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亚洲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初,泰国爆发金融危机。 因为该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的经济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以至经济政策又都非常相似,故一得俱得,一失皆失。加之,国际金融投机势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泰国金融危机迅速扩及东南亚众多国家和地区,随之影响东亚,猛烈冲击韩国、日本,最终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危机。(注:目前国内外分析家和学者有不同的提法,诸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动荡”、“亚洲金融风波”、“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亚洲经济危机”等。)这场危机已持续一年多时间,目前危机非但远未结束,而且还在向深层发展。有些国家由金融危机酿成经济危机,又发展为政治危机,诱发大规模的动乱。社会的激烈动荡,反过来又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循环反复,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这一地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下多年潜伏危机的总爆发,其后果自然是很严重的。这场危机造成的影响,就世界范围来说,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但应该看到,由于发展中国家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亚洲金融危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远甚于发达国家。 世界银行于今年5月发表的1998年《全球经济前景》和《全球发展资金》年度报告中认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遭受严重冲击,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后果造成的。首先,危机使得世界贸易量和贸易配置发生变化。这是发生金融危机以及其他一些受波及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货币贬值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世界市场对进口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促使金融危机国家的出口增加。这使同日本、韩国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受到双重打击。第二,危机使得世界贸易条件恶化。亚洲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也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发展中国家主要用于出口的初级产品,如农、矿产品的价格持续下跌,大大有利于这些商品的输入国,而不利于输出国。第三,危机使得原先准备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和一些私人资本迅速转向相对稳定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发达国家市场的国际利率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和借贷成本却被大幅度提高,这使它们不得不压低经济发展的速度,采取从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注:参见《经济参考报》,1998年5月26日。)

最近,联合国拉丁美洲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召开第27届大会,会上专家们讨论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影响。该委员会执行秘书奥凯波认为,危机将对拉美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产生显著影响,估计将使1998年的拉美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降低两个百分点,即从1997 年的5%降到3%。学者们普遍认为, 亚洲金融危机对拉美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注:新华社墨西哥城1998年5月23日讯。) 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是否也产生影响呢?应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对非洲产生的影响也显现出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今年7月6日召开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年会上发言指出,亚洲金融危机殃及的面很广,远在非洲的国家同样受到影响。非洲开发银行发表的1998年非洲发展报告也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带来负面作用。(注:参见法国《热带与地中海市场》,1998年6月5日。)但是,一段时期以来,笔者尚未见到国内外发表有关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产生影响的较全面的报告或专论。这里只是依据尽量搜集到的散见资料,抛砖引玉,作些分析研究,和大家讨论。

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危机迫使非洲国家的出口贸易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众所周知,非洲经济传统上是西方国家经济的补充,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和北美国家。这种经济格局是历史造成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非洲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非洲加速转化为帝国主义的后方。在经济方面,为满足西方的需要,只有采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的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注:参见拙作:《两次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如何掠夺非洲》,载《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非洲国家独立后, 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依然没有变化。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摆脱了从80年代初以来的10多年严重滑坡后,国民生产总值从1994年起连续4年稳定增长。 但这种增长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它主要是由于作为经济支柱的农矿初级产品(如可可、咖啡、棉花、棕榈油、木材、橡胶、烟叶、石油、铜、铝、锡等)和贵金属(如黄金、白银、钻石等)出口价格的上扬造成的。但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有的国家一度贬值100%以上,促使它们不少商品的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家知道, 东南亚国家也遭受过外来的长期殖民统治。各国的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畸形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仍以发展初级产品为主,矿业和农业产品所占比重很大。因这些国家地处热带,出口的初级产品不少是与非洲相同的。在此次危机期间,它们与非洲国家相同的农矿初级产品(如木材、像胶、烟叶、棕榈油、锡矿、石油、棉花等)价格更为低廉,在争夺国际市场方面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东南亚国家又把出口方向努力转向有活力的欧美市场,以争取外汇。非洲国家运销欧盟和北美的农业和矿业原料明显受到影响。

