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奥康”天地之行--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涛_奥康论文

主持“奥康”天地之行--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涛_奥康论文

执掌“奥康”天地行——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的奋斗人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康论文,董事长论文,王振论文,人生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董事长、美中经济合作组织首席中国企业家。2001年10月获得中国第二届营销学“金鼎奖”。

国著名的市场美学开拓者、品牌战略专家汤姆·彼得斯有句“品牌为王”的名言,他指出:“在拥挤不堪的市场上,想要出头就得靠品牌!品牌!!品牌!!!”。

树立一个品牌何其难,特别是征服各种困难去建立品牌更是如此。在遭遇围剿温州鞋的阵痛以后,作为温州企业,立足尚且不易,更别说是创牌了。然而王振滔和他的奥康却成功了,一路艰辛,一路掌声。企业的每一次升位、王振滔的每一项殊荣都与他的为人不无关系。十二年的道路,成了他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见证,成了他人格魅力的一次次再现……

着“勇敢”闯天下

965年,王振滔出生于浙江温州永嘉县黄田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正是全国大饥谨的年月,他可谓生不逢时。待他到了上学的年龄,又遇到“文革”,难以受到良好教育。身体和教育的双重“营养不良”,使王振滔的少年时代充满苦涩。幸亏母亲是一位有着良好家庭文化熏陶的妇女,她用严格的家教滋养了孩子的心灵。王振滔深知父母对自己这个长子的期望之情,因此读书刻苦,学习用功,从上小学就一直担任班长,深受老师喜爱。当然,他也过早地就分担起

家务劳动,分担起艰难的家庭生活重担。随着三个弟妹的相继入学,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待他读到高中一年级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全力供弟妹上学,决定外出打工挣钱。老师闻讯后,十分吃惊,两次到他家中劝说。因为以他的学习成绩和刻苦精神,只要学下去,是很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可王振滔想,自己是家中的长子,还是替父母早分担一些,好让弟妹把书读下去。于是他毅然退学,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

始,他向堂舅学木工手艺,到武汉去走家串户,给人家打家具。这种“游方木匠”的生活很苦,常常是居无定所,挣的是苦力钱。这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这是一种磨难。王振滔自小喜欢看书,爱琢磨问题。在武汉,他见到不少温州老乡在做推销电器、服装、皮鞋的生意,收入多,而且比做木工轻松自在。他就琢磨,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得靠自己去闯。他相信自己读的书不比别人少,嘴皮子也不比别人笨,加之待人真诚,而且在武汉闯荡这一阵子,也交了不少朋友,如果自己去干推销,可能更有发展。于是,他毅然放下了木工家什,加入了推销大军的行列。

人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可关键的只有几步。”王振滔这一步转折,使他没有成为一个好木匠,却为他走向“鞋王”迈开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有着他对人生选择的敏感,也有着温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先觉地区的化育。

平坎坷成大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人以市场经济为先导,较早地涉足商海。数十万推销大军,走遍四面八方,把温州货推向全国市场。王振滔也从推销叫卖皮革开始涌入市场洪流。这时,他的志向很简单,

那就是不安于贫穷,用自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担子。同时,他隐隐地觉得自己虽然上不成大学了,但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他照样能学到很多。

当时,温州的皮革质量参差不齐,主要以中低档为主,只能做“摊货”,很难打入正规商场。王振滔很想把鞋推入商场,于是不厌其烦地在武汉三镇奔波,跑遍了一个又一个“国营”商场,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有的商场,对鞋的款式质量尚认可,但提出只跟生产厂家洽淡,以便出了问题“冤有头,债有主”;有的商场明确提出,看你小伙子挺诚实,如果是你自己生产的,可以考虑……

王振滔静下心来,分析了市场形势,认为商家主要是对“温州货”不信任,怕担风险,影响自己的商业信誉。如果自己

生产,质量有保证,再有“注册商标”,发挥温州皮革款式的优势,一定能打开大商场的大门。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办厂的想法。

