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1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内蒙古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本工程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而后还要落实农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农牧区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也为自治区成立70 周年之际向全区各族人民献出一份实实在在的厚礼。
关键词:农牧区改造;民生工程;可持续发展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战略意义
“十个全覆盖”是一个涉及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面对现实、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也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农村牧区的延伸、破题。工程含盖了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十项社会保障工程。这十项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着重承诺,这些实实惠惠的富民、安民、乐民的举措,解决的不仅是广大农牧民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所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打开了一个通往现代文明的窗口,为农村牧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城乡差别,主要表现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均衡两个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坚持把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到农村牧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自治区提出的“十个全覆盖”对农村牧区来说尤为迫切和需要,是广大农民当前所需、所盼的,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雪中送炭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惠农惠牧工程,对推动村镇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各级都要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高度重视,制定规划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组织实施,因地制宜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确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前全面实现“十个全覆盖”的目标。
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效及影响
“十个全覆盖”工程秉承坚持规划引领,规划明确不同类型农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思路措施,探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推进模式。农区实现了以危旧房改造和街巷硬化工程为核心,条块结合,点面铺开,配套跟进,缺什么补什么,建一个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对于居住分散、难以集聚的西部牧区,采取在条件相对好的地方集中建设教育、医疗、文化、超市等设施,为牧民提供流动便民服务的形式,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向牧区覆盖与延伸。考虑到农牧民对生产生活基本功能的要求,加强对供电、供水、供暖、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设计,做到一步规划到位,村庄布局规划突出特色,体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逐步进入尾声,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到处洋溢着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激情与活力。嘎查村落一改过去残墙破房、脏乱泥泞的景象,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户户通上了电,平坦的道路,休闲的广场,喝上了干净水,购物更加方便、就医也有了保障,一座座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嘎查变成了美丽、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塞外新农村新牧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十个全覆盖”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十个全覆盖”工程着眼于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仅仅要解决农牧民群众行路难、看病难、喝水难等问题,也将为农村牧区打开一个通往现代文明的窗口,还将为农村牧区未来发展积蓄坚实的后劲。这就是说,“十个全覆盖”的规划布局、项目实施的深度和内涵,一定要考虑每个嘎查村落的未来发展,要把产业主导的理念树立起来,避免为“覆盖”而走形式主义。一个村庄建好了、美观了,一定要让它有产业支撑,才能够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兴旺起来。这样我们就要做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要与现代农牧业发展、扶贫攻坚、乡风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乡村公路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同步实施,同步实现产业发展、贫困人口脱贫、农牧民增收、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村容村貌改善、乡风文明提升、基层组织与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牧区整体面貌才能得以实现显著改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保障措施上,“十个全覆盖”每项工程、每个建设点都有专人抓管,领导小组定期调度、督查工作进展,还要凝聚农村牧区干部群众发展共识,保障和推动农村牧区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的重大意义、实施内容和工作原则,及时跟踪报道工程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乡村治理路子。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2年为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打造首府市民郊游、假日休闲目的地,政府制定了水磨村新农村建设项目。依托其紧扼小井沟沟口,山青水秀、交通条件便利,村庄周边还有国家级大青山登山健身步道、苁蓉山庄等知名旅游景点,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采取统一规划、拆旧建新、原址建设的方案对该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建设。建成后的新村道路平坦整洁、房子设计新颖,青瓦白墙的小二楼映衬在青山绿水之间,村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得以提升,这是政府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水磨村依托其区位、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以田园休闲度假、乡村文化体验、农业观光采摘、自驾车露营为主的特色旅游。村民们在自家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内开办农家餐饮旅游接待服务,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具有农家特色的美食,还可以在温棚里采摘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带回家,水磨村正在成为呼和浩特市近郊生态、健身、民俗旅游的集结地。这个例子是政府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最终实现了农民增收。这一战略的实施,为农村旅游大力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也是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指导方针。
内蒙古畜牧业比重占农牧业的半壁江山,畜牧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从落后的拼资源、拼消耗、追求数量和产量增长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产品竞争力,注重可持续发展而转变。要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的规模化养殖合作模式,可联合企业共同发展畜牧业创新的经营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以销售绿色肉类为主的门店或餐饮连锁肉食的供应,从源头确保食品的安全与新鲜,形成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养殖场成为食品加工厂的原料车间,提供的原料不但质量好,而且供应量稳定。加快畜牧业科技与创新的前提条件,首先应强化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牧区水利建设,实施科教兴牧,加强以提供畜牧产品竞争力为目标的科技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型牧业高科技产业,运用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平台,取代传统的农畜产品营销模式,推动绿色农畜产品新型输出工程,并健全畜牧产品现代市场物流体系,保障畜牧产品的输出。
四、结语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也是乡村文明工程、基层组织强基固本工程,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温暖民心。这一惠民工程自实施以来,领导高度重视、干部积极响应、群众拍手称赞,措施得力、组织到位、积极推进,使此项工作得到了深入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这一民生工程的收尾之年,我们还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坚持梯次推进,各地区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部署任务,形成全面推进的综合效应,以实现全面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让农村牧区成为广大农牧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确保在自治区成立70 周年之际向全区各族人民献出一份实实在在的厚礼。
论文作者:云宝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牧区论文; 农村论文; 工程论文; 农牧民论文; 自治区论文; 农牧区论文; 畜牧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