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分析论文_刘斐斐

农村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分析论文_刘斐斐

信宜市图书馆

农村图书馆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持,同时也能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在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以服务农民为核心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一、农村图书馆的作用

(一)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人才支持以及信息服务

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是必要先进行经济建设,而做好经济建设就需要资金与技术以及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农村各个地区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但针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最为紧缺的是技术。能够为地区的涉沪经济发展提供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在搜集资料以及管理资料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在新农村的建设工作过程中,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都具有一定的经验以及信息搜集整理技术。同时图书馆也能够组织邀请地方上各个学科中的专业人才,根据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求进行不定期的技术信息交流培训会。不断开发符合群众生活发展需求的信息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桂林市,就曾将"百信文化大讲堂"的模式引入到农村建设中,将农村图书馆作为"农民制度信息交流会"的工作平台。农村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要主动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信息服务进行结合,从而开发出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产品。

(二)能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智力支持

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不仅需要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要。文化建设工作与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在我国现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过程中,文化建设工作相对较为滞后,无法跟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形势需求。而造成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工作之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因此导致大部分的农村图书馆中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馆内图书资源匮乏,并且图书内容老旧,同时缺乏专业人员,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其次,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在西部的部分地区中,农村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设施的数量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最后,图书馆的运转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中,文化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背景下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且也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求。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并且依靠现如今的网络很难为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图书馆服务[1]。

二、农村图书馆的自身建设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金资源

想要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图书馆中就必须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图书以及相当规模的设施。在农村图书馆中,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及整合分析,从而形成了有秩序有规律并且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对知识信息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传播,使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转,想要满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图书馆的需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强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农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组织人力对图书馆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制定出合适的图书馆发展计划,并将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抢矿积极反馈给相关部门,促使农村各级领导层提高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工作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工作的重视度以及关注度,并吸引社会各界认识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工作进行资金投入。

在建设农村图书馆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必须要提高对该工作的重视,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纳入到当地的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要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共同建设,确保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能够得到落实。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中,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较为先进,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东部沿海城市应当对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施以援手,在图书以及资料方面进行帮助,积极沟通交流[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强化农村图书馆的软件设施

农村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相关人员要为农民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帮助农民感受到人生价值理念,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道德观念。

首先,在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积极营造出一种优良的馆风馆纪,树立起勤劳进取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要培养工作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在部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从而需要进行有偿服务,而这种做法对于经济来源单一并且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就相当于将他们获取信息服务的渠道进行了隔离。因此,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即使需要进行有偿服务,由于农民在经济以及文化教育水平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相关部门也应当尽可能的给予农民一定的优惠。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并坚持无偿进行信息服务。

其次,农村图书馆必须要合理的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设备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的资源优势,不断在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农民、服务农业以及服务农村的职能。例如:为农民提供农业专业知识的专家培训等。

三、农村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一)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

由于农民收到农作时间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民对图书馆的功能认知不全面,并且不能形成对图书馆进行合理的利用的意识。因此,在农村图书馆想要切实有效的做好对农民的服务工作,就必须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开展主动服务,并且要多采用短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例如:我市公共图书总馆经过调研,指导当地的部分图书馆将与农作物的种植喜爱能过关的书籍文献进行购买,并组织相关人员对资料进行筛眩整合、编辑,将文献中具有专业性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并将其推广,这一行为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其他地区也应当对此模式进行学习[3]。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地方特色,设计出符合当地发展的服务模式,建立起以服务农民为核心的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想要做好服务农民的工作,首先在农村图书馆中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农村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广泛的收集各种信息,为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保障。同时农村图书馆也应当定期向周围的村庄进行流动服务,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合适的方法,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并吸引农民树立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就如信宜市的农村图书馆购买三华李相关的种植文献相同,该做法主要是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兼顾了地方性民族特色以及区域性民族特色。因此,农村图书馆不论采取任何服务方式,首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服务方式。

(三)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结合的服务方式

在现如今的农村发展过程中,最为缺乏的就是法律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因此,农村图书馆中可以建立起小型的法律咨询室以及法制展示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对法律知识的盲区,并且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利于农民合理的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农村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的传播工作时,不仅要结合实际生活考虑到理论知识的有效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农民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农村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农民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4]。

四、结语

农村图书馆能够为农民提供学习场地、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设备,从而有效的服务于社会。在农村图书馆中,农民不仅可以将书籍借回家,同时也可以在图书馆中翻阅报纸。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小斌. 农村图书馆建设:公共空间与社会伦理的双重建构[J]. 图书馆论坛, 2017(11):84-91.

[2]于祥凤. 新农村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J]. 天津农林科技, 2017(5):21-22.

[3]马会霞. 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的构建[J]. 江西农业, 2018(2):136-136.

[4]刘亮, LIULiang. 我国农村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困境和出路[J]. 图书馆研究, 2017(1):57-62.

论文作者:刘斐斐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农村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分析论文_刘斐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