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莹菊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中心卫生院 618101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为该疾病的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个2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优质护理在基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基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优质护理;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它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临床上以反复咳喘、咳痰、水肿、紫绀等为特征。可分为代偿及失代偿两个方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本病常年存在,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期病情危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喘证”、“痰饮”、“肺胀”、“水肿”等范畴。[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基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如下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个25例。其中对照组25例中,男15例,年龄44-98岁,平均年龄65.4岁。女10例,年龄 55-88岁,平均年龄59.5岁。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16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55.6岁。女9例,年龄 50-87岁,平均年龄57.5岁。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之间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1.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2.急性发作时,护理人员要保持镇静,减轻病人焦虑。3.鼓励缓解期进行呼吸运动和活动,协助病人适应生活,根据身体情况做到自我照顾和正常的社会生活。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5.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6.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7.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1.2.2症状护理
1.病情加重出现肺性脑病者,可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机通气。
2.咳嗽、咳痰的护理(1)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必要时用吸引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嘱病人多饮温开水,以湿润气道。(3)指导病人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协助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出痰液。(4)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3.肺性脑病的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皮肤黏膜、球结膜和尿量的变化。(2)保持皮肤、口腔清洁。(3)危重病人取半卧位,定时翻身、拍背帮助排痰。(4)必要时备好吸痰器和抢救物品。(5)病情危重者建立人工气道[3]。
1.2.3心理以及生活护理
患者因长期患病,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经常与患者谈心,解除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同时要解决患者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易过度活动,还应注意休息。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浮肿等症状加重时、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减轻呼吸困难,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生活上满足患者需求,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病情。
1.2.4饮食指导
肺心病是慢性疾病,应限制钠盐摄入,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出汗多时应给钾盐类食物,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减轻心脏负担[4]。
1.2.5 控制感染
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氧气吸入,痰多时可行雾化吸入,无力排痰者及时吸痰,协助病人翻身;按医嘱给抗菌素,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输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免失去疗效;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对于全身浮肿患者,注射针眼处应压迫片刻,以防感染。用利尿剂时,需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给药效果。
1.2.6 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
要认真观察神志、紫绀,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率变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以减轻心脏负担。护士夜间加强巡视,因肺心病的死亡多发生夜间0~4时,询问病情要详细,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及肺性脑病的征象,警惕晚期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所以护士在抢救治疗肺心病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2结果
对照组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100.00%.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组织疾患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哀竭的心脏病。根据国内近年的统计,肺心病平均患病率为0.46%,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积极进行防治。
本次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在基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蕾.9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6):1423-1424.
[2] 李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社区治疗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6):754—756.
[3]金铉玉.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 2010, 7(7):116-118
[4]姜淑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J].中国医药, 2008, 5(8): 106
论文作者:谢莹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年龄论文; 心脏论文; 病患者论文; 心脏病论文; 病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