如热带非洲的天然橡胶是传统的出口商品,盛产于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利比里亚、加纳、加蓬、刚果(利)、刚果(金)等国。这些国家合作成立的“非洲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是非洲重要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之一。但从1997年下半年起,由于亚洲一些国家货币贬值,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国出口天然橡胶的价格十分低廉,促使出口数量激增,挤占了非洲国家原来在欧美的市场。因此,非洲天然橡胶出口的处境非常艰难。又如非洲开采的石油是一些国家出口的一种主要商品,像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刚果(利)、加蓬等国的石油出口收入占据上述国家经济的重要部分。亚洲金融危机促使日本、韩国的需求不断下降,加之俄罗斯财政拮据,使得西方市场上石油进一步过剩。从1997年底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下跌,亚洲油价跌幅最大。今年7月初,亚洲油价已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 有力地挤占了国际石油市场。非洲的石油输出国因此遭受沉重打击,被迫接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限额生产。

再如,非洲的有色金属、木材、烟叶等出口作物也受到亚洲国家价格暴跌的影响,赞比亚、南非、刚果(利)、坦桑尼亚、加蓬、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遭到严重损失。像津巴布韦种植的烟草,开采的石棉、铬和镍矿著名于世,现出口数量均下降。其中烟草最为突出,损失惨重。津巴布韦原先烟草销售到近70个国家或地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第三位烟草出口国,烟叶出口收入几占国家外汇收入的1 /3。今年4月因价格暴跌,使烟草种植园主损失将近50%。

近几年来, 非洲重视开拓亚洲市场, 运往那里的原料总值每年按15%的速度递增。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大约20%的出口商品销往亚洲国家,运往印尼、韩国和马来西亚的非洲商品从无到有,现已高达数百万美元。(注:美国《当代历史》,1998 年5 月号,第208页。)尤其同日本的贸易逐年增加,数量可观。 仅据南非一国的统计,1995年同亚洲国家的贸易额达95亿美元,比1994年增加30%。(注:新华社约翰内斯堡1997年3月5日讯。)其中对日本、韩国的贸易至少达58亿美元。可是从1997年底起,韩、日两国的经济危机导致国内消费紧缩,两国势必大量减少对非洲原料和贵金属的进口。

比如,赤道非洲盛产原木的主要国家是刚果和加蓬。加蓬的主要市场历来是亚洲,1997年的出口量占70%。从今年起,由于进口大国的需求大幅度减少,造成加蓬木材大量积压,政府不得不要求开采商的采伐量减少30%。刚果政府颁布法令,不再出口原木,只好就地加工制成品。(注:以上材料均见新华社阿比让1998年4~5月讯。)非洲铜矿的开采和出口著名于世。像赞比亚是世界上主要的产铜国之一,国家的外汇收入依赖于铜矿业,历来东南亚诸国每年向赞比亚购买大量的铜。亚洲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对铜的需求大大减少。国际市场的铜价也不断下跌,1998年第一季度的铜价比1997年同期下跌25%以上。赞比亚因此大受其害。铜矿业不景气,严重地影响着其他行业。专家们估计,赞比亚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率5.5%的预定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南非、津巴布韦、加纳、坦桑尼亚、中非、刚果(金)、赞比亚等国盛产黄金。仅南非一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过去一向畅销的世界黄金市场,1997年明显走向萎缩,黄金价格持续下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亚洲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1998年1月伦敦市场的黄金价格已跌到最近18 年以来的最低点。(注:日本《读卖新闻》,1998年3月10日。) 非洲一些采金国受到沉重打击。 南非黄金工业的危机日益加深, 企业大批裁减从业人员,1997年到今年初已减少5万人,估计还将裁减10万人。(注: 法国《世界报》,1998年2月28日。)

与上述情况相反,非洲国家原先从东南亚、韩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近年来非但没有减少却急剧增加,像东南亚的大米主要输出国越南大力向非洲倾销大米,估计1998年将出口大米400万吨,约有30 家企业专营这项业务,其中出口大米的约50%运销非洲国家。非洲国家从日本、韩国进口的电器和轻工产品数量大大增加。非洲成为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虽然这些商品的价格较过去便宜些,但是由于充斥市场,严重制约着非洲工业的发展。

