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带状疱疹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张晓青,,吴兴春,,罗开艳

68例带状疱疹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张晓青,,吴兴春,,罗开艳

武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武定 651600

【摘 要】目的: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临床治疗以及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中心收治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带状疱疹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中老年患者居多,比例为70.6%(48/68);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和(或)白细胞降低患者45例(66.2%)。发生PHN患者6例,发生率为8.82%。结论: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男性患者占居多数,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中老年患者易导致后遗神经痛。对疾病早期的合理用药,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对防止PHN的发生有效作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252-01

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是传染科最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且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在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时诱发该病[1]。带状疱疹容易出现误诊,且部分患者会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对人们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随机选取我中心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临床治疗以及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等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中心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2例,女26例,患者年龄介于2~76岁,平均年龄39岁。中老年患者居多,比例为70.6%(48/68)。

1.2发病诱因 18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有糖尿病、甲亢疾病,8例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疾病,2例有肿瘤疾病,12例患者发病前劳累、工作压力大,3例发病前曾施行手术,20例无明显诱因。

1.3患者皮损分布部位 面部三叉神经8例,躯干部40例,下肢8例,上肢7例,骶尾部3例,泛发型1例,顿挫型1例,左侧发生39例(57.3%),右侧发生29例(42.7%)。

1.4患者临床表现[2] 发生神经痛先于皮损者41例(60.2%),发生皮损先于神经痛者9例(13.2%),两者同时发生者12例(17.6%),有神经痛无皮损者1例(1.4%),有皮损无神经痛者5例(7.4%)。

1.5全身症状以及并发症 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发热3例,但患者体温均未超过39.0℃,占4.4%;睡眠受影响患者45例,占66.1%;合并角膜炎、眼结膜炎2例,占2.9%;食欲明显下降者32例,占47.1%;Ramsay-Hunt综合症1例,占1.4%;严重细菌感染患者3例,占4.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临床治疗方法 (1)患者抗病毒治疗。在临床治疗上,应在早期采取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或者泛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极其有效,可减轻患者神经痛,缩短病程。(2)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吲哚美辛片等药物进行抗炎止痛治疗。(3)患者外用药物采用炉甘石洗剂。(4)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有效抑制炎症过程。(5)应用红外线局部照射或者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6)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

1.7带状疱疹后遗症 发生PHN患者6例,病程1~3个月患者3例,病程3~6个月患者2例,病程大于6个月患者1例。其中年龄≤39岁的患者未发生后遗症。

2结果

临床治疗中,带状疱疹治愈标准为:皮肤疤痕愈合、皮疹消退,患者于3月内无疼痛感;PHN判定标准为: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患区皮肤疼痛或者持续疼痛长达3个月以上[3]。68例患者经临床诊治后,其中临床治愈62例,治愈率为91.2%。6例患者发生PHN,占8.8%,患者年龄≧40岁。分别对6例PHN患者给予口服止痛药、局部HE-NE激光照射以及使用营养神经药等综合治疗,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5例患者疼痛感基本消退,1例患者有麻木感或局部轻微疼痛。

3讨论

在传染科疾病中,带状疱疹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人民的生活节奏、压力增大,患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本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带状疱疹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低、疼痛程度越轻,可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也表现为麻木或皮肤感觉异常,患者以中老年居多,比例为70.6%(48/68),年龄≦39岁的患者未出现后遗神经痛[4]。相关研究显示,将近50%的患者有紧张、精神创伤、疲劳等疾病诱发因素,部分患者发病前伴有如应用免疫抑制剂、上呼吸道感染、肿瘤患者的放化疗等明确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另外,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和(或)白细胞降低患者45例(66.2%),指出带状疱疹的发病可能是由人体细胞免疫水平失衡,从而导致潜伏于脊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增殖活跃,沿着神经纤维累以及所支配的相应皮肤产生水疱,引发带状疱疹的产生。患者发病率最高区域于中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腰骶神经分布区其次。与其他神经节段发病者比较,三叉神经受累者更难恢复,很容易导致患者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带状疱疹临床治疗首选如伐昔洛韦、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进行抑制病毒复制以及病毒增殖,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现阶段,多数学者认为带状疱疹与患者年龄、免疫情况、病程等成正比关系。患者神经纤维长期、慢性病变是带状疱疹形成的病理基础[4]。从本组资料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年龄≦39岁的患者不会发生PHN,患者发病年龄呈现高龄化趋势,年龄≧60岁的患者PHN及其他并发症也相对较多,患者皮损严重,治疗恢复时间较长。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除早期给予有效、足量的抗病毒药物以提高患者免疫力的药物外,在发病初期配合给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降低PHN发生率。带状疱疹患者应尽早到相应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可大幅降低PHN的发病几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及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向平。带状疱疹58例治验[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21。

[2]张勇,刘爱英,张玲玲。198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74-75。

[3]欧阳烈,孙世明。288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10(3):165-166。

[4]佟长顺.186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皮肤病与性病,2006,28(4):10-11。

论文作者:张晓青,,吴兴春,,罗开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68例带状疱疹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张晓青,,吴兴春,,罗开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