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 崔文清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小学 266700
摘 要: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基础,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系列数学活动理解算理抽象算法,体验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
关键词:算理 算法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修订稿新加入的核心概念,运算能力在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界定是: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基础,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又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法,还要让学生体验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
下面我就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风筝厂见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谈谈我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
一、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信息窗2,
教材呈现的是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的算理,小棒是一捆一捆的,一捆就是一个十,学生习惯上先分6捆,也就是先把6个十来分,再分3根,正好与竖式先从十位除起相对应。新教材呈现的分小棒的过程是横着摆,而我在借助课件演示的时候,采用竖着分,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借助分小棒来理解竖式的计算过程。
二、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
1.重视摆学具说分法的过程
用学具将6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学生很容易分出来,但分的过程对我们理解竖式的算理至关重要,因此我在分之前,先提醒学生:“先商议一下,先分什么,再分什么,然后动手分一分。”因为是6捆加上3根,学生习惯上会先分6捆,再分3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先分3根后分6捆,第二种分法虽然正确,但对于我们这节课来说,容易对学生用竖式表示分小棒的过程产生障碍,所以我重点让学生展示第一种分法,并且让学生多次叙述是怎样分的,即:把6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先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根,再把剩下的三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根,20+1=21根。对学生的第二种分法一带而过,不予详评。
2.借助课件演示,巧妙地将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当学生用学具分完以后,我让学生计算63÷3=,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口算出60÷3=20,3÷3=1 ,20+1=21,我实时引导学生:“你能用竖式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吗?”让学生自己试做,学生做出了两种方法。
我追问:“哪种方法更能体现出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呢?”从而将学生的竖式引导到正确的书写上来,虽然学生能够写出竖式的格式,但对于算理还是似是而非,在思维上比较模糊,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真正做到算理与算法的融合,我在课件上下了功夫。
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一边演示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出示竖式的过程:把63平均分成3份,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在商的十位写2,表示2个十,就是20,3乘20等于60,写在63的下面,十位的6减去6就等于0,这个0不写。再把剩下的3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根,在商的个位写1,1乘3等于3,3减去3等于0,这个0 一定要写,表示正好分完。将分小棒的过程隐藏,正好是竖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将竖式计算与分小棒的过程借助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理解算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一边板书一边总结算法,这样设计就把学具操作、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提炼贯穿了下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因为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所以在完成竖式以后,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以达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
三、从数学语言的变化引导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从摆小棒开始的,怎样引导学生从最初摆小棒的实物表象一步步抽象出算法,除了借助课件的演示以外,我从数学语言的变化上做足文章。
1.摆小棒时是分实物,教师引导学生的语言是:“把6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先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根,再把剩下的三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根,20+1=21根。”
2.借助课件演示时是梳理算理,教师的引导语言是:“把63平均分成3份,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在商的十位写2,表示2个十,就是20,3乘20等于60,写在63的下面,十位的6减去6就等于0,这个0不写。再把剩下的3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根,在商的个位写1,1乘3等于3,3减去3等于0,这个0 一定要写,表示正好分完。”
3.板书竖式时是说算法。“63÷3,从高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6除以3,商是2,写在十位上,2乘3等于6,写在6的下面,6减6等于0,再用个位的3除以3,等于1,1乘3等于3,3减3等于0。”
从“6捆”到“6个十”再到“十位上的6”虽然表达的都是60,但却是从表象到抽象,从实物到算理的抽象过程。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信息,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借助动手操作和多媒体演示,通过数形结合等教学策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论文作者:崔文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算法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论文; 平均论文; 抽象论文; 课件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