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体性物理课堂的现代教学模式_物理论文

构建主体性物理课堂现代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教学模式论文,课堂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是中学最难学的课程之一,有些学生更是害怕物理、厌学物理。怎样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物理,既减轻学生沉重的负担,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根本的途径之一,是要改变物理教学中普遍盛行的“以解题为中心,从理论到理论、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既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又反映物理学特色和实际的物理课堂结构新模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因此,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造为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过程;把教学活动由重视传授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改造为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把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改造为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为学习者创造民主、平等、自由地进行“学术”研究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为此,笔者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构建了“探索性预习(阅读)——反馈性质疑(含实验)——参与式讨论——自主性练习——点拨式精讲”的主体性物理五环节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程序详见下页表。

主体性物理五环节教学在具体实施时要突出体现以下教育思想。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把“教学过程”首先看作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从这个意义说,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师生两个积极性统一起来。一般教师在提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我认为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同时,学生提出在预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点,这样就引导学生参与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2.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在参与中构建自已的认知结构。

3.参与重、难点的确定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培养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找出了学习的重、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确定的重、难点,既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

4.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学法。良好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设计中,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

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面授式是必要的,但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形成,特别不利于对个别后进生的因材施教。针对这一问题,五环节教学强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分组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一般以座位前后四人为一组。这样,学生不再只是面视教师,也可以面视同伴,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这一形式为每一位同学创设了“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实施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增加了信息交流量。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将课堂上的单向反馈变为多向反馈,它不但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条件,还把每位学生在45分钟内发言的机会由1/60提高到1/4。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意见,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使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越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互助的成功体验也常常产生在这里。在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得到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主要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过去,面对授课的教师,学生往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被动感,加之有时教师对理解问题慢的学生缺乏耐心,对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鼓励与引导,对爱发言又常离题的学生动辄批评,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限制和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物理五环节教学,强调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智慧的潜能,启迪学生“我要学习”的需求,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已不再只是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这就需要:

——合作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主体教育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摒弃那种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向交流形式。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的释疑也是一种商讨的语气:“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而不是“看黑板,听老师讲”。

——容忍的态度。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地否定,提示他“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给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力求今我胜昨我,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由不敢发言到勇于站起来,教师首先给予肯定的是这种行为,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则是第二位的。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而帮助其成功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偏爱后进生。教师尤其要鼓励、培养、尊重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偏爱,做到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精神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是人才辈出,新思想、新发明、新发现不断产生的世纪。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责无旁贷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如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对学生新颖别致的解法加分,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思维的独特性。欢迎学生对老师的解法提出质疑,表扬学生的解题方法超过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创造的进取精神。

鼓励学生不仅会想而且会动手,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手是大脑的窗口。对少数学生在实验中的奇思怪想要热情回答,尽可能提供实验仪器进行验证。

对部分学生在实验中的标新立异做法不要轻易斥之为“乱动”予以“扼杀”。应该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决不能夭折学生宝贵的创新、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二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扬“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置疑性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列举课本实验原理、过程、仪器的缺点,进行批判。六是组织学生间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七是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不成功演示实验失败的原因,“创造”纠正方法;努力分析实验误差原因,设法寻找减小实验误差的途径等。

——启发学生富于想象。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如可以假设没有摩擦、人变成强磁体、地球突然作自由落体运动、重力消失……让学生充分想象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想得开心,开心地想。也可以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理想情境、理想作用、理想体系。还可以在解题训练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条件假设、结论假设,化复杂为简捷,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浅显。让学生猜想在实验中增加一些条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减少一些条件又会有什么结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探索性实验、多做设计小实验、多做小制作等等。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摆脱怕教学“冷场”的心态,为了学生的发展,有些问题的解决可延至课后,有些新知的学习也可提前组织学生进行研究,使课终而意未尽,课始趣已生。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渗透在生活之中。

——力求教学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教师绝不暗示或替代;凡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只需通过班级适当交流以形成共识;只有当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的讲授才有其必要性。对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出的正确结论,要给予真诚的鼓励,不妨将其命名为“××解法”、“××法则”或“××公式”,而其中的“××”既可指学生个体,也可指向学习小组或整个班级。

五、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发展

要成功实施主体性物理五环节教学,教师必须树立现代主体教育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开放的教学思想、多元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在现实中学习和发展。真正的发展源自于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对学习的责任心。不断的成功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强烈的责任心又可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意志力,为保证每个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师的教学艺术应体现在:

——让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要创设情景,提供条件,使学生感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价值。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如果希望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可用“谁愿意讲给大家听”等语言予以鼓励,而不是“谁能讲给老师听”。当学生没有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可再次明确完成时间并给予具体的帮助,而不是责难。

——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发展在于克服困难,学生必须完成作业,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教师的艺术就在于让学生体验到“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要认真对待”。如“我们的教学进度应快点还是慢点?”“在这几道题中,你们想做哪几道?”“为明天的学习我们应准备什么样的练习?”即使以做习题为主的课,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在这些题目中包含了几种类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类里任选几题。”

——组织分水平的变式练习,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收获。即练习题的设计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又有面向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准备题,还有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题。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相应层次的练习,获得成功体验。

——家庭作业也可采取弹性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主动自觉完成一定的作业,克服教师不布置就没作业可做的依赖性。

标签:;  ;  ;  ;  

构建主体性物理课堂的现代教学模式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