1988年,23岁的王振滔开始了创业。他筹措了3万元资金,买来了生产设备,聘请了有经验的制鞋师傅,正式办起了“黄田工艺鞋厂”,并注册了“奥林”商标,开始了自产自销。当时,中国在热热闹闹申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正深入人心。他琢磨出“奥林”商标,也是应时而生。而重要的是,他想变这种“奥林匹克”精神为办厂方针,摒弃温州众多鞋厂靠仿冒“名牌”的起步手段,创立自己的

品牌。这在小农意识、短期行为,重销售、轻生产,重款式、轻质量的市场经济初始阶段,无疑是有远见的。

当王振滔背上自己生产的皮鞋重返武汉的商场,找到经理时,经理不仅为他生产的鞋而赞叹,也为这个执着的年轻人而感动。但囿于“国营”体制,供销方式的各种局限,仍拿不定主意,如何接纳这个“私营企业”的鞋。王振滔适时地把早已想好的点子提出,他要承租柜台,自产自销,不让商场担风险,并提前先交承租费。经过几次说服,经理才先租给他一个

半柜台试试。王振滔终于打响了“引厂进店”的第一炮。一个月试下来,他的一个柜台的销售额,比商场10个柜台还高。经理这才吃了定心丸。

王振滔亲自站柜台,听取顾客对款式、尺码、颜色、质量的意见,及时把信息传回厂里,调整生产计划,顾客的要求往往三五天就能在柜台上实现。于是,王振滔的生意越来越火爆,王振滔也颇有些春风得意。

“岂料寒雨摧春色,落花满城伤流水”。正值王振滔意欲扩大生产规模,大干一番之时,一阵围剿“温州鞋”的疾风暴雨,在全国许多城市迎头而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查抄的温州鞋堆成小山一般。武汉一天之间就把所有的温州鞋全没收了。在杭州的武林广场上,一把火烧掉几十万双温州鞋……,温州鞋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王振滔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打蒙了。

正当他不知所措时,湖北某市传来消息:他的4000多双皮鞋被查没,以5元一双的价格拍卖。而奇怪的是,群众争相排队购买,只好每人限购一双。这一次,王振滔损失了20多万元,元气大伤,厂子也只好暂时关闭。为此,他曾到湖北打了很长一段时间官司。他认为如果他生产的鞋假冒伪劣,可以销毁。但“拍卖”而且群众那样争相购买,说明他的鞋没问题。他明知道这场官司在经济上已不可挽回,但他仍为荣誉而战。他这时,已把信誉看得高于一切。

有位哲人曾经说:“困难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创业之始,王振滔受到的这次打击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能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这场围剿“温州鞋”的风暴,尽管有他这样的“冤死鬼”,但其产生的原因是必然的。温州地区商品生产初期,与全国某些地区一样,有着群起而上的从众心理、急功近利的小农经济意识、不择手段的无序竞争和简单粗放的家庭生产模式,这势必导致假冒伪劣。一旦市场成熟,消费者心理冷静之后,这种低级市场行为,必遭到淘汰。善于思考的王振滔,觉得“坏事可变成好事”,优胜劣汰,正提供了创品牌的商机。而创立品牌的关键是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树立品牌意识,重振温州鞋的名声。

磨难使王振滔增长了智慧,智慧使他增强了意志,意志使他树立了自信。他记起居里夫人说过的话:“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世界上所有的事业成功者,哪有一帆风顺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住机遇,东山再起,自会有柳暗花明……

就在经过这番打击,许多皮鞋厂家纷纷落荒而逃之际,王振滔竟又四处筹措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打出自己的品牌,跨出了事业的新步伐。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奥康。

`一路高歌向天涯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在楠溪江边长大的王振滔,常常登高远望着奔流不息的一江春水,浮想联翩……

“视今天为落后,将明天做起点”,成为王振滔的人生坐标。为此,他奔波于大江南北,远涉于欧美南亚,策划着明天。

在别人眼里,王振滔可谓“功成名就”。

“奥康”企业和品牌,已获得“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省十家最佳乡镇企业”、“省皮鞋行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省非公有制经济双文明企业”、中国真皮鞋王”、“浙江省名牌产品”和省、市知名商标等诸多荣誉。王振滔个人也成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董事长、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企业经营者、浙江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及“温州改革开放20年十大风云人物”提名奖获得者等荣誉。同时,他还担任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省、市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温州市和永嘉县人大代表等职。这样的成就和声誉,在30多岁的年轻人中,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有朋友开玩笑说:“你就是坐着吃,躺着玩,打着滚儿的折腾,这辈子也足够啦!”