外界向非洲的投资在过去较少的基础上进展更加缓慢。这是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主要表现。近几年来,非洲国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近些年来,在国际范围内,最富有的发达国家所提供的国际援助大幅度削减。以美国为例,1997年提供的国际援助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08%,远远低于联合国规定的比例数。发展中国家所能获得的援助数额也就十分有限。应该说,当前非洲吸引外资增长的速度远比不上世界其他地区。根据联合国机构统计,1995年流入非洲的外部直接投资只有47亿美元,只占当年发展中国家所得投资总额的2%左右。 据国际发展援助委员会报告,1997年,非洲是接受发展援助最少的一个大陆。(注:引自法国《青年非洲》,1998年4月17日。)

近几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向非洲投资有较浓厚的兴趣。如南非,1995年有半数以上的投资来自马来西亚。1997年3月初, 南非总统曼德拉率领由30人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东南亚国家,为期10天,访问了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同这些国家商谈扩大经贸合作,力图吸引更多的外资。中国台湾和香港的商行也在南部非洲开展投资活动。它们成为毛里求斯和莱索托两国服装业和纺织业的主要投资者。(注:美国《当代历史》,1998年5月号,第208页。)但从1997年下半年起,由于金融危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非洲的投资呈明显下降趋势。

韩国、日本的一些实力强大的产业集团,过去也积极向非洲开展投资活动,例如韩国著名的大宇集团在利比亚、苏丹、摩洛哥等国进行投资,集中在汽车修配、家电产品、旅馆、基础设施等行业。投资数前两年有大幅度增长,如1996年只有756万美元,1997年猛增到8761 万美元。(注:根据韩国大宇集团经济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该集团在1996年同摩洛哥政府签订协定,要在今后5年内陆续投资5亿美元,向摩洛哥引进先进设备,建设汽车制造厂、家用电器厂、电话总局和高级饭店等。(注:法国《青年非洲》,1996年9月17日。) 大宇集团还出巨资收购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凯悦饭店(五星级饭店)。1997年底,大宇集团受内部金融危机困扰,在非洲的投资活动因资金紧缺而步履维艰。

今年6、7月间,大宇集团考虑到摩洛哥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紧邻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和南欧市场,政局又比较稳定,政府实施了种种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因而增强了在该国投资的决心。大宇集团采取同阿拉伯国家的银行实行融资的办法向摩洛哥投资,先行在卡萨布兰卡地区兴建汽车制造、家电生产两家工厂。这是韩国自金融危机以来,依托国际资本,在非洲开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

日本政府在1997 年初决定将政府“开发运动”的重点转向非洲。1995年在日本的对外直接援助中,非洲仅占12.6%,但是日本企业对非洲投资的积极性近几年一直比较高,其中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如丰田、日产等)在南非的汽车制造业进行投资,首期投资即达1.78亿美元。日本的冶金企业对南非及其邻国的采矿业有很大兴趣,如三井贸易公司在南非建立贸易合资企业,从事铬铁合金和锰合金的商业贸易。日本的公司还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及等国的采矿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投资。日本的银行(如三菱银行等)也在1997年初积极推动日本企业到非洲进行中长期投资。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日本经济处于困境,对非洲的投资不得不放慢速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了救援东南亚国家和韩国以及俄国的经济,提供了巨额贷款,使国际流动资本向这些国家倾斜。即使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愿意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它们可能利用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作为借口,迫使非洲国家加快实行有利于它们的经济结构改革,甚至提出一些很苛刻的援助条件,使非洲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非洲大多数国家要获得来自外国的大量私人资本,用于国家建设,也谈何容易!美国财政部长鲁宾于今年7月13日访问科特迪瓦, 当谈及非洲吸收私人投资问题时,特别强调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以及实行有利于私人产权的适当法律和行政管理措施等是吸引私人资本的重要条件。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国家是很难同时具备上述这些条件的。

