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曾雪云

(柳江县人民医院 广西 柳江 545100)

【摘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情况。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7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测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还能获得其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并发症;满意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24-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本文研究当中,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在其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7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40例。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3例、女性患者占17例,平均年龄(42.36±5.62)岁。平均出血量(32.15±4.16)ml,出血部位:CT显示:基底节区出血16例,额叶出血7例,桥脑出血9例,小脑出血5例,颞叶出血3例。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1例、女性患者占14例,平均年龄(43.29±5.34)岁。平均出血量(32.14±4.19)ml,出血部位:CT显示:基底节区出血14例,额叶出血8例,桥脑出血7例,小脑出血4例,颞叶出血2例。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给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2]:

第一,维护好病房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使空气新鲜。对病房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湿度在50%至60%之间,温度在18~24℃之间。对探视患者的时间以及人数进行控制,让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

第二,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当患者出现呕吐、头痛加深等现象时,要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告知患者或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可以得到正确、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进行救治。

第四,有手术指征的患者,立即完善术前准备,争取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手术。控制好血压,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

第五,为患者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康复锻炼对疾病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规避。

观察组当中,给本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前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术前准备、血压控制等;术后的呼吸道管理、颅内压监护、皮肤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等。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记录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主要包括肺部感染、颅内压上升、消化道出血等,并测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护理评分判定标准

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模糊数字法评分,最低是0分,最高是10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后满意的三个程度是:满意(8分到10分)、比较满意(6分到8分)、不满意(6分以下)。

总满意程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之间,对比护理效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具有多发性,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3];脑出血,即脑实质出血症状,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征,且脑出血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即为高血压患者,这无疑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增加了临床上的治疗难度。

有关资料显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本次研究当中,在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指导,及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动态,并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安慰。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流程以及治疗目的,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瞳孔的变化,并对观察情况进行记录,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等情况,若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3]。③术前准备:术前进行皮试、备血、备皮,常规进行止血、脱水等治疗。④血压控制:及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对于急性期患者,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若血压过高,则给予相应降压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

术后护理:①呼吸道护理:调节病房的温湿度,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给予患者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②颅内压监护:观察引流管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监测并记录,若引流液减少,则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对症处理。③皮肤护理: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观察,防止液体外渗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4];及时更换患者的衣物、床单,保证皮肤的清洁,预防压疮发生。④用药安全管理:告知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使用降压药物后要及时对血压进行测量。⑤康复护理: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功能锻炼方法,同时配合体疗、理疗等,以提高机体功能恢复的速度。失语患者指导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并不断的鼓励患者。⑥预防并发症:Ⅰ高热:患者容易出现高热现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观察,若有必要,可以给予冰帽、冰毯降温,降温时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寒颤等不良情况,要立即停止降温。Ⅱ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这一并发症多见于发病5至7天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出血期间禁食;遵医嘱补液,给予对症治疗。Ⅲ肺部感染:抬高床头150,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口腔清洁。Ⅳ压疮: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身体多个部位容易发生压疮。因此,要在患者骨隆突起处垫上软枕,并帮助患者及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⑦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危重昏迷患者禁食,24-72小时后不能进食者可鼻饲。⑧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头部制动,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引流管脱落、堵塞、扭曲等情况,对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量进行准确的记录。

根据本次研究显示,在经过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且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还能获得其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参考文献】

[1]盛庆瑜.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29-30.

[2]范红,刘旭,郑仲乾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81-1682.

[3]江淑萍.时间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0-11.

[4]罗晓菊,蒋红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64(4):213-213.

[5]陈兰英.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67-3168.

论文作者:曾雪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曾雪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