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产品质量发展的“加减法”_文化消费论文

文创产品优质发展的“加减法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则论文,加减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品。通俗来讲,即文化创意产业所出品的与文化、创意有关的一切产品。文创产品是艺术衍生品的其中一种。它是在原生艺术品的基础之上,通过产品设计者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原有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重构,从而将自己的独特创意以及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之中,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创意产品。

      一般来说,文化、创意理念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是人的知识、文化、智慧和灵感在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由于文化创意产品要兼顾文化器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及现代化的生活形态。所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也赋予了新的特点。

      文化创意产品的新特点

      1、亲民性的增强。

      

      文化创意产品虽是艺术衍生品,但却一改艺术品给人带来的距离感。如今的文化创意产品无论是在产品隐性价值的艺术内涵上,还是在产品显性价值的外在形式上,都在不断地向“亲民化”靠拢。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定位也不再具有局限性,只是重点针对那些对艺术具有浓厚兴趣或是在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学者或是研究者。如今的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群体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是在努力打造一种“将文化创意产品带回家中”的趋势。为了能够让这种趋势更好的形成,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文化创意产品,产品的亲民性定位以及当下流行元素的融合就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许多博物院、文创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其推出的文化创意产品也都具有“亲民性”的特点。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以唐代仕女发型为灵感,枕头两侧还有发饰图案的文化创意产品“坠马髻颈枕”、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形状与普通遮阳伞相似,伞面依据清朝官员顶戴花翎设计,撑开后花翎向后,酷似头上戴着一顶官帽的文创产品“顶戴花翎官帽伞”、南京博物院推出的与广陵王玺形状相似的“玉玺橡皮擦”、长沙市博物馆推出的以湖南隆回的滩头年画为题材的文创产品“非遗版秘密花园”、山东奥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承载著名画家绘制的大青岛全景及青岛经典美景的文创产品“多彩青岛系列丝巾”等。

      

      2、实用性的重视。

      文创产品正在渐渐摆脱“摆件”的定位,积极向生活日用品的行列进行转型。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也逐渐得到产品设计者的关注。如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朕亦甚想你”的四爷折扇、朝珠耳机、容嬷嬷针线盒、御前侍卫手机座,都是在融入紫禁城的古老文化的同时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使用价值。为了更好的开拓文化创意产品的使用市场,文创产品的种类已经不止是手机壳、行李牌、钥匙扣、冰箱贴,以及为孩子开发的以古代家具为模型的拼装玩具,还有很多设计者创造出了具有文化特色的兰亭序的卡包、钱包、充电器、鼠标垫、电脑包、U盘等产品。也正是因为对文化创意产品实用性的重视,北京故宫博物院在2014年就因文创产品而为故宫带来了超过6亿元的收入。2015年上半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便已达到7亿元的突破。

      

      

      3、独特文化的发掘尚未全面开启。

      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手段。文化内涵作为文化创意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魅力直接决定了文化创意产品受消费者的认可度。如今的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大多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的融合,对独特的区域文化的发掘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表示,就目前北京故宫所推出的文化产品而言,对当下所拥有文化资源的挖掘对当下所拥有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对时尚的敏感度还不够。

      发掘不可复制的独特文化,将其巧妙融合文化创意产品中才能真正地将特定区域、民族、风格具有个性化的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

      2015年第十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以“山水皖南,文化徽州”为主题的安徽省,在展台中展示的一套“七仙女”人偶模型就具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播。有关于七仙女的传说是百姓皆知,传说中七仙女的故乡正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而安徽省正是挖掘这个地方的独有文化,才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产品。

      产品创意“减法运算”

      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就是创新,虽然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市场中,创新型人才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关产品的创意却从未停止过。而面对众多的产品创意,就要结合产品本身所想呈现的文化及当前市场形式进行“减法运算”。

      

      

      1、减少同质化。

      “卖萌”如今成为了很多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文创产品时的首选设计思路,这也就造成了文创产品的“卖萌”热潮。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宫廷人物形象人偶“萌萌哒”的雍正;山西博物馆推出的鸮卣储物罐;台北故宫的清先生蛋杯等都被广大消费者视为“萌物”。

      这种“卖萌”热潮,如今并不止持续在国内,国外的“卖萌”热潮也很明显。如大英博物馆推出的萌萌的小黄鸭,有的被装扮成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有的身披古罗马战士或者维京海盗的铠甲、有的头戴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法国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也再屡屡“变身”,其中最“萌”的一件文创产品当数封面为蒙娜丽莎怀抱蓝色考拉的卢浮宫导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推出的蓝色河马,其外形惟妙惟肖、憨态可掬,也是“萌”态十足。但这种“卖萌”热潮必然会带来文化创意产品的同质化,无法为文化创意产品带来长久的消费市场。

      

      

      

      2、减少低俗内容。

      文化创意产品身肩文化传播的重任,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就要对产品所传递的文化进行高品质的筛选,在文化内容传播上进行严格把关。一个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背后一定是以高雅、健康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其背后的价值也一定是先进的、积极的、健康的、具有中国特色元素及风格的。

      2015年《故宫日历:公历二○一六年》在京东艺术类书籍销售排行中排名第一,达到日销5万册水平。该产品不仅结合了皇家审美及日历在实用性上的价值,而且在产品文化内容方面也具有着很大的提升。该文创产品在内容上除了选取故宫藏品外,还将很多与主题有关的内外公私藏品尽入瓠中,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茂陵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等机构和个人的相关藏品,也都编入日历之中。