有资料报道,1997年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私人资本比1996年增加了一倍,即从4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但主要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加纳和乌干达等少数国家。 (注:英国《金融时报》,1997年6月2日。)国外的私人投资在北非地区也集中在一两个国家。可是,详细分析起来,这些国家所得到的投资数额同因偿还外债、提取利润等原因流往国外的资金相比,往往显得微不足道。就拿接受外国私人资本最多的埃及来说,1997年吸收外国私人资本20多亿美元,但近些年来,埃及流向国外的资金高达约800亿美元。埃及是这样, 其他国家的状况大体也是这样。1998年上半年,国外私人资本较多地投向非洲少数几个国家,但其实质仍然没有变化。

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虽然殃及非洲,给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损失,但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有着一些共同的问题。非洲国家从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可以吸取很多有益的教训,采取措施,兴利避害,按照本国的国情,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使正在复兴中的非洲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众所周知,在任何国家,金融业是国家经济至关重要的部门,起着突出的作用。拥有一个结构合理、效率颇高的金融体制与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们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控制,推进企业的经营活动,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反之,金融体制混乱、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和失控导致的金融危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少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有完善的金融体制,强化金融市场,扩大其规模,并使金融活动更加活跃。

非洲许多国家的金融业在80年代曾陷入严重困境。非洲有53个国家,总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又极不平衡。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也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着。非洲银行的种类按性质主要可分为中央银行、地区银行,还有私人银行。按经营范围又可分为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和储蓄银行,等等。各国金融业弊端丛生,例如普遍存在政府用行政手段过多地干预金融业的现象。应该说,政府对金融业实行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如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干预过多却要适得其反。其中政府硬性规定银行只能向国营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就是一例,结果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使银行无法维持下去。像肯尼亚、坦桑尼亚、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加纳、埃及、尼日利亚等国的许多银行失去了偿付能力,不少被迫倒闭。

非洲国家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进行经济结构改革,重点开展了金融改革,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一些国家的弊端依然十分严重:金融投机活动猖獗,银行公开搞外汇投机,随意抬高利率,欺诈成风,银行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有些银行对外信贷失控,呆账、坏账和不良资产严重,造成债务累累。也有些国家各种经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金融业十分脆弱,经不起外来风波的冲击。有资料表明,南非最近也受国际投资游资撤离的影响,外汇储备下降,加之兰特对美元的比价降低了1/4,导致人们对南非市场逐渐失去信心。南非政府原先制定的关于经济增长、就业和再分配的宏观计划难以完全实现。

亚洲出现金融危机后,非洲不少国家注意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对本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继续进行改造。埃及学习外国在银行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和私人银行的监控与管理,以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它颁布法律,鼓励民族资本对国有银行控股,为了避免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私有化过程中被外国资本控制,规定外国资本股份不得超过它们之中总股份的10%。(注:新华社开罗1998年5月28日讯。)尼日利亚的银行业在非洲是比较发达的,光注册的社区银行就有1300多家。但其金融秩序普遍比较混乱,金融欺诈猖獗,挪用贪污严重。政府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健全规章制度,规范金融活动,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心,增强其活力,对社区银行进行全面清理,对一些管理不善、问题严重的予以取缔。从1997年底先后分两批关闭了308 家社区银行。(注:新华社拉各斯1998年1月20日讯。)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赞比亚、突尼斯、喀麦隆、加纳等国也加紧进行金融改革,加强对银行的内控和监管。

非洲国家重视整顿国有企业。例如埃及的大多数国营企业连年亏损,无法偿还拖欠本国银行的大量债务。以卡迈勒·詹祖里为首的政府成立了私有化委员会,对这些国营企业坚决地实行私有化政策,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将一些国营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据统计, 到1997 年10月底,已出卖的国营企业达16家,销售总额约达17亿美元,除偿还原先的债务外,余款存入埃及中央银行。坦桑尼亚也将长期亏损的国营企业拍卖出售,以盘活银行资金。科特迪瓦对那些经营不善、长期亏空的国营企业加快实行民营化的步伐。计划要对61个国营企业实行民营化,其中有著名的科特迪瓦纺织公司、阿比让木材开发公司、科特迪瓦航空公司。这项民营化计划原打算在1998年完成。科特迪瓦政府规定实行国际投标竞争,吸收外资参与。(注:《经济参考报》,1998年4月6日。)阿尔及利亚颁布了一系列加强财政监督的措施,以健全机制,强化监控,提高财政透明度。

