018
[5]. 小芯样法微损检测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 张海飞. 河南大学. 2014
[6].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芯样尺寸效应的研究[J]. 陈海彬, 卢建勇, 李凯. 混凝土. 2014
[7]. 超小直径芯样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实验研究[D]. 李翀. 清华大学. 2013
[8].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可靠性分析[D]. 赵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9]. 尺寸效应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J]. 冷发光, 丁威, 张仁瑜, 郭向勇, 李章建. 中国建材科技. 2008
[10].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J]. 徐骋, 唐坤, 周浪. 工程质量.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