为了明天更美好,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要把“奥康”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机制的跨国、跨行业、多功能、多元化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下世纪的2005年,年产值要达到20亿元,在全国建成2000家奥康专卖店的目标。他要使“奥康”成为世界名牌,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他要为奥康培养一批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争得先机。他要在故乡永嘉县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带动全县的经济腾飞,使父老乡亲早日进入小康。他要开拓国际市场,让奥康在世界名牌皮鞋的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他要驾驭着“奥康”这辆非公有制经济的时代快车,在新世纪的高速路上奔跑,永不停

要实现这种“明天战略”,王振滔任重而道远。通往明天的路,也并非是一条“无障碍通道”。已闯荡市场多年的他。早已没有头脑发热的盲目,而是多了几分居安思危的冷静。

公司电脑信息网络系统,随时将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市场动态,反馈到王振滔面前。他又亲自到皮鞋王国意大利及美国、法国、瑞士等10多个国家考察,掌握国际皮鞋业的态势和走向,慎重地谋

划着对策。他说,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名牌与名牌之间的市场争夺,名牌与非名牌之间的市场挤占,都十分

激烈。目前,温州地区原有的6000家鞋业工厂,如今只有1000多家了。国际市场也动荡不安,意大利传统皮鞋业正在走下坡路。“危机”和“商机”同时存在,就看谁能“见机行事”“趁机而上”了。自1997年后,王振滔正是抓住一些中小企业生存艰难,渴望寻求联合的时机,用不同方式组合了一批企业,扩大了集团优势。今后,他还打算以不同方式跨地域、跨行业组合更多的企业,形成以皮鞋为龙头,以皮件、皮带、鞋包装、鞋刷、鞋油及小五金等为龙身的综合效益集团。这也是国内外现代企业集团发展之路。

在国际市场上,王振滔慎重、稳步地探索着。1998年,奥康出口额达到5000多万元。在考察了意大利后,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与意大利联合,在国外生产,就近占领西欧市场。他努力寻求与国外皮鞋业的大企业合作,利用自己销售的网络优势和经验,吸收国外的先进

工艺技术,扩大国内市场经营。在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奥康已经打开了局面,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在逐年扩大。

王振滔是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在运作明天的整体战略中,不贪一时之功利,不求一地之得失,不计一事之成败,着眼于远谋大略,决策全局大势。1998年奥康在对俄罗斯和中亚等国的出口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1998年后,独联体市场动荡不安,价位下滑,使利润减少。有人主张减少对独联体的出口,静观其市场变化,待价位上扬时再扩大出口。王振滔为了解真实情况,没有断然决策,而是亲自到新疆调查,与当地办事处的人员一起分析独联体市场的状况。他了解了俄罗斯和独联体市场需求大,奥康的产品信誉好,而价位滑坡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也存在着某些企业低价抢占市场的因素。鉴于此现状,他决定不是退出市场,而是让利给外商,巩固和扩大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市场份额的占有率。“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这就是市场辩证法。

看似不为而为之,看似可为而不为之,不仅需要胆略,更需要睿智。

1999年5月15日,已91岁高龄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带着研究课题,专程到奥康集团公司进行了考察和座谈。费老说,奥康模式是温州模式的缩影,是中国民营企业成功的典范。他预言到:奥康的明天会更好!是的,在王振滔的领导下,奥康的明天会更好……

标签:;  ;  ;  ;  

主持“奥康”天地之行--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涛_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