      3、减少单一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想要优质地发展就要打破单一价值的瓶颈。现阶段的许多文创产品依旧处于价值单一状态。许多地区所推出的文创产品在形式上依旧只有女士丝巾、男士领带、铅笔文具、冰箱贴、马克杯、挂件等,且在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上和内容选取上也都没有深入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更无法具有区域的代表性。

      产品想要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必须打破单一价值。无论是在产品的形式上、功能上、情感上都进行多方面价值的探索。例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上进行突破,推出了莫奈太阳花手表、路易葡萄胸针。圣地亚哥博物馆里也推出的名画魔方等。而我国的苏州博物馆则研发设计了各色T恤、手机壳、背包、扇子、印章等文创产品。除此之外,苏州博物馆还根据自己特有的文化资源研发设计了一款“好吃”的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在文化创意产品的使用价值方面进行了突破,开创了国内博物馆利用馆藏设计食品类的先例。

      文化传播“加法融合”

      文化的传播作为文创产品内容创意的基础,对产品的隐形价值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决定了消费者对产品在精神层面的满意度。

      “+”文化引导。

      近年来,我国人均文化消费正逐年增长,文化消费也已成为消费领域的新亮点。文化消费内容也伴随着博客控、手机控、微博控、微信控、电商购物狂、物联网等形式的形成,产生了新的消费态度和消费习惯。由于文化消费主力军也正在进行转变,80后、90后逐渐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转变对消费市场上消费取向、趣味、审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创产品作为文化消费的一种,既要迎合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又要做到对消费者进行正确文化传播的引导。

      “+”情感传递。

      美国营销家菲利普科特勒将人们的消费行为分成量的消费阶段、质的消费阶段、感情的消费阶段三个阶段。就一般的产品来说,量和质的消费阶段更为消费者所关注,然而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量和质的要求已不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移在了感情消费阶段。追求能够为自己带来刺激、娱乐、情感共鸣的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挑选文化创意产品的一种趋势。

      “+”产品背后的故事。

      文化创意产品想要实现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那就要对产品进行故事的融合。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文化创意事业群设计总监邱丰顺曾表示,文创设计与计与工业设计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文创设计追求的不仅是造型和美感,其背后需要承载一个故事。“设计师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过自身的认知灌输到产品当中,这样消费者才会有感动,如果没有感动,文创产品很容易就会沦为地摊货。比如,我们同博物馆合作研发产品就要讲述博物馆的历史和故事,同美术馆合作的产品就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美学理念……这些设计产品必须要有一个产品说明卡,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是怎么来的,消费者在看过景点或展览之后,对你的故事有了认同,才会愿意花钱购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个故事。

      “+”知识产权的保护。

      文化创意内容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直接决定着文化创意产品投入市场之后的销售价格。很多商家由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欠缺,无法独立制作出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因此将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创意理念进行移植、再创造甚至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获得市场。也正因如此,文化创意产品的价格在消费市场形成两极化的态势。

      2015年,台北故宫推出的许多文创产品在市场上走红,也正因如此,市场上竟出现了近25万件的山寨品,目前已经确定有32件侵权,针对该显现,台北故宫院长冯明珠表示“已经发函要求下架”,不过在淘宝网上许多卖家是匿名或个人,因此暂时不会提起诉讼。

      注重与消费市场的链接

      文化创意产品虽然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商品有着区别,但文化创意产品依旧属于商品,它只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作为商品的一种,文化创意产品就要进行市场营销,在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销售时就要考虑其所在的消费市场。

      

      

      1、注重消费者的市场细分。

      消费者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文化创意产品所采取传播方式的不同,因此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有助于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开发时找准方向。针对消费者地域、受文化教育程度、职业种类、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开发设计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消费者的文创产品,有助于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开拓。例如,以儿童作为主要消费者定位,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时就要注重儿童心理的保护,多将健康、可爱、纯真等儿童乐于接受的元素加入产品中。

      2、注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直接决定了文化创意产品投入市场后的销售状况。目前,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的经济水平也正呈现高速增长,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有待提高。我国广大群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能力和愿望仍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文化创意产品的价位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因此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中,建立合理且完善的文化创意产品价格体系,大力开发针对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市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政府也应积极鼓励居民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加大财政扶持,补贴政策等。

      3、注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我国消费者在如何分配收入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观念。消费观念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消费场所、消费方式、消费环境的选择。因此想要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在市场上受欢迎度,一方面,就要积极提高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欣赏能力和水平,努力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偏好。另一方面,根据当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创造出能够与其契合的文化创意产品。

      

      

      4、注重多元化的营销手段。

      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文化创意产品线上和线下同时销售的新型销售模式。“故宫淘宝”作为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开设的官方销售网店,已经基本实现了其销售的产品与故宫内外的“故宫商店”基本一致,价格也是统一定价。如今伴随着微信公号、微博等推广互动,故宫淘宝已经红遍大江南北。

      2015年,故宫博物院抓住了博物院90周年庆的契机,8月5日,在聚划算故宫博物院的官方淘宝店中推出了一批文创产品,在线仅仅一个多小时,1500个手机座就已宣布售罄。这一天内共有1.6万单故宫文创产品在聚划算平台成功交易。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也表示,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时代,很多产业都已于互联网上发生关系。而互联网平台是无边界平台,可以买卖多样性产品、进行多样化经营,可以做频道组合,多样化直播。

标签:;  ;  ;  

文庄产品质量发展的“加减法”_文化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