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对早期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早期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状况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比较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对早期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早期颅脑外伤;神经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218-02
颅脑外伤是发生于头颅部的损伤,多数是由暴力因素导致,如跌坠伤、撞伤、击伤等,常发生于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情况下,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晕或头痛,也常伴有恶心、呕吐、昏迷、瞳孔异常等现象,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药物治疗,但由于颅脑损伤的特殊性,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且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于早期颅脑外伤患者宜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进而改善其预后。本研究给予早期颅脑外伤患者针对性护理,分析其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100例早期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肝、肾、心、肺等功能异常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38.4±2.7)岁;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37.8±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各项临床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常规救助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包括:(1)环境护理。患者疾病的恢复与所处休养环境有很大关系,病房内应定期通风换气,保证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并安排护理人员定期查房。(2)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不全面,同时表现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因此较易出现烦躁焦虑、消沉、恐惧等不良心理,对于身体恢复十分不利,此时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解答问题,使其充分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手段以及并发症的控制等,一方面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家属对治疗的认同来稳定患者的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并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工作。(3)呼吸道护理。患者由于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在术后一般辅助排痰治疗,以清除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证呼吸道畅通,以免发生窒息现象,如患者昏迷时间超过2天,还应进行气管切开处理,以便实施有效治疗。(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的具体情况,合理指导患者进食,保证其摄入充足的能量,以便维持机体正常代谢,饮食原则为食用低脂肪、低糖、高能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规避刺激性食物,同时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必要时可使用鼻饲管摄入流质类易消化食物。(5)头部引流护理。护理人员要确保术后患者的引流管通畅,避免出现扭曲、牵拉、压迫等情况,并定时观察记录其引流管量、颜色以及性质等特征。(6)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适当对患者进行声音、图像、味道、皮肤等外界刺激,使其认知功能恢复速度加快,同时定期给予肢体按摩,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如患者不能自主运动,应协助其进行被动运动,帮助其加快恢复肢体位置功能;如患者能够自主运动,则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合理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1)神经功能状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2]对两组昏迷程度进行评估,侧面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GCS评估内容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反应三方面,三者分数相加即为昏迷指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意识状态越好,15分为最高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2)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描述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率”(%)来描述计数资料,进行 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状况护理前,两组患者GCS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GCS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C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颅脑外伤是因外界暴力因素引起的头颅部位的损伤,根据受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可分为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依据颅脑解剖部位又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患者多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晕或头痛、恶心呕吐、记忆缺失、感知及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并伴有器官组织严重损伤的情况,因此病情较复杂,变化快,且预后差,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后遗症或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可重塑性,因此对早期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其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针对性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头部引流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进而通过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手段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对治疗产生认同,增强信心,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关注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护理干预后两组GCS指数均有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能够促进早期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状态的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显著作用;此外,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偏低,说明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孙书光,麻来峰.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5):70-72.
[2]郑剑煌,王燕玲,刘桂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6,30(10):785-786.
论文作者:伏小娟,陈琪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并发症论文; 外伤论文; 针对性论文; 两组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