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梳理张曦论文_张曦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梳理张曦论文_张曦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730070)

摘要:金和诗集《秋蟪吟馆诗钞》中现存讽刺诗约有45首,讽刺手法颇具特色:其一是典型人物的刻画、其二是强烈的艺术对比、其三是史实的客观叙述、其四沉厚的情感力量。金和讽刺诗之价值在于紧贴着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同时反映时代历史,笔触锋利,客观清醒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对于我们清楚地了解那个混乱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和;讽刺诗;艺术特色;《秋蟪吟馆诗钞》

讽刺诗歌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中讽刺贪官小人无功而受禄、君子贤才不得进仕的《魏风·伐檀》;汉乐府如《平陵东》讽刺官吏贪暴、压榨良民;西晋左思借《咏史》诗来批判讽刺时事,抒发壮志难酬。一直发展到清代,讽刺诗大放异彩: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1]讽刺清王朝的横征暴敛、有贝青乔的《咄咄吟》、还有陆嵩、鲁一同和江湜等。而诗人金和,其讽刺诗更是有独特的价值,他主张真实性情、言文一致,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并且带有建安诗歌的壮烈情怀。

鲁迅说:“讽刺小说是贵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词,就失了文艺底价值”[2],金和的讽刺诗歌也是一样,虽然有不少对清政府、对军队、对官吏斥责批判,但几乎都是微言大义,留下无限韵味和反思。

一、典型人物的刻画

“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3]金和善于通过塑造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运用铺陈直叙的笔法,不著一个贬词,但诗人对这一形象的褒贬爱憎顷刻间便显露出来。

反面形象的刻画如《名医生》。运用白描手法,客观展现了一位以小聪明行骗的“名医”形象。整首诗歌看来没有一字是在露骨地贬斥,都只是客观陈述,却尖锐地刻画出“名医生”的招摇撞骗:医死了人大义凛凛地前去吊唁的虚伪模样,还声称人死是由天定,并非自己的医术问题。《真仙人》与《名医生》一样,“名医生”的“名”和“真仙人”的“真”看似褒奖实则贬之。当千里之外的豪权贵族到来时一副巴结的狗腿模样,最后在以“真仙人”对待“锦衣友”和寒士的不同态度讽刺这位仙人的虚伪做作,暴露其修道归隐不过是为了谋取好的名声以至巴结权贵、获取名利的真实目的。

还有正面形象的塑造。目的并非单纯地歌颂他们的伟大壮举,而是反衬出清军的荒淫无耻行为,形成鲜明对照,使得正面形象更加悲壮。《兰陵女儿行》揭露朝廷军官强娶良家妇女的强盗行径。借兰陵女口述将军罪恶,又写兰陵女在喜宴上面对所有人剑指将军,步步紧逼其承认罪恶,而反观这么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主帅,面对兰陵女的诘问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再看账下将士,面对一个弱女子不敢轻易行动,任凭主帅被挟持毫无办法,反衬出这些天天骑马打仗的将士还比不上女子的果敢。接着又通过众宾客与兰陵女的对话,表现出她毫无惧色,态度坚决的铁血性格,也揭露了这些朝廷命官不但强夺,还杀人如麻。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免遭起义军的残害和掠夺本来应是朝廷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可现如今这些将士军官自身反而成了强盗。这首诗通过弱女子和将帅的抗争,既赞扬了兰陵女的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又无情讽刺了前线抗敌军队的懦弱。