非洲许多国家实行预算紧缩政策,压缩行政人员,节约政府开支,加强税收管理,推行谨慎的货币和汇率政策,以增强国家实行宏观控制的经济实力。摩洛哥、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如坦桑尼亚1997年实现了4%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乌干达经济形势喜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 %左右。

非洲国家普遍重视吸收外资,近几年也注意对外资的监管工作。一方面引导它建立合资经营、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向生产活动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立法建设。中非、几内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等国纷纷取消过去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颁布修订后的投资法,成立政府经营的投资促进中心。埃及、塞内加尔、摩洛哥、莱索托等国对外国投资实行定期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非洲国家金融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两种新情况:一是非洲国家间的银行和信贷机构开展横向联合,增进接触与合作,从非洲现实出发,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3月间,法语、英语和葡语非洲的60 多位金融界的负责人和顾问在贝宁科托努集会,讨论非洲银行的发展战略。会议强调非洲国家的银行需要继续进行改革,树立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立足本国市场,在储蓄和借贷方面做好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各国间交流金融改革的经验。非洲地区最大的跨国金融机构非洲开发银行一直在为非洲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努力。它在受援国推动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加快经济结构改革。发展水利和电力是另一个重点援助的方面。非洲开发银行的贷款或赠款项目都在其成员国中通过国际招标实施,以利竞争和增加透明度。由西非地区国家参加成立的西非货币和经济部长理事会,在今年初成立了西非投资基金和西非财政管理公司,扩大在西非的投资业务,并在达喀尔、阿比让和巴马科开设办事处进行活动。二是非洲国家的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明确提出,直接要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即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和采矿业的发展铺垫,投放资金。依靠科技复兴农业,向农业科技提供大量的贷款和捐助。这方面,科特迪瓦是个典型。为提高矿业开采量,降低成本,增加出口,鼓励小型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较大规模经济利益集团,以便容易得到银行的贷款,建立销售网络,不少非洲国家专门成立了资助这种利益集团的基金会。

尤应指出的是,非洲国家的一些金融机构人士都强调向非洲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问题。今年3月底,非洲14个国家的25 个金融机构的人士集会亚的斯亚贝巴,探讨建立为穷人服务的金融网络。会议认为,非洲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不少人以从事个体商业或微型企业活动为生,缺乏得到社会和经济服务的机会,因此倡导各国急需建立更多的小型金融机构,以解决贫穷人口的少量储蓄和小额贷款问题。(注: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998年3月30日讯。)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这是因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越来越发生密切的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这场危机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来讲,目前主要表现在出口和进口贸易,以及引进外资两个方面。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人们也可以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采取对策措施,以利保证本国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非洲国家正在加紧继续进行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金融改革,以推动经济改革的步伐。在这一年间,它们已开始取得多方面的成果。这是在困难条件下取得的不平凡成绩。

面对非洲国家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与非洲发展经济合作存在着良好机遇。我国经过20年的经济改革,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中非经济有着很大的互补性。近年来,中非经济合作又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双边贸易在过去较快增长的基础上,1998年上半年贸易总额增至28.59亿美元,比1997年同期增长12%, 其中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近9亿美元,比1997年同期有明显增加。 中国向非洲输出当地需要的机电、轻工、纺织产品以及化工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等。中国政府还推行优惠贷款的投资方式,利用非洲国家正在进行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经济改革的有利条件,在非洲重要地域国家的大城市建立了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积极推进对非投资,着力同非洲国家合资,成立贸易型和非贸易型企业。据统计,截至1998年6月, 经我国外经贸部批准备案的在非企业已达395家。我国在非洲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有迅速发展。 仅在今年1~6月,中国同非洲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544份, 合同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33%。(注: 上述数字均引自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孙广相在非洲哈拉雷答记者访谈,见《经济参考报》,1998年8月3日。)中非经济合作潜力很大,前景喜人。

标签:;  ;  ;  ;  ;  ;  ;  ;  ;  ;  ;  ;  ;  ;  ;  ;  

亚洲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_亚洲金融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