二、强烈的艺术对比

金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往往是将两种人物并列描写,以这两类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对照,不作直接评价,让读者在对比中剖析出讽刺对象肮脏的内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讽三首》开头点出傭书要胜过拿武器打仗的士兵,因为傭书帮人抄书不会嫌笔墨多,平时都没有丝毫的松懈。将士带兵打仗却只有在要真正上战场时才想起打磨刀箭。整首诗虽然没有明确把士兵描写出来,仅仅以“荷戈”代替,却以傭书在明而士兵在暗的手法对比反衬出抗敌卫国清兵的懒散堕落,讽刺平时疏于训练而临阵才准备武器的荒唐。《无锡车》写老百姓为了酬谢前来镇压太平起义军的朝廷军官,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家中珍贵的食物慰劳将士;反观这些钦差大臣,对百姓送来的东西丝毫看不上眼,不是黄金白银根本不稀罕,不接受也就罢了甚至还要威胁恐吓将前来送礼物的车夫。将老百姓的淳朴善良与大臣们的目中无人相对比,鲜明地刻出大臣的势利和贪鄙。《十六日至秣陵关遇赴东壩兵有感》这首诗描写当时东壩急需援军,蜀兵派出一队千余人去救急支援。作者先写自己途中偶遇这一队增援蜀兵,后写了自己九日经历了三个地方,作者一介布衣九日行很多的路,反观这支部队九天才走了五十里,实在滑稽。此诗以诗人的风尘仆仆和这些士兵的散漫对比,显示出其高超的讽刺技巧。

三、史实的客观叙述

《马总戎龙营求见》记叙了南京城失陷以后,诗人冒死逃出南京联系镇压起义的朝廷大臣的事件。诗歌前半部分描写天气之恶劣,诗人冒雨行船的危险和艰辛,就在破败的小船里洋洋洒洒写下了六千字的军事部署意见。哪知当诗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要上述建议时,将军推三阻四不肯采纳,这暴露出前线的将帅根本没有抗敌之心。最后似乎以辩解的口吻说将军因为近来体弱多病才迟迟不肯发兵,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六月初二日纪事一百韻》记叙了朝廷军队镇压起义军征兵借灶的情景。这些清兵肆意掠夺百姓的东西,弄得人心惶惶,军队胡乱把乞丐流民征入军队滥竽充数,这样的队伍暂且不论是否能够打胜仗,如此征招方式明显是不利于民众稳定生活的。这些浩浩荡荡的军队大张旗鼓地要诛杀叛军,而结果却是整日在军营里宴饮取乐。他们打着响亮的口号出发,最后兵器不见血、身上不见泥退回了,恐怕是连敌军的影子都没瞧见吧!虽没有直接揭露,但字里行间已看出,他们才是“国贼禄蠹”之流,丑态百出。

四、沉厚的情感力量

金和的诗歌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他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极具沉郁顿挫之感,其讽刺诗往往以情动人,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黑暗和腐败,表露出诗人对清政府必然走向覆灭结局的无奈,发出一声声饱经沧桑的叹息。《兵问》是金和情感表达最为真挚的一首,它采用了质问士兵的形式讽刺了军队制度的腐败。诗的开头用谆谆教诲的长者姿态,语重心长地劝谏弃家从军的士兵:你无所事事却花国家的钱粮,恣意挥霍,不想着早日建功立业荣归家乡却日日躺在烟床上抽吸鸦片,聚众赌博,醉生梦死,可还记得日日牵挂你回家的老母亲?这首诗用一种面对面的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教诲,全是纯朴的语言。诗人试图以情感力量打动身在心已死的士兵,唤醒他们的良知,同时也深刻地表露出诗人对当时腐败制度的痛心疾首。

金和是一位处于时代转折期的诗人,他见证了晚清政府的衰亡,同时也影响并开启了近代的诗歌革命,他多用平实浅近的语言来揭露社会黑暗,即使是使用典故也不艰涩,贴近生活,讽刺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形式上,其讽刺诗常常是使用大量篇幅叙述,打破了传统的格律束缚,也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理念,倡导平民化诗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标举金和,正是对他讽刺诗歌具有开时代风气意义的认同和肯定。

参考文献

[1]龚自珍著,刘逸生注《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8页.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216页.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16页.

[1]金和著,胡露校点《秋蟪吟馆诗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吴敬梓《儒林外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

[3]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2010年.

[5]胡适《五十年之中国文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

[6]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论文作者:张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梳理张曦